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士说:“你们看,这画中,绘有许多胡人形象,正与老子的西行经历有关。包括那袁氏兄弟毁掉的第三十六幅图,也是一样……刚才众道士在这里时,对此议论颇多,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部经书上,虽然这幅图名为‘降邪道’,但那图中下方,画着的妖魔鬼怪,与胡人的形象,却多有几分相似……”
萧洪经鲁道士这一提示,再去细看,果然如此。
而又多看了几眼之后,他竟然想起曾经袭击道观的那两只飞怪,那深目高鼻、浓须长髯的模样,与这图中的妖魔鬼怪,又是何其相似!
说到“胡人”,何庆山也说过,他曾看到白袍人面纱之下的长相,说他是浓眉深目,高鼻阔客,不也与这画上所画的样子相近?
而鲁道士又说:“……胡人,那不就是来自西域嘛!西域的法术,那不就是‘外道’?所以,名为‘降邪道’,其实那内容画的,却仍然是‘降外道’……要我说啊,这幅图,确实是大有门道……”
此后,鲁道士又把那第四十四幅图往后的图画,也简单讲了讲。这当中,有许多幅图,都与道教各派的源起有关。
比如,那第五十六图的“游琅琊”,明显是与“太平道”有关;
而第五十八图的“传正一”、第五十九图的“说斗经”,又是与‘五斗米道’有关;
第六十一图的“授三洞”,说的是,太上老君传授葛玄上清斋法,而这位葛玄,又被世人尊为葛仙翁,是道教灵宝派祖师;
还有,第六十四图的“封寇谦”,画的是,太上老君将新科经戒符箓,授予寇谦之。寇谦之于南北朝的北魏年间,对当时世间流传混乱的天师道各去进行整饬,“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使之成为“新天师道”,世人亦称之为“北天师道”;
……
对于这些内容,鲁道士没有细讲,多数只是一带而过。而鲁道士讲得粗糙,萧洪听得也有些心不在焉。
萧洪的心思,还都放在那第三十六幅图上。他还在想,怎么从那幅图中,找到对付黑衣人的办法。
鲁道士又说了不少,最后总结道:“……总之,太上老君常以各种面貌示现人间,有时为后人传授道法,也有时直接以贤圣身份显化,度世救厄……”
接着,鲁道士把曼儿整理好的经书书页,又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然后说道:“我倒是觉得,如果想找到对付黑衣人的办法,方丈说的这部经书,那倒真是个好办法,因为,从太上老君的这些应化的经过中,总能找到一些线索……可是,具体是什么办法?一定就是‘降邪道’那一幅?我看,倒还真是未必……”
“哦?”鲁道士说的这些话,让萧洪一下从沉思中清醒过来,“鲁道长,您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哦,我就是随意想到而已,也不一定对……因为这部《老子八十一化图》,在正统经笈之中,并不见有收藏……这也就是为什么,那袁建功,能将这一部经,与《金液还丹印证图》那一类的经书,混为一谈……我是觉得,方丈拿出这样一部经书,他的用意,应该不会只是其中某一幅图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