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武侠 > 江鲫戏浪巅 > 第十章 玄冬藏坤艮

第十章 玄冬藏坤艮(1 / 1)

江鲫愕然,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对断气体质的苦心伪装,在高人眼中是如此一叶障目。即便这高人有心相助,自己还是禁不住的后怕。

当然,若是能摆脱全然无气的现状,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若要成仙,丹田有气是最基本的。

晚霞漫天,猩红的火烧云涂满了山巅。江杨二人一同向张掌教拱手告别,手里攥着一纸约书的江鲫望向茫茫天地,唯一的出路已经被修为深不可测的张井眠规定死。现在的他,唯有刻苦钻研,在仙酒之气耗尽前的一年时间内,晋升七等拾慧境界。

在张井眠的解释下,喝下凡常炼气者求而不得的仙酿“醉翁意”的行为,对于江鲫的特殊体质,竟是如同饮鸩止渴般愚蠢。仙酒之气一旦耗尽戒断,丹田的损消,便是断气之人已无法避免。

成为断气,丹毁的双重废弃体质。论谁也不愿看到。

“玄元兄,你说,我的资质如何?”江鲫沉下心,整理沮色,问道。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好生修行为妙。”杨玄元不知内情,好言慰藉道。

“传说中的上古力士,昔日凭借肉身成圣。以一己之力,独战九渊烛龙的初登仙人,不就仅有五成的先天资质么。”

二人一番侃谈,笑归峰下仙所。

建木三试中,所谓先天贮气六成八指的应该是断气前自己丹田的上限,在人杰辈出的滁州豪族中,确是资质平平。

在一年的时间内,利用醉翁仙人赠予的,不到九成六的仙酒之气,全力冲刺七等拾慧境界,这是江鲫目前修行的重中之重。

虽然断气有朝一日解除,但在那之后仙气用尽,这个真正的资质,会是让江鲫最头痛的。但那也不过后话,对江鲫而言,还是解决眼下约战要紧。

日复一日,

秋去冬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太守和一众宾客来到檀泉亭中饮酒作乐,提芳携岚。人法自然,鸟兽与共;道法自然,雨顺风调。一如上古之时,人偕同自然万物和乐共存。”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太守打点全身窍穴,百倍放大丹田神会,辄饮‘醉翁意’,即能贯通百会、至阴。上通天灵,下疏地意。攒汇古稀之功底,方得纵逝之羽化契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仙人的意志不寄寓在酒中,而是隐于山,泄于水。于是得仁者观山之仁意,智者观水之智意。化仁、智二意为乐意,乐意在心。而丹田愈坚,酒液愈究。”

杏坛住持端坐讲堂,一张全篇不过五百字,字字珠玑,惜墨如金的《醉翁真人仙游帖》被他讲解的如同巨作长文般洋洋洒洒极尽详繁。恨不得逐字拆开来,一笔一划地喂入众听者肚中。

杨玄元坐在台下,早已是烂熟于心。若说倒背如流,都是低估了此篇真言在众琅琊修士心中的熟悉程度和崇高地位。

琅琊一派的整个历史,一直上溯至老琅琊山顶道观还未夯土立基的古老年代,都习究着以黄老之学为尊的修心功法,自然整个门派以崇尚清静无为的不争态度修行处世,是“山中一甲子,尘世过百年”的最佳例证。若非炼气司的接管辖制,将其名列在中原王朝天罡三十六座仙所之内。琅琊一派,几近被世人遗忘的边缘。

杨玄元身虽不动但心已躁起,还未等到那咬文嚼字了整整一个时辰早课的杏坛住持一声“下课”言罢,他就已经抬襟起身,向杏坛外走去。住持亦不在意,只是方觉口干舌燥,迟迟端起小巧的紫砂壶啜饮热茶。

门外,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进入仙所修行已有不长不短四个月有余,江鲫始终持有凿壁偷光,萤囊映雪的劲头钻研修行。

没有常课的日子,他在琅琊书斋里一坐就是一天。整个一层的经书秘笈都已被他翻遍。

琅琊一派,在琅琊主峰曾开凿有大小洞府各三十六座,其中有多达十二洞为藏书洞,这些极富价值的书籍在炼气司收编琅琊为中原王朝天罡三十六仙所后,便被尽数转藏在琅琊书斋中。

杨玄元不懂,这个终日顶着破旧笠盔的男人为何要在以“无为清静”为基调的琅琊仙所如此苦修,即便被同届几人称作近乎“急功近利”也充耳不闻。

奇怪的是,江鲫几乎每月都要独自登上翼然峰,接受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就连祭祖之日都忙于外务不曾出现的张掌教的独家指点。

