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黎暗暗摇头,随即道:“太子即便在南京登基,又或者回到京师,但无论如何,扬州都是太子的潜邸之处,仅此一点,可保扬州数十年不衰。
不过在我踏入扬州之时,感觉很不好,街巷密集凌乱,屋舍密密麻麻,很压抑,不知各位可有同感?”
“哎~~”
梁有道叹了口气:“谁不是呢,这不是没法子嘛,扬州丁口越来越多,城池就这么点大,进了城的人要盖房子住,住不下就住城外,官府不能不让人盖房子吧,结果成了摊大饼。
实不相瞒,在南京还是陪都之时,我等就曾多次去往,南京不愧是太祖爷钦定的都城,布局整洁大气,走在街上,浑身舒爽。
虽然南京不见得比扬州有钱,可南京的房价,是扬州的数倍呐,就因住着舒服,如今成了京城,怕是更贵了。”
姜黎点头道:“其实我有个构想,扬州的经济实力不逊于南京,按常理,有钱的地方会吸引文人墨客定居,提升城池名气,反过来再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李太白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可如今的扬州,除了商贾和买盐的,谁会来?
属实是经济上去了,文化没跟上,这很尴尬,会给人一种充满铜臭味的印象。
归根结底,便是市容市貌凌乱逼仄,不是做生意,基本上来过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可是这个道理?”
众人一想也是,扬州确实乱糟糟。
“邢夫人,姜公子又要做什么?”
慧剑忍不住问道。
“且看着罢。”
邢凤也很不理解。
不过她清楚,姜黎是个目地性很强的人,基本上不会说废话。
“总管爷可是有好点子?”
坐在下面一席的汪家祺问道。
姜黎笑道:“倘若把扬州城推倒重来,规划建设为一座干净整洁的园林城池,各位以为,房价能翻几倍?”
“这还用说,至少一倍啊!”
“一倍算个屁,扬州不比南京差,真要整洁漂亮,必有大批文人士子前来定居,更何况扬州还是太子潜邸,南京什么价,扬州就什么价。”
众人七嘴八舌,乐观预估。
不过还是有人表示出对工程浩大的担忧,担心干不来。
“各位,各位!”
姜黎双手压了压,大声唤道:“虎贲军、唐通军与左梦庚军在城外构筑的壕沟工事,打退清军之后,都将拆除,还地于民,届时就需要各位出力了,做好规划,有序拆迁,统一构建,把扬州建设为一座美丽的城池。
可能会有人问,内务府图什么?我图什么?
那我讲一讲!
都说民富国强,什么是民富?
把银子藏在床底,铸成银冬瓜藏在地窖中,是不是民富?
不是!
银子本身没有价值,你不使用它,它就是一块铁疙瘩,不能吃,也不能穿,只有拿它购买物资,它才有价值。
划地建房,不仅可以改善扬州城的面貌,让老百姓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可以雇佣大量的雇工,他们得了银子,会在市面上买吃买穿,商贩得了银子,也要去买东西,一层层的传导下去,周而复始。
有话说的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地大道,皆是如此。
动起来,才是天地至理,经济也如是,动起来,才有活力,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有银子吃饱饭,穿暖衣。
我希望诸位能组织起来,成立淮扬地产总公司,出资认股,收益按股份摊分,内务府不干涉具体事物,只会与扬州府衙一起,配合你们做好居民动员与拆迁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指导。
简而言之,钱由你们出,赚了钱也是你们的,我们只负责解决后顾之忧!”
顿时,席中喧哗大作,很多人眼睛都绿了!
重建扬州,投资固然巨大,可至少是一两倍的收益,盐商不在乎巨额投资,他们在乎的是资本金的安全与充足的回报率。
“啪啦啦!”
又掌声如雷!
很多人听明白了,用力鼓掌,大声议论,陈述利弊,各抒自见,气氛攀升起了顶峰。
姜黎也微微笑着。
现代有土地出让金,发展房地产政府能拿到钱,但在明代,收土地出让金就扯蛋了,他的目地还是让盐商在财产被掏空之前,尽量发挥余热。
从历史位面来看,仅仅依靠上层去推动科技发展,多数人却分享不到科技发展的收益,最终只会沦为一轮又一轮的烧钱竞赛。
真正的科技进步,应该是自下而上,层层涌发,达至社会共识,质变为不可逆的时代巨浪。
凡逆浪头行事,开历史倒车者,必会被拍的粉身碎骨。
房地产关乎民生,工程量大,涉及的门类多,显然是个最佳突破口。
明面上,内务府不捞取一文钱,可账不能这样算。
大搞基建会带动水泥、钢铁冶炼、设计规划、园林建筑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进而细分培养出相应的人材,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积累经验。
并如姜黎对盐商所说,带动周边就业。
建筑业最为吸收人口,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就不会胡思乱想。
第三,该收的税一分银子都不会少。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