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暖阳高照。
沛水河上,西风猎猎。河面上的浮冰,已融得七零八落,随水波向下游飘去。
“今日登船,至多两日便能到海洲。”
一大早,云晦便用轻快的语气对女儿们说道。
终于能离开沛南,他的心情很好。
他原想低调行事,谁也不惊动。
事与愿违,在沛南城多住这几日,他没少收到郡府官员递来的帖子。
东海是个大郡,是当年高祖皇帝最宠爱的女儿的封地。
高祖皇帝为了不违反自己立下的规矩:公主出嫁后只能保留一郡食邑。
特地将大半个齐州都划进东海郡的治下。
地方大,官员多,帖子来多了,自然就有几个推拒不掉的应酬。
只是席上的话题千篇一律,除了官员调动,就是对南边的态度。
赵光霖的皇位来得并不光彩,因此他除了要打压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要安抚剩下的皇室宗亲。为了获取宗族的支持,他提拔上来的官员不是姓赵,就是赵家的姻亲旧部。
因着处置了云浩等一众反对他登基的文臣,引得天下读书人不满,他干脆连科都不开了。向朝廷推举官吏人才的权力又回到了各郡郡守手里。
外官大多满意现状,不过也有些人担心皇上此举会埋下隐患。
云晦无意对现状煽风点火,只略微提了几句朝堂上的动向。
席上众人,闻弦歌而晓意。
皇上没什么安排,是因为整个京畿风调雨顺没什么事情要操心。
他们可不一样,事情一年忙不到头。今年所幸没有凌汛,可陆陆续续春耕可就开始了,修渠筑堤,预防春旱,都需要傜役人手。
众人互相看看,到时候不还是要靠云家出力文家出钱。
这东海郡一时半会儿,怕是听不了皇上的。
因此,云晦一家动身离开时,又有不少人前来送行。
即使云家再低调,随行的人多,也难免引人侧目。
云晦与文落寒出去与人寒暄道别。
云青玲还在担心文子月悄悄离开,抱着她的腿半步不离。
文子月只得抱着女儿,忙前忙后,少不得几个人跟着。
云桐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妹妹吸引,带着梨果去了趟后厨柴房。
果然,她放在那里的字条已经没了,多了一只用狗尾巴草编的胖狐狸。
“姑娘,这是什么意思啊。”梨果问。
云桐拿着草编狐狸转了转:“我问你狐狸什么时候长得胖?”
“秋天啊,要过冬了,吃得多。”
梨果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他是让您等一等。”
“你错了。”云桐摇摇头。
“聪明的狐狸才能把自己喂饱,他的意思是等我什么时候有能耐了,再和他商量别的事。”
梨果对云桐说的话从来深信不疑。
“姑娘我明白了,那您要怎么做,我听您的。姑娘您做什么我都跟着您。”
云桐莞尔一笑:“既然我这位舅舅不着急,那咱们就先回海洲。有什么事,到时候再说。”
她将狐狸放回原处,若是拿回去,还要给它编个来由,云桐才懒得编。
云桐想她这位舅舅对他自己的本事十分自信。
有能耐的人,自己把万里桥吞下去就是了,何必要与他合作呢。
可见他自持这万里桥离不开他。
倒也没错。
云桐的确需要文为霜,不只是万里桥的设计布局,还因为她怀疑他手里有文家工坊的关键。
不管是图纸还是技术,她都要尽快把这些东西掌握在手里。
“走吧,该出发了。”
云桐带着梨果去和家里的车队汇合。
东楼前院有一树腊梅。
两个人从腊梅后头拐出来,正好与清点人数的花嬷嬷打了个照面。
花嬷嬷没有多想,还以为是两个孩子贪玩,看花儿看得忘了时间。
她轻轻拍打了一下云桐的后背。
“小祖宗诶,您怎么也还在这儿啊,快,快上车去。”
“知道了,嬷嬷。”
云桐拉着梨果一路小跑上了马车。
她今天穿了一身雪兔毛斗篷,绒毛之间还用金线坠着水晶。她一跑动,整个人闪闪发光。
临街的药铺里,一个小女孩被这团光吸引住了。她不由地伸头出去,想要看得更清楚一点。
那身亮晶晶的白色斗篷,看起来很暖很珍贵,也很美丽,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都让女孩觉得今天没有那么冷。
她下意识的摸摸自己身上已经穿成黑色的麻布衣。
这衣服又硬又重,脏兮兮的。
可就是这样的衣服,爹扔给她时,她也欢欢喜喜地换上了,至少它暖和。
她又抬头看了眼那件白色的斗篷。
那件斗篷看起来很轻便,穿着这样的衣服上山挖药,也能挖的更快吧。
直到云桐上了车,她还是依依不舍地向外张望。
“死丫头往哪儿跑!”
她爹见她一步一步往药铺外面挪,一把揪着她的头发将她拎回来。
男人粗暴的行为惹到药铺柜台后面的伙计不住皱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次日,暖阳高照。
沛水河上,西风猎猎。河面上的浮冰,已融得七零八落,随水波向下游飘去。
“今日登船,至多两日便能到海洲。”
一大早,云晦便用轻快的语气对女儿们说道。
终于能离开沛南,他的心情很好。
他原想低调行事,谁也不惊动。
事与愿违,在沛南城多住这几日,他没少收到郡府官员递来的帖子。
东海是个大郡,是当年高祖皇帝最宠爱的女儿的封地。
高祖皇帝为了不违反自己立下的规矩:公主出嫁后只能保留一郡食邑。
特地将大半个齐州都划进东海郡的治下。
地方大,官员多,帖子来多了,自然就有几个推拒不掉的应酬。
只是席上的话题千篇一律,除了官员调动,就是对南边的态度。
赵光霖的皇位来得并不光彩,因此他除了要打压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要安抚剩下的皇室宗亲。为了获取宗族的支持,他提拔上来的官员不是姓赵,就是赵家的姻亲旧部。
因着处置了云浩等一众反对他登基的文臣,引得天下读书人不满,他干脆连科都不开了。向朝廷推举官吏人才的权力又回到了各郡郡守手里。
外官大多满意现状,不过也有些人担心皇上此举会埋下隐患。
云晦无意对现状煽风点火,只略微提了几句朝堂上的动向。
席上众人,闻弦歌而晓意。
皇上没什么安排,是因为整个京畿风调雨顺没什么事情要操心。
他们可不一样,事情一年忙不到头。今年所幸没有凌汛,可陆陆续续春耕可就开始了,修渠筑堤,预防春旱,都需要傜役人手。
众人互相看看,到时候不还是要靠云家出力文家出钱。
这东海郡一时半会儿,怕是听不了皇上的。
因此,云晦一家动身离开时,又有不少人前来送行。
即使云家再低调,随行的人多,也难免引人侧目。
云晦与文落寒出去与人寒暄道别。
云青玲还在担心文子月悄悄离开,抱着她的腿半步不离。
文子月只得抱着女儿,忙前忙后,少不得几个人跟着。
云桐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妹妹吸引,带着梨果去了趟后厨柴房。
果然,她放在那里的字条已经没了,多了一只用狗尾巴草编的胖狐狸。
“姑娘,这是什么意思啊。”梨果问。
云桐拿着草编狐狸转了转:“我问你狐狸什么时候长得胖?”
“秋天啊,要过冬了,吃得多。”
梨果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他是让您等一等。”
“你错了。”云桐摇摇头。
“聪明的狐狸才能把自己喂饱,他的意思是等我什么时候有能耐了,再和他商量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