杨玄元对此讳莫如深,而琅琊众修士无论境界高低,都对张掌教此番小灶不感兴趣,只当是在为仙所培养日后供职人才。

杨玄元回忆起那日独自面见张井眠的景象,这位高深莫测的大掌教对他丝毫不吝赞美之词。声称他若愿意,只要修为达标,琅琊仙所随时都会给他留下一个不低于住持的职位空缺。

杨玄元在江湖上,被称作是滁州第一大家族——杨家,未来家主的不二之选。而今又测出资质非凡,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他深知自己虽未能苦修到像同门中江鲫那般变态的程度,但还是凭借努力与资质紧紧追赶,和江鲫一同竞争着修行境界上的同届第一。

可能是算到此子日后绝不会羁恋滁州琅琊这一处小破水塘,张井眠对杨玄元仅是赞誉与关注,而少有亲自扶持。

循着白茫茫雪地上一串不深不浅的脚印,杨玄元远眺向足迹延伸所至的翼然峰顶。开暝宫不似在人间般的高远清寒,一如古人词中不知今夕何年的天上宫阙。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覆盖在万物之上,仙所中的一池碧绿——晦明湖,业已结上一尺厚的坚冰。

湖心岛建有一座亭台,亭台旁伫立着一块巨石,对比之下使得这湖心亭显得十分的小巧玲珑。

“这巨石若是放倒了,整个湖面都要上涨十尺。几乎能再填出一块新的湖心岛了吧。”仙所内管理园林花木的道士曾如此言说过。

大雪在四人高,六人合抱宽的巨石上压了紧实厚重的一层。那石块本就危危作倾倒状,石底下加的很多夯土柴薪,在霜雪重压下显现出苦苦支撑的态势。

漫天的寒英玉屑下,整个天地之中,时间的流逝仿佛几近停滞。

杨玄元甩下身上棉袍,步履暴起。

琅琊一派传习的凌波步轻功身法,三步并作两步,双脚以踝关节为轴心,翻转腾挪。

晦明湖冰面百丈的距离,在不到十个呼吸间被逾越,踏雪不留痕。

杨玄元轻舒腰身,用肉体抵住巨石将倾的一侧,伸展双膂,呈倒拔之势环绕石壁。

一阵较力。

巨石被重新倒拔竖起,底部深压进大地,破碎的土石自动地夯固堆围在巨石根部,彻底地断绝了再次倾倒的可能。

在这个寒意凛冽的冬日,几口吐息下来浊气如同浓雾弥散开来。杨玄元气喘吁吁,缓缓跌坐在湖心亭中央,调整鼻息,收拾元神。

这一日,杨玄元在大雪漫天的湖心亭中正式突破八等凡功,来到七等拾慧境界。

是为琅琊仙所百年来最快完成凡功到拾慧转变的炼气者。

这一幕恰好被三两师兄弟目击,于是便有文绉绉的修书住持对其美誉之:“玄冬抱石”。一时传为佳话。

“玄冬抱石”之后,江鲫攀登翼然峰越来越频繁了。

残雪还未消融,忍饥挨冻了一整个冬天的鸟雀三五成群地在膳房外啄食备斋道士好心撒下的粟米。

杨玄元再也放不下心中疑虑,他发现江鲫已有十日未在众人面前出现了。

春寒料峭下,他毅然登上了翼然峰。

回想起从自己晋升拾慧后,江鲫欣喜祝贺,但旋即再次埋头苦修。

杨玄元深知,江鲫离七等修为只差了一口气,这口气不是修行火候文猛与否能决定的。

在一片昏暗的开暝宫里,杨玄元不敢冒大不韪高声喧哗。压制着声音下,一句句询问在偌大的肃静道场中回响,然而无人应答。

杨玄元恭敬地目视着,缓步来到琅琊一派道人所供奉的醉翁仙人的巨大画像卷轴下,只见一角古老到无法判断年代形制的镏金饕餮纹香炉卧藏于柜屉之下。

杨玄元谨慎地将这香炉正正立于香案之上,凑近烛台细细一看,煞白的香灰厚积在炉鼎之中,竟神似一张扭曲挣扎的故人面孔。

最新小说: 疯批仙子的追夫流程 天下第九 聚宝仙盆 总裁的秘密 瑾宁修真记 我有一个魔神模拟器 教主的退休日常 大梦主 都市仙尊洛尘 我在修仙界开发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