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1 / 1)

冬末春初,长江岸边,夜里多风,寒冷刺骨。

夺下军港之后,胡县令论功行赏,李平安数百人之中斩将首级,当得首功。

于是,当众封赏李平安将他的职位又升一级,提升为别部司马,赏千金,赐绢布百匹,侍女十人等等,赏赐颇为丰厚,众人纷纷上前恭喜道贺。

随后其他人也各有赏赐,大多是官升一级赏赐钱财若干。

营帐里,篝火正旺,气氛热烈,众人皆是推杯换盏相互庆贺,尤其是李平安身边聚拢的人数最多,大多是前来与他攀谈和恭维的,人数甚至比胡县令身边的都要多一些。

胡县令环顾左右,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里闪过一丝晦暗,心里想到此子年纪轻轻又有如此功绩,恐日后难治,还需尽早限制才行。

如此想着,胡县令便侧身对旁边一位心腹幕僚暗暗嘱托道。

到子时宴会方才结束,李平安喝的大醉,被自己的亲兵搀扶返回军营里属于自己的帐篷中,倒头便呼呼大睡起来。

睡了也不知有多久,忽然感觉附近有人正在接近,李平安瞬间惊醒,睁眼看去发现是胡县令身边一位心腹幕僚,正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只听他说道。

“李司马,大事不妙啊,巴郡城那边出事了。”

李平安闻言一惊,睡意顿时全无,赶忙询问详情。

原来,就在今夜子时,趁着月黑风高,一支从芙蓉城赶来的援军突袭了巴郡城外的营地,义军大乱继而大败,此时站在军营外还能看到从巴郡城处升起的火光。

果然,在西方山后天空变成了橘黄色,隐约还能闻到一股烧焦味。

出了这样的事种人全都意料不及,营地里的军官全部聚集在胡县令帐篷中商讨该如何应对。

有人建议现在就走,有人则反对说夜里情况复杂一旦处置不当容易引起士卒恐慌,不如等到天亮再走。

双方各执一词,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胡县令其实难以决断。

正头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坐在一边面无表情沉着冷静的李平安,胡县令便问道。

“李司马,如何看?”

李平安也非从前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结合这半年来自己的战场经验以及前世记忆里的影像资料,他先是制止了众人的争吵,然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以为既不应现在变逃也不应天亮再走,目前最要紧的便是派出斥候去巴城外打探情报。同时分出一支部队,前往军营外树林中埋伏,一旦有官军来袭攻营,便可前后夹击。军营之中也应立即行动,收拾物资行李,准备随时撤离。”

众人都是没有想到李平安年纪轻轻竟能想得如此周到严密,纷纷不由高看一眼,不再只把他当成一个武夫猛将。

但如此表现也让胡县令暗自警惕,心生不安,担忧日后李平安再建功劳,自己将难以控制对方。

此时不论各方心意如何,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应对眼前的危局,众人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同意了李平安的建议并迅速执行。

先派出斥候前往巴郡城,胡县令又迅速动员自己最精锐的亲兵卫队前往军营外设伏,同时也开始在军营之中紧急动员,一面召集士兵收拾行李物资,另一方面开始对俘虏进行甄别和招募。

这些本来打算明天再进行的,现在天色刚友见亮依然寒冷,却不得不把那些俘虏们叫醒,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义军,不愿意的就直接砍了了事。

结果收获俘兵二百多人,没有给他们分发武器,直接将其押送到了战船上看管了起来。

等到太阳冒出尖尖,军营里雾气散去几层,缕缕阳光划破天空照耀在大地上的时候,斥候终于返回并带回了五百多人。

这五百多人便是巴郡城外营地里仅剩下的人数,其中只有一百多士兵,剩下有部分壮年男女,还有部分老弱孩童,这些是属于士兵家眷。

其中有一位老者忽然跪地请求胡县令发兵救援,说是在那营地里还有他的孙儿孙女,却被胡县令果断拒绝,直言那里已无可能挽救,他们能做的就是迅速撤离,避免被官军追上一网打尽。

逃难而回的众人不由垂头丧气,胡县令没有过多理会,依旧按照原定计划丰富众人搬运物资迅速撤离。

到太阳完全升起天色大亮,军营内外雾气尽散,官军这才姗姗来迟。

等他们到达江边时,只能远远眺望着船队远离而大声咒骂。

船队之中最大的战船上,胡县令望着身后数量众多的官军擦擦额头不存在的冷汗,心里直呼运气好,若是再慢上十几分钟,恐怕他们就会被这支官军咬住尾巴,到时候想逃就得狠掉一块肉了。

收回视线,胡县令转头又看向另一艘战船,那里正是分配给李平安的船,那里面可有他给他准备的“礼物”,也不知道李平安会不会喜欢,想到这里胡县令心情又高兴了少许。

战船之上,李平安紧皱眉头,感觉事情有些棘手。

胡县令“好心”让他执掌一军,独立作战,便分配给了他一船的降兵,人数两百,这些人大多是被迫投降,对义军更没什么好感,且大多身强力壮,随时有造反的可能。

也正因如此,胡县令才会将这些降兵分配给李平安,本打算让他无处下手,最好是能犯些错误,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容易被降兵看轻,一旦压迫过盛导致降兵造反,胡县令再站出收拢残局,到时候变成轻而易举打压李平安控制对方。

但此时李平安却不是在忧虑这件事。

本来在看到满船的降兵后,他也头疼不已担心出乱,但没想到这些降兵都曾亲眼目睹他冲破重重阻拦将赵司马斩于马下,当日那勇不可当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让人心生敬佩畏惧,哪里敢有他想,纷纷跪地求饶。

于是,李平安很轻松便收服了这些降兵,他们都畏惧于李平安的勇猛,对他的命令都是言听计从,叫开船就开船,叫摇橹就摇橹,表面上没有丝毫怨言。

让李平安忧虑的是,此次他们走的匆忙,带上船的大多是粮食,武器只携带了几船,难以装备全部士兵,

更要命的是李平安,他根本不懂水战。

转眼过去一日,李平安通过和降兵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来历和身份,大多数是荆州人,调往蜀中平叛,结果刚到巴郡没多久,就遇上了他们兵败被俘。

“荆州可是好地方啊。”

李平安想起了三国时期镇守荆州的关将军。

“司马也知荆州风土人情,从前自然是极好的,但自从长安兵乱后,多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而来的人,荆州也开始缺粮,到处有打家劫舍的暴徒强盗,唉……天下都是一般的乱。”

有降兵哀叹道,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据说回忆起了故乡往事,一时间将众人距离与李平安拉近了许多。

到黄昏时,船队经过了白帝城。

要不是有降兵指出那里是白帝城,李平安差点错过了这一著名景点,但此时他身在船上,距离岸边较远,只能远远眺望白帝城的风景。

看那里风景秀美树林茂密,就是因为冬季显得有些灰败,城池上有士兵也在向这里眺望,但并没有派人出来阻拦。

还看到港口上有不少人在忙碌,见他们这一支庞大船队经过,不少人纷纷停下来驻足观望。

更多的却看不到了,更不可能见到皇叔殒命之地丞相托孤之所,那里在城内,也不知这一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到白帝城了。

心里感叹着,时间又不知不觉过去了几日,借着江水湍急,船队日行百里,终于离开了巴郡范围,来到了充满遗憾的荆襄之地。

最新小说: 永恒国度 洪主 和师姐结为道侣后,师父变了 剑王朝 原来我是修仙大佬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 永恒圣王 大商境内,仙神禁行 人间有剑 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