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主任办公室。
“个体饭馆?”
办公桌后,街道办的老陈主任被冯大妈的三言两语吓了一大跳,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老头今年便过花甲,但还坚守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我说老陈,你这党性可不够坚定,咱们现在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也得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啊!”
冯大妈则显得从容不少,五分钟前,她刚把方兆中想要牵头承办一家个体户饭馆的事情,以及他所说的“三头理论”转达给老陈主任。
“这想法也太大胆了,别说咱们县区,就是燕京市里,中轴线内,也没人敢弄个体户饭馆啊!”老陈主任站起身来,背着手走了两步:“而且,这事咱们街道办肯定批不了,我看啊,如果真要搞饭馆,得打报告给市里工商局才能定准。”
老陈主任虽没明说,冯大妈却很知道他的意思。
个体饭馆的性质,不同于目前县市里的合作社,而今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饭馆都是国营,如果真有一家个体性质的饭店诞生,不仅是对旧有体制的冲击,也会牵动各方的利益。
远的不说,就说昌北县里大大小小的国营饭店,端菜的,掌勺的,收银的,采买的,恐怕都不会愿意有一家个体饭馆开在自己隔壁。
阻力很大,还要尽可能调和矛盾,确实不是他们一个小小街道办能做决定的。
“老陈,老实讲,我一开始听兆中说想办个体饭馆,也是你这个反应。”
冯大妈端着搪瓷水杯,也站起身来:“但我认为,目前的大形势就是一步一步开放限制,如今大前面里都在摆摊,允许饭馆个营是迟早的事情,与其做人家的凤尾,倒不如自己做鸡头!”
老陈主任看了看冯大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冯大妈即刻会意,笑道:“我知道,枪打出头鸟,如果换了其他人来说这件事,我也会思量思量再思量,但兆中家的情况,恐怕是眼下最适合做这件事的了。”
老陈主任沉吟了一会儿,最终决定道:“总而言之,咱们只负责打报告,批准与否都得市里决定,咱们只做送信的那个。”
“有这句话就够了!”
……
要想成立饭馆,当务之急就是向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只要执照能审批下来,其他麻烦都不值得一提。
方兆中早打好了申请报告交给冯大妈。
照理来说,街道办不管营业执照的事,不只营业执照,连成立饭馆这事儿实则都不用和街道办打招呼。
方兆中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昌北县毕竟是座小县城,人情关系密切,让冯大妈帮忙走动,比自己傻乎乎的在机关之间跑腿要方便得多。
当然,事后肯定是要感谢冯大妈的,这茬方兆中一早就和老妈张桂花通过气。
申请报告递了上去,按他的预计,县里工商局肯定不敢私自审批,毕竟全国头开先河的事,至少得燕京的市级工商局来办,这么一来一回开会走流程,最少也得十天半个月。
方兆中也就有了空暇时间,来思考他的文学事业。
到底该从哪一步走起呢?他很早一段时间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
他想过外国文学,这时的外国思潮领先时代,创作风格新颖,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但问题在于此时的国内环境并不适合外国文学生根发芽。
就连改开都在摸索着过河,他要是太先进了,指不定哪天就被查水表。
外国文学不行,那么后世新颖的题材呢?
方兆中想过薅大刘的羊毛。
刘慈欣的作品,文笔剧情都是没得说的,作品属于科幻题材顶峰中的顶峰,但问题还是老问题,科幻题材太先进了,先进的不适合在这个时代出现。
《三体》如果出现在1979年,大概,可能,也许,根本没有热度可言,或许连过稿都困难。
至于什么玄幻仙侠,奇幻幻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及李火旺的精神病人生,就更加不适合当下创作了。
思索片刻,方兆中提笔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大字。
《风声》。
《风声》原著创作于于2007年,由作家麦家发表于《人民文学》,后来由高群书、陈国富两位导演联合执导,改编为家喻户晓的谍战电影。
能登载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主旋律和审批方面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而谍战文最大的好处是,它既属于军事题材,也足够题材。
从49年建国开始,我国文坛涌现的军事题材小说多如牛毛,譬如1954年出版的《保卫延安》,1955年的《夜袭粮站》,再到1980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但这类小说的着重点都在于正面描写军队生活,或以刻画宏达的战争画面见长。
出类拔萃的谍战小说,至1979仍是空白。
方兆中算是在选材方面取了个巧。
眼下他要做的,并不是把整部长篇《风声》还原出来,而是尽可能删减、浓缩,截取成一篇两万字的短篇小说。
两万字,容纳整部《风声》的剧情显然太过臃肿,也不切实际。
因此,方兆中并不急于把整部风声全部写完。
他要投的是一部用来试水的短篇,这篇两万字的短篇正正好可以写到张司令截取延安的密电,给阅读者留下一个充满悬疑的钩子。
这样一来,后续如果要将《风声》扩写成长篇,在流程上也会容易很多。
内容考虑好了,下面就该考虑投哪家报刊了。
1979年始创的报刊业……
一道灵光闪过方兆中的心头,他转瞬便有了主意,于是埋头动起笔来。
“一九三七年八月,日本鬼子在杭州城里扔了不少炸弹,据说现在钱塘江里还经常挖出当年鬼子扔下却没有开爆的炸弹,连厂家的商标都还在……”
“……肥原会意地点了个头,走到案台前,察看起窃听的设备。设备都摆在用床板搭成的一张长方形台子上,主要是一对功放机、一只扬声器、两套耳机、一只听筒、一组声控和转换开关等……”
“……肥原抬起头,假模假式地露出一脸慈善,对吴金李顾四人好言相问,‘你们谁是老鬼呢?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声音软软的,绵绵的,像一口浓痰。”
方兆中顿下笔,把句号画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