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城的大跨度空间内,有人工太阳照耀,还用全息技术在穹顶模拟出了“天空”的形态,而“地面”上则像传统的平面城市一样,建有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
第一次来中心城的人往往以为自己回到了废弃前的老城。不过,与老城不同,在中心城的这些“地面建筑”当中,很少能够见到高楼,更不可能有刺破云霄的摩天大厦。
这是因为,考虑到整体结构强度和空间利用率方面的需要,在中心城所在的碟形区域中,那些用作“天空”的空间,所占比例并不太大。
整个碟形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跨度将近三公里,而在垂直方向上,最大跨度却只有不到五百米。
在这不到五百米的垂直距离内,下方有将近三分之二区域属于所谓的“地下部分”,在这里的合金复合岩体中,构筑了许多地下建筑;而在最顶部,也有一片几十米厚度的合金复合岩层,用来加强穹顶的强度。所以,真正属于“地面以上”的所谓“天空部分”,对应着穹顶弧度最高处的最大垂直跨度,其实也只有一百来米。
中心城最主要的生活、娱乐设施都建在“地上”,而“地下”则主要是人们工作的地方。
在中心城这片“天空”下生活的人们,总数不到十万人,相对整个巢城的五百多万人口,比例不到百分之二。
中心城居民享受着整个巢城中最舒适、最惬意的人工环境。能够在这个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小镇上生活,就像在巨大无比的蚁巢中享受着蚁后般的待遇,其中的满足感和优越感是不言自明的。
埃迪戈所领导的内务局在中心城“地下”设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每个办公区域都有自己的独立出口,各自与穿过缓冲区通向外城的通道相连通。
奎尼没有从主要通道进入中心城,因为离秦的办公区域最近的一条内务局独立通道就在附近,所以他很自然地选择了这里。
但是这个决定耽误了奎尼更多时间。
恰巧,一次震级二点五级左右的微震对这个通道所在的缓冲区产生了破坏性影响,而距离塌方现场最近的工程机器人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修复孔隙到达修复区域。
所以,这些工程机器人只能采取蚕食的办法,将行进方向前方的复合岩体熔开,辟出路来;然后再将这些熔融的岩体回收,重新喷凝在身后,形成新的岩体。它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逐步向前推进,最后才能到达现场,开始重建工作。
奎尼乘坐的传送仓根据预警信息推迟了出发时间,避开了微震。但是,总控系统却不允许奎尼调整预定路径,改由其他通道进入中心城。
奎尼无奈之下,只好在传送仓内睡了一觉,借以打发时间。
等到通道重新修复,奎尼终于乘坐传送仓到达了内务局入口。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虽然中心城的地下部分与外城一样,常年由人工光源提供照明,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自然的昼夜划分来安排工作。所以,此时此刻,内务局内已经不见了白天工作时的忙碌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