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却卖了关子,笑道,“李小少爷何其聪明,你自己可以猜猜这是为何?”
李旭心里想到昨日黄玲玲的举动。如果她和她父亲黄严真是大皇子一党,可以看出黄严之前的确是想杀自己,但介于今天这个情况,大皇子一定是想通过自己和三皇子建立关系。
三皇子在昆仑山和自己的情谊想必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就连三皇子在昆仑山都培植了自己的眼线,更何况早已深入朝局的大皇子、太子二人。
李旭问道,“这么说只要找三皇子就能去内司寻找我要的东西了?”
院长道,“这个你要和拜菊商讨,我已在皇属学院三十余载,从未出过此门……可不知这些事。所以还请李小少爷,如若得到王妃留传,救我续命。”
呵,这个老油条,的确把重要信息透露给了自己。到此时还卖着关子。这样显得他很厉害吗?老是感觉这些人最喜欢故意卖弄玄虚,一点都不干脆利落。
院长伸出另一只手,露出细白的手臂,痴痴地望着它,“我自己的身体我最清楚,如今这身体已不比从前,稍微沾染一丝阳光,便灼烧得厉害……李小少爷,拜托你了。”
李旭也感到周学帝对自己生命延续的渴望,大部分的人到一定年纪,对生的渴望尤为器重。就像自己时代那些老年人被骗,购买大部分的劣质保养品一样。李旭霎时间也是能理解周学帝院长的心情。
李旭说道,“院长,在下才疏学浅,目的只为母亲。您的期望我不敢保证保证,但您的期望和我的目标也算一致。在下一定尽最大努力寻求真谛,如若和院长您切身相关,又的确能帮助到院长,在下在所不辞。”
院长点头道,“嗯,那就拜托李小少爷了……我在这学院也算与世无争,再加上这副躯体,于皇兄,和几位皇子也够不成威胁。能帮上李小少爷,也算是帮我自己,吾也竭尽所能协助你成事。”
李旭放下手中碗筷,起身,向院长深深鞠了一躬。
用完午膳,李旭正要出门,院长又叮嘱道,“李小少爷,为方便进出学院,今日后,你便是皇属学院常驻任课先生,以后你就是小李师傅。”
“啊?小李师傅?”这听着好别扭,李旭还在“回味”这个称呼。
院长又说道,“最后我要告诉你,大皇子在昨日清晨已秘密回京了。”
李旭吃惊道,“不是还有两三天吗?”
院长笑道,“大皇子队伍预计明日午时能到,那几十人只是幌子而已。他和随从二人已秘密回京,不过此消息应该也瞒不住某些人的眼线。你且好自为之。”
李旭道,“多谢院长好意。”
院长指了指桌上的铁盒,“这东西你且拿着吧。”
李旭笑道,“在下觉得还是放在学院好一些。”
院长笑道,“鱼饵岂会放在学院内?应该把它放在你身上才可钓到真正大鱼。”
李旭后背惊出一身冷汗,这老头子好厉害,能猜到自己想利用这铁盒搞些事。既然如此,今日也算达成一致目标,李旭也就不客气,伸手拿起铁盒,“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李旭退出房门,联想到这两日所发生之事。难道昨日黄玲玲的举动不是黄严,而是背后的大皇子?
正当李旭下到一楼,却被巫马苴烈拦住,“小李师傅……我可等到你了。”
“小李师傅?”这不才刚封的吗?他们居然已提前改口?难道是事先已知?也不对呀,如果巫马师傅提前知道,那其他任课先生们也是提前知道,自己上楼前碰到的几位前辈应该也会改口。
忽然,李旭心中闪过一丝寒意,这周院长果然不是泛泛之辈。他说他三十多年未曾离开学院,却对学院之外的事了如指掌,可见这亲王也不是一般角色。而且,他对自己绝对的有不止一种想法,这是恰好走到这一步还在他的理想范围内。
巫马苴烈笑脸相迎,说道,“是呀,院长有令,这学院令牌是否真正给出有效还需院长他亲自考核检验。可见小李师傅已得到赏识并通过考验,从此也算正式加入皇属学院。恭喜恭喜……”
李旭尷笑道,“巫马师傅,敢问,如果没通过效验,我是不是就不是以这种状态出来?”
巫马苴烈笑得更灿烂了,说道,“总之,小李师傅算是过了这一关卡了。还有哦,”
巫马苴烈特意凑近了些,小声说道,“小李师傅,你母亲当年也是你这个职务和相似情景哦。”
哦?还有这一出?周院长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灯,要统筹管理这学院的一众老油条,没点本事和手段那就不是一院之长了。
李旭索性也就放开心态,不再去纠结立场问题,毕竟皇属学院和昆仑山、蓬莱岛要复杂得多,牵扯的关系网层面更复杂。想到这,突然怀念那十年的生活了,还是昆仑山时期舒服,看来自己无论在哪个年代,还是怀念上学读书时的日子。
李旭随即问道,“不知巫马师傅找我有何事?”
“何事?刚好接下来的课是棋课。走呗,让孩子们见识见识你那个什么‘二顶一’棋!
“你要让这群皇亲国戚之子侄来学一种街头小棋?”
巫马苴烈,“琴棋书画本就是修生养性的学识,棋又是考验人多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游戏。多一种棋,也能从多方面看出这些孩子们的天赋资质。因此小李师傅,你也别太在意具体棋种。走吧,你身为任课先生,至少也要熟悉熟悉这群孩子们呀。走啦……”
李旭心想也对,和院长这一系列操作明知是做给其他人看的。也该顺理成章,意思一下,认识下这些孩子们才显得做事专业,也不至于太假。
于是巫马苴烈半推半就,强行拉扯、推着李旭往棋屋走去。来到门口,明显听到棋屋内一股股席卷耳朵的嘈杂声接踵而至。
哎,这一幕李旭又想到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景。真是如出一辙,到哪、在哪个时间段,学生与老师的课上课下关系不就这样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