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期的女演员,内地有四朵金花,刘晓庆、张金玲、李秀明和张力维。
刘晓庆不用说,美中带飒,手腕一流,63年进的四川音乐学院,后来下乡插队到宣汉县农场。
71年风雨正劲的时候,晓庆姐居然能从县农场生产队直接调回成都军区话剧团,后来又借调到襄渝铁路宣传队,转而进了成都文工团。
这手段,不言而喻。
四朵金花里,79年最有名气的应当是张金玲,《大众电影》复刊后她当选了第一期封面女郎,又正逢电影《大河奔流》热映。
文艺圈的名气有了,又正赶上一波电影潮流。
但八十年代以后,晓庆姐拿了不少奖项,张金玲的热度就被慢慢压了下去。
内地有四朵金花,港台有王祖贤张曼玉林青霞。
但王、张、林等人都是八十年代之后进的演艺圈,林青霞早一点,73年就出道了,然而目前政策紧缩,他大概率是暂时见不到这几位了。
方兆中坐公交车赶到北影厂,先把《好事多磨》改好的剧本初稿拿给汪洋厂长过目。
厂长办公室里,与办公桌相对的一处摆放着一台菊花牌老式电风扇。
这时候的电风扇带一个铝制底座,开关、档位键都在上面按,一开机,电风扇发出沉闷而沙哑的“嗡、嗡、嗡、嗡”,宛如一台拖拉机正在启动。
汪洋浏览着剧本,暗自点了点头。
原作家来改编剧本的第一点好处就是,味道正宗,人物对话都是精细琢磨过的,不会像新手编剧那样对话随意,有时还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
另一点,他发现方兆中在很多地方做了注明。
比如刘方方想起父亲的时候该是什么神态,并在旁边用一行小字写了原因,并加上仅供参考四字,方便演员更快进入人物内心。
汪洋厂长是很满意的,但他表面神态不变,轻抿着嘴,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
“剧本先留我这儿,我先看看,这两天再告诉你结果。”
留稿的原因如下:
方兆中这小子,年少小有名气,文章先被燕京日报社采纳,第一篇小说就能进人文社,第二篇短篇又在晚报副刊上发表,可谓文学之路畅通无阻,再往下发展,恐怕就是拿奖了。
才华天赋不用说,但年轻人容易沉不住气,飘了,飘了就容易变成折翼的天使。
汪洋心想磋磨磋磨他,以免拔苗助长了。
方兆中倒是没察觉出来这一层,第一次改剧本,心里还有点儿拿不定主意,坦率应下老厂长的话。
“得嘞。”
临要起身,他又多问了一句:“对了,厂长,听说厂里最近有部剧开拍,是不是正在选演员?”
汪洋说道:“哦,董克娜在拍《第二次握手》,前几天发了招募广告,她想选点新鲜血液进剧组……怎么,有你认识的人?”
“这倒没有,我是想跟剧组学习学习,看看选角、取景、拍摄都是怎么进行的,到时候真要跟组,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嘛!”
汪洋和蔼地一笑:“他们现在应该在三号摄影棚,你可以去看一看。”
“我这就过去!”
三号摄影棚,门口有一幢飞马似的雕塑,栩栩如生。
《第二次握手》讲的是苏联、美国还有我国三方面的故事,科学救国的主线中穿插着男女主人公与配角的爱情故事。
嗯,是一个三角恋故事。
三号摄影棚里,女演员正在试镜,董克娜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站在一边,低声议论着什么。
董克娜今年49岁,1951年以演员的身份进入文艺圈,60年与李炳忠联合执导戏曲电影《红花遍地开》,两年之后,才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昆仑山上一棵草》。
这次的《第二次握手》,是她个人独立执导的第二部片子。
相比王好为,同是女导演的她更专注女性题材,王好为拍军事起家,后来的《瞧这一家子》与刘晓庆合作,有往喜剧电影方面发展的趋势。
董克娜不一样,她几乎就在女性题材里深耕,后几年拍摄的《女飞行员》、《明姑娘》、《相思女子客店》,都是这个类型。
《第二次握手》虽然加了国际背景,但最终还是女角色丁洁琼放下个人不性、回归祖国大业,其实还是用女性视角深化主题。
或许正是囿于一隅,她在北影厂的地位不算高,至少目前还算是个新人导演,即便她已经49岁了。
方兆中进到摄影棚,先找到执导导演董克娜握手:“董导演,汪厂长派我来三号摄影棚学习学习。”
董克娜待人接物十分平和,与面前男同志握了手:“同志怎么称呼?”
“我叫方兆中,您叫我兆中就好。”
“哦!兆中同志,汪洋厂长提过你,在选本大会上的时候。”
选本大会上,只拍过两部电影的董克娜几乎不主动加入讨论,她目前的主要心态还是学习,学习北影厂同志们的先进经验。
因此,当她听说汪厂长派方兆中到这儿来学习的时候,心中无疑是有动容的。
“听说您这儿在选角,我负责编剧的《好事多磨》要开拍了,想跟您这儿学习学习。”
董克娜眉开眼笑,热情的口吻中不乏谦和:“好啊!不过我的经验也不算多,咱们互相学习。”
“您这儿选角怎么样了?”
“男女主角都选好了,男主角定的康泰同志,女主角定的谢芳同志。”
康泰是上影厂的男演员,谢芳则在63年就进了北影厂。
这两人在拍《青春之歌》的时候就有合作,算是又一次的南北结合。
方兆中望着一边正在准备的女演员们,却没看到印象中熟悉的那双眼睛
“现在是在选女配角么?”
“对,选几位长相灵动的女同志进组。”
“这些来厂里试镜的女同志,一般都住哪儿,厂里招待所?”
董克娜笑道:“厂里招待所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进来的,她们大多是从各地赶过来的,住在北影厂附近。”
说话的工夫,又两位女同志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带了进来:“克娜导演,最后两位来面试的。”
龚雪提着一只小包,有点紧张地走在最后。
这还是她第一次来北影厂。
作为一位新人演员,要是能被北影厂选中,那该是多大的荣幸。
思绪纷乱间,龚雪一抬头,正与方兆中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