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陈御医走到桌前,猛然一拍,下了决心,“蛤蟆,你烧热水,将银器烫一烫,再兑些温汤,本官要进献丹丸!”
“是。”朱兆吉答应的古井无波。
他动作舒展的用炭烧起炉火,用特制的银壶烧水,轻摇小扇,水渐渐煮开,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
值守间的木门‘噹’一下被大力推开,跑进来一个圆脸麻子胖宫女,气喘吁吁的大叫:“御医大人,赶紧,赶紧,太后头风又犯了,痛的已半昏了,快快!丞相和太尉正发火呢!”
陈御医吓了一跳,眼光紧张的与赵鹤田对碰,赵鹤田则望向朱兆吉。
朱兆吉不急不慢,将银壶银杯银盘用滚水清洗后放入托盘,面无表情的起身道:“大人,准备好了。”
众人急躁的心境,在朱兆吉不温不火一番操作下,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走吧。”陈御医理顺衣领,摸摸胸口的瓷瓶,深吸口气,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胖宫女十分性急,在前头小跑引路,赵鹤田朱兆吉则跟在陈御医身后,踱着方步朝太后寝宫前进,每个人心头都有异样的感觉。
“你们他娘的都属乌龟的?”看到陈御医如此慢吞吞,在寝殿门口火急火燎的袁横破口大骂。
“太尉。”陈御医躬身行礼。
“太尼玛的尉,赶紧给太后医治,快点!”
一个国家的太尉此刻毫无礼仪,完全就是流氓本色。
“是。”
众人进入太后寝殿,一眼瞅见何真人大剌剌的侧身歪在椅子上,袁纵则急得搓手不止,太后在珠帘后一阵阵的哀嚎。
“本真人倒要瞧瞧你的手段了,嘿嘿......”
“你妈的,磨叽什么,赶紧给太后医治。”
“陈御医,太后如此痛苦,你可要好好医治,切莫大意,袁纵这里拜托了。”
“丞相勿忧,下臣马上施救。”陈御医到了此时已完全沉静下来,与赵鹤田一对视,得到赵鹤田一个鼓励且肯定的点头,随即深吸口气,慢慢走进珠帘后,双膝跪下。
陈御医侧着身子往床榻挪近。
朱兆吉则往银杯里倒入温水,准备递给陈御医。
“请将太后扶住。”
两个宫女马上配合,一个轻托太后肩膀,一个轻托脑袋。
陈御医掏出瓷瓶,拨掉塞子,将丹丸倒在掌心,望着淡黄色莹莹发散光芒的丹丸,此刻中间的绿纹分外醒目,他心中默默祈祷。
“天佑陈氏家门,大吉大利!”
他伸手将丹丸放到太后嘴边,乘太后呼痛之际,在左右腮边一压,嘴巴大张,丹丸乘势送入,随即接过朱兆吉递来的银杯,将温水倒入太后口中,旁边的宫女甚是乖觉,马上轻抚太后前胸,丹药顺利进入食道,慢慢滑向腹中。
仅仅十几秒钟!
太后呼痛声骤停,口中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哦’声,仿佛在缓缓吐出一口憋了万年的恶气。
哦声虽不响亮却持久,渐渐的整个寝殿内都泛起轻柔的回声。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太后何故如此。
只有朱兆吉和赵鹤田清楚,太后痊愈是必然的,治愈太后只是他们安排的一小步,从绿纹丹丸塞入太后口中,真正的计划才刚刚开始。
“哦哟......真舒坦......”太后睁开双眼,慢慢起身,感叹道。
“太后,头还疼吗?”惊喜万分的陈御医忙不迭的问道。
“头疼?头不疼呀,哦,对了!是爱卿救了哀家,对对。”太后很快恢复了清醒,面露喜色的摸着脑袋,用手指反复揉搓,确定真的痊愈了,而且全身没有一丝酸痛,她一骨碌爬起身来,摸了摸脸笑道:“惠娟,赶紧为哀家梳妆,脸上好干。”
“是,太后。”在一旁伺候的鹅蛋脸宫女,双眸含泪,欢喜答应着去准备。
“惠荷,你让御膳房给哀家做份羹来,不,做份燕窝吧,哀家真是又渴又饿。”
“是,太后。”一个十二三岁的瘦小宫女行个屈膝礼,答应着跑向殿外。
珠帘外的袁纵袁横听见太后说话,已欢喜的大叫起来。
“三妹。”
“太后,您好了吗?”
“大哥,二哥,忘记你们在这里了,呵呵,哀家好了,全好了!来人呐,把这劳什帘子拿掉,哎呀,不用了,拿哀家的披风来。”太后似乎很兴奋,接过宫女递来的披风穿上,竟不顾何真人等外人在殿内,直接光着脚走出了帘子。
陈御医和朱兆吉跟在太后身后也走了出来,陈御医此刻满脸喜色,而朱兆吉与赵鹤田交换了下眼神。
“得手了?”
赵鹤田不动声色的传音,朱兆吉却用眼神阻止他继续传音。
赵鹤田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莽撞,马上低下头掩饰,有其他修仙者在场的情况下,低阶修士传音是很危险的,极可能被高阶修士窃听。
“天呐!”袁横惊叹道,“太后,你的脸?”
“我的脸怎么了?”有些疑惑的太后叫道,“把哀家的铜镜拿来。”
一个宫女十分乖巧,太后话音才落,几步小跑,已将一面硕大的铜镜捧来,对准太后的娇容。
“三妹,你的脸跟你出嫁前一样娇嫩了呢!”袁横口无遮拦。
“二哥又胡说。”太后嘴里如此说,但铜镜中映照出来的女子神采飞扬,可不就是年轻时的自己吗?她仔细摸摸眼角的鱼尾纹,似乎也不见了。
“大哥,你看着也是如此?”太后平时和袁横十分投缘,但关键时刻还是信任袁纵。
“太后的确容光焕发,看来陈御医妙手回春,不但治愈了太后的头风,还让太后年轻了十来岁,臣恭喜太后,贺喜太后。”袁纵十分高兴的表示祝贺。
“陈爱卿有功,有大功,好好,哀家记得先前说的话。”太后笑眯眯的看了眼陈御医,算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太后痊可乃是祖宗保佑,太后洪福齐天,微臣不过做些分内之事,岂敢有非分之想。”陈御医立即跪下,识趣的答道。
太后情绪很高,继续问道:“药童,你叫什么名字。”
朱兆吉听见太后发问,想回答叫蛤蟆,觉得有些不妥,略一思量,欠身答道:“小人大名朱金蟾,小名叫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