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三长老的义子杨铭,去上清宗参加考核失败了。”
“上清宗是修仙的大宗门,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的,
杨铭不过下品灵根,十八岁练气二层,这么普通的资质,也敢去参加上清宗的招生考核?
纯属去丢脸的吧。”
“那也不能这么说,杨铭在灵器制作方面还是有些天赋的。”
“呵呵,灵器制作天赋?一个一阶下品灵器师,这也叫天赋?”
......
杨家堡,两个族人在一起闲聊,对于他们口中的杨铭,语气非常不屑。
此刻,杨铭躺在床上,刚刚醒来。
脑海中总是不断出现一些梦境幻象。
一个月前,杨铭去上清宗参加了招生考核,结果被淘汰了。
在宗门的神识考验中,杨铭的成绩是最后一名垫底。
从上清宗回来后,他时常会想起在神识考核中出现的幻觉。
“第一世,你是地主之子,十岁送到上清宗外门修炼,十五岁练气二层。
在内门入选的比赛中,被对手误伤,意外死亡。
第二世,你是农民之子,十三岁进入上清宗,作为杂役弟子。
你苦修七年,二十岁的时候侥幸通过选拔,以最后一名进入内门。
两年后,你死于斗殴。
第三世,你是上清宗长老之子,从小表现出不错的天赋,十八岁练气四层。
你心浮气躁,骄横自大,一次外出历练,和一名年轻高手冲突,被杀死。
第四世,你是世家之子,上品灵根,天赋颇高,八岁被送入上清宗,十八岁练气五层,三十二岁筑基,
你跟宗门内的一名炼器大师学习炼器,天赋颇高,能够打造二阶上品灵器,
三十八岁那年,你孤身入深山狩猎,被两名筑基高手劫杀。”
在梦境中,他的神识经历了四世轮回,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过去。
他当时困在第四世的梦境中无法走出来,直到考核时间结束,上清宗的考官关闭了神识考核,他才苏醒过来。
因为综合得分低,他落选了。
不过,对于杨铭来说,这次上清宗之行并非毫无意义。
对于前四世某些记忆的苏醒,他觉醒了部分的功法记忆。
尤其是第四世的记忆苏醒,他获得了一份筑基期修行者的传承,以及二阶上品灵器师的部分传承。
二阶上品灵器师,放眼整个摩挲国境内,都是受人尊重的存在。
他虽然觉醒了二阶上品灵器师的部分传承,并不代表他立即能够成为二阶灵器师。
从一阶下品到二阶上品,相隔何止千里的距离。
以前的杨铭在这千里的距离中,根本找不到通向彼岸的路。
现在有了二阶灵器师的部分传承,相当于在这千里距离中,找到了一条捷径。
只要他沿着这条路坚定走下去,他终究会到达彼岸。
回来的这些天,他通过梳理觉醒的前四世记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自己前四世为什么都很短命?”
最短命的一世只活了十五年,最长的一世也不过三十八年。
这个寿命实在太短了,仿佛如夏蝉一般。
从蓝星穿越过来已经半年多了,据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修行者的境界越高,寿命越长。
练气期可以到120以上,筑基可以达到200岁以上,结丹更是在500岁以上。
就拿觉醒的第四世记忆来说,他是筑基修行者,这个境界的寿命,如果能够善终的话,至少在200岁以上。
可是,他只活了38年就嗝屁了,连一个凡人的寿命都不如。
前四世,他似乎都死于非命。
“对,就是死于非命!”
杨铭脑海内灵光一闪,茅塞顿开,从床上一跃而起。
走到了书桌前,略一思考,提笔写了几个字。
“争强好斗者,早死!”
杨铭抬头望着窗外,两只麻雀停留在一棵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这一世,争取能活得长久一点吧,改变以往争强斗狠爱装逼的性格,做个低调务实的老实人就好了。”
“公子,三长老叫您起来之后,去一趟他的书房。”
门外传来了一个丫鬟的声音。
“好,我知道了,这就去。”
......
杨家堡的三长老,杨启山。
十年前,遇到了流落街头的孤儿杨铭,见孩子可怜,一时起了善心,便带回了杨家堡,收为义子。
杨启山终身未娶,无儿无女,这些年把杨铭当着亲儿子养着。
杨铭来到了杨启山的书房外。
房门半开着。
“咚咚咚!”
敲了三下,杨铭直接走入了书房,笑道:
“义父,早上好。”
杨启山坐在书案后,正在翻看一本书,见到杨铭进来,神情略微愣了一下。
杨启山有一种说不清的感受。
杨铭从上清宗回来之后,整个人似乎都变了。
“坐,”
“义父喊我过来,可有什么事?”
“铭儿,你从上清宗回来有段日子了,休息好了吧?”
“嗯,差不多了。”
“这次去上清宗,你也算是见识了一下外面的世界,回来后,可有什么打算?”
杨铭一愣,问道:
“义父可是有什么安排?”
杨启山轻叹一口气,说道:
“杨家堡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
你是下品灵根,又不是我亲生的,杨家的灵脉资源有限,很难继续给你提供灵石资源供你修炼。”
杨铭点点头,表示理解。
杨家只有一条一阶下品灵脉,灵气资源很紧张。
对于杨铭这种既非杨家血脉,又非灵根天赋者,很难从紧张的灵石资源中分出一部分供他修行。
杨家堡这几年和邻近的赵家庄日益紧张,两家都是修行家族,一直有些积怨。
赵家庄三年前新出了一名筑基期,一下子拥有了三名筑基老祖,气势上压了杨家堡一头。
杨家堡这边自然不会认输,决定集中资源,从族人中优先培养出一名新的筑基高手,从而导致了灵脉山资源分配比较紧张。
杨启山从椅子上站起来,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了杨铭的身边,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铭儿,你也知道,义父自从断了一条腿,在家族中人微言轻,顶着一个三长老的虚名,早就没有了话语权,
我也帮你争取过,唉!”
杨启山很无奈地叹息。
之所以送杨铭去上清宗参加招生考核,也是想给他一条新的出路,奈何这条新路杨铭没有机缘走通。
杨铭现在这个情况,实在让他很为难。
“义父不用叹息,铭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并没有想过在修行上强人一头,威风八面,
这一生,只要能够守在义父身边,尽些孝心,一日三餐,平平安安过一生就好了。”
对于杨启山十年的收养之恩,杨铭心存感激。
如果不是杨启山收养自己,他或许早就横死街头了。
杨启山看着杨铭,欣慰地点点头,说道:
“你能够有这样的觉悟,我很欣慰,看来,你这一趟上清宗之行,没有白去,”
杨启山捻了一下胡须,继续说道:
“我看你在灵器制作方面有些天赋,我跟二长老打过招呼了,你以后就去炼器坊做事,
有一技傍身,日后不愁没口饭吃,在杨家堡也能受人尊重,
二长老说了,只要你愿意去炼器坊干活,他可以给你安排一间灵脉山脚下的房子,供你日常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