定安国共分六州,而修仙界中闻名遐迩的经修六大宗门,就分别位于这六州之中。
其中永安州位于定安国中北部,是国中极为重要的通衢之地。
此州东西南三面,与各州都有接壤,唯独北方是一片修仙界赫赫有名的仙山——天元圣山。
天元圣山东西近百万余里,横跨中虞、东齐、定安,四风,边牧等诸多国家,是一条巨大的龙脉,修炼资源无比丰富,对修士来说称得上是得天独厚。
然而对于这些国家的凡人而言,被此山隔断几乎就等同于两个世界,老死不相往来了。因为此山过于巨大,且有许多骇人听闻的妖物出没,凡人一旦深入基本上就是有死无生。
永安州背靠此山,就等于有一道天然屏障隔绝了巨国中虞,其余相邻的国家都被定安的其余五州拦在外面。自古以来,定安与其他国家之间若有凡人间的战事,往往打到永安州边缘时就已经结束了,所以此州就被命名为永安。
圣山中灵气浓郁,珍禽异兽无数,几千年的珍稀灵药比比皆是。在它分布的众多国家当中,每行经一处都有该国修仙界的数一数二的宗门入主。
比如中虞国的剑修大宗烟霞谷,东齐国的丹道巨擘太乙门,四风的妖修渊薮天妖门等等,不一而足。
而在定安国,有资格入主其中的宗门则是号称经修一脉祖庭的养心殿。
一般来说,每一国只能有一个宗门进入天元圣山,而这个宗门入主之后就会将天元圣山经过该国的这一段山脉视为领地和禁脔,决不允许其他门派涉足。
而入主的资格往往都是通过长达数千年之久的明争暗斗和血腥的厮杀最后决出的。在这期间,也不知道有多少宗门覆灭,修士惨死。各大宗门为了争夺宝地,无不是手段尽出,各国之中许多骇人听闻的灭门惨祸,无上高手毙命,少年天才早早陨落,都是由此而起。
最后能占据天元圣山至今的宗门,经过数不清的血与火的洗礼,都代表了最强实力,至少在那一国之中无人能出其右。
而且这种角逐并没有消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修仙界中一个宗门的起落兴衰,颇难预料。强大的宗门固然能占据灵天福地,根基深厚,不缺资质过人的弟子。只要加以悉心培养,比较容易保持相对稳定的实力和地位。
但修士一途,实在是逆天行事,十分讲究机缘和变数。一些奇人异士,往往不能以常理论之,一次顿悟就胜过他人千百年苦修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许多鼎盛一时的修仙界宗门,就是因为这些人而最终走向没落甚至覆灭。
因此一个大宗门想要长盛不衰极其困难,更别说长久占据天元圣山这等天赐宝地了。
到了后来,各大宗门都被看不到头的争斗损耗得厉害,有些吃不消了。于是各国之中,纷纷有人站出来呼吁,换一种方式解决天元圣山的争端。
各国修仙界的方法自然不尽相同。
比如说在中虞国,各大宗门多为剑修,素喜争斗,并且以此证道。每隔四百年便要在无量剑宗举办试剑大会,最终获胜的门派有资格入主天元圣山。
定安国举国皆为经修,就不是很适用这种方法了。最终经过长达数百年的磋商,各大宗门一致同意在养心殿万里之外的一处灵山上建立仙游殿。
严格来说仙游殿并非是一个宗门。
它由定安国数十个颇有名望的宗门一同建立,目的是化解争端。化解的方法也比较奇特,很有经修一脉的风格,那就是比试创法。
经修又称百经,是修仙界一个十分奇葩的一脉。
据传经修之祖乃是一位博览百经的地仙,他的修行之路与众不同。
传言在其年少时便显现出了不凡的天资,并且顺利地加入了一个丹道宗门。而等到他二十几岁年纪的时候居然已经结成金丹,修炼速度之快,傲视一众前贤,因此极受门中长辈器重。几乎所有认为此子之才堪比天人,将其视为继承道统之不二之选。
然后就在他意气风发,打算继续勇猛精进,破丹化婴之时,却遭逢意外,竟然在闭关时走火入魔碎丹了。
一时间引得整个宗门一片哗然。
当中有人扼腕,惋惜他少年天才居然遭逢此劫;有人冷漠,言称天道无常,福祸相依;也有人窃喜,放声说此子贪天之功,只修功法不修已身,所以被大道不容。
然而这位地仙并没有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他的话。
此人也当真是个天纵之才,碎丹之后不仅保住了一条性命,而且修为也没有尽废。他在碎丹当日便偷偷离开师门,走上了一条博采众家所长之路。
其中大抵有丹道修士碎丹之后难以再次结丹的原因,不过他半路出家,这时候再去修行别家功法,本来是条绝路,没想到将将百年居然真给他的走出了一条路来。
千年后,他来到定安国,创立养心殿,开坛传法。
似乎是受自身经历影响,他所创经修之法,第一个大境界便命名为养心。
此后万年,经修一脉在定安国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最终居然成为一国修仙界的道统。
经修之法并无定论,当今在定安国流传的功法,共有四境,养心,筑基,百经,仙游。仙游境界之后,此祖力主弟子创法,并且提出应根据每人天资不同,兼百经而踏新路,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修行之路。而在秘法上,更是建树奇伟,所创秘法不知凡几。
因此创法之道,自然而然就成了经修之间相互切磋,甚至证道的手段。
仙游殿藏经百万,设立之初,便由定安国各宗门一道选拔长老主持,任期以千年为限。而后每五年分配一次名额吸纳各宗门弟子进入,阅览百经,筑基创法,相互印证,以待四百年一次的争夺天元圣山名额大比。
又因为地仙祖训经修不应过分看重天资,讲究的是个人的悟性。这些宗门虽然不再遵循,但把这一规矩写在了仙游殿的宗旨上。所以除了那些本要参加大比的天才弟子,许多宗门本不愿招收的族中弟子,宗亲血脉,凡是资质不甚佳的,也干脆一股脑塞到仙游殿里。
经年累月下来,仙游殿反而成了定安国中修士最多的地方。
陆笙之所以被那裂口石像送到此地,就是出于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