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懋康道:“燧发枪的难点主要在击火构件,每打十副,只有三四副能用,如今每日能产十五枝左右,将来渐渐熟练了,可以提高到三十枝,若是成节找来足够的人手,还会相应提升。”
每天产三十枝,远远不够,唐通军、左梦庚军、虎贲军,以现有的规模,要做到人手一把燧发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清军至迟明年就会来攻,等不及。
不过姜黎也不会强压毕懋康,毕竟一味的追求进度,就会牺牲质量,只道:“老先生若有闲暇,不知能否按着角弓的思路,研发出骑兵使用的燧发枪?”
唐通听的眼神一亮。
扬州军的骑兵,几乎都在他的麾下,这明摆着是为他准备。
如果骑兵人手一把燧发枪,即便不能如弓箭那样连续发射,只要数量足够多,一轮齐射,也足以让对面损失惨重。
“老夫试试!”
毕懋康缓缓点头。
姜黎又招了招手:“拿纸笔来。”
“是!”
有军卒奉上纸笔,并摆好小桌子。
姜黎画了一副刺刀的式样,并且将步兵燧发枪与骑兵燧发枪也画了出来。
步兵燧发枪完全按照现代科学制式打造,口径19.8毫米,枪长1560毫米,枪重5.69千克,弹丸重32.1克。
值得一提的是,姜黎在军器局中,强制推广了现代计量单位,并着人打造出标尺与基准铅锭,工匠们肯定是不习惯,但是有强制命令,不习惯也得习惯。
而骑兵燧发枪的尺寸要少了许多。
口径17.3毫米,枪长1210毫米,枪重4.6千克,弹丸重21.3克。
姜黎直接给到位,免得毕懋康再花时间摸索,并道:“击发撞针可以做简单些,不必刻意寻求外形,或能提高些良品率。”
“老夫回头就叫人改。”
毕懋康想想也是,戴起老花眼,仔细看着,他有巧手天工的词条,虽然还未觉醒,却也在影响着他,一看就知道可行。
随即就指着刺刀图样问道:“总管,这是……”
“这是刺刀,箍在枪管下方,若是来不及上弹,可与敌拼刺刀……”
姜黎将刺刀的用途详细道出,其关键是三棱结构,放血技能天下无敌。
在历史位面,刺刀加燧发枪的组合足足统治了近代战争两百年,淘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冷兵器,姜黎也打算在未来的明军中,只保留燧发枪、刺刀与拿破仑炮,并全力研发米尼枪。
米尼枪的难点是膛线,必须要有组合刀具刻画,这不是直接刻在铁皮上就能解决,涉及到材料、精度等多方面,眼下的科技水平还远远不足。
唐通凑头过来,打量了半晌,点头道:“总管,枪械配刺刀确实是精妙绝伦的主意,不知何时才能装备下来?”
姜黎笑道:“太子麾下三军一视同仁,唐将军与左公子先训练一批人手,要求完全服从命令,未有军令,不许后退,不得移动,暂时数百人即可。
一俟人手挑选出来,就先和虎卉军一起站队列,将优先装备燧发枪配刺刀。”
“行,我们即刻准备!”
二人双双点头。
……
离开校场之后,姜黎着人找来陈山,与左梦庚一起去邵伯湖接收船只。
明代水军也曾辉煌过,但随着禁海与宝船资料被付之一炬,渐渐地衰落了,后又因木料匮乏,难以搜罗到建造大型船只的龙骨构件,只得拆旧船,拼凑新船。
其质量可想而知。
左梦庚的船便是如此,船身有新有旧,整体受力不均,根本承截不了火炮的巨大后座力。
姜黎暗暗摇头。
不过暂时也无他法可想,只能先凑和着用,好在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只是在运河中阻载清军的运输线。
南京!
“放肆!”
淮安战报刚刚送来。
简直是触目惊心啊,小福王猛一拍龙椅,但更多的,还是恐惧。
明摆着,扬州军成气候了,他担心某一日,太子挥军南下夺他的皇位。
马士英也紧紧锁着眉心,虽然战报有水份,但扬州军成长之速也让他心惊,如今回过头来看,把太子放走显然是一步糗棋。
可那时,谁会知道唐通与左梦庚去投太子呢?
“皇上!”
阮大铖却是道:“龙虎山张天师已来南京,是有真正大法力的仙师,或能解皇上之忧,如今正在宫外候驾。”
“快请!”
小福王忙道。
一名小太监快步跑出,没一会,带来了一名身着紫金八卦袍,白发苍苍的老道。
这正是龙虎山当代天师张显庸,于天启六年,受封正一肆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崇祯元年,加赠太子少保。
说起来,张显庸与朱明皇室还沾些亲,他的父亲张国祥,也即上一任天师,娶的是谢附马的女儿。
他丈母娘的妈,是朱家公主。
“贫道拜见皇上!”
张显庸迈入殿中,打揖首施礼。
“好,好,道长不用客气,不知道长可会仙法,助朕降除叛逆?”
小福王急问道。
张显庸道:“我龙虎山道人不得妄杀,贫道亦不敢破例,不过贫道可施法助皇上把九莲菩萨请来,坐镇南京,护佑国运,宵小不敢窥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