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微笑着看着我,继续说道:“小友,从你方才所言,对于正常的物质世界,皆由阴阳两性组成,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
“所谓“道生一”,就是你所说的阴阳粒子的产生。或者说叫物质的由来!”
““一生二”呢,是指产生了物质,就有了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这在远古时期,被认为是阴阳二气!”
““二生三”则是指阴阳两种属性的粒子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物质。”
““三生万物”则是指各种物质又互相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这个世界的万物!”
“这就是“道”为天地之母之说也!”
我晓得,古人经常说的“三”是个虚数,许许多多也叫“三”。可不是实指只有三种!
不过,太上老君的解说,又让我想起“黑洞”理论来了。
我说道:“据现代科学的说法,物质产生于“黑洞”!”
“所谓“黑洞”,既可以认为它质量无限大,也可以认为它根本没有质量。”
“它就是宇宙中一个极其强悍的漩涡。它一方面可吞噬一切靠近它的物体,而另一端呢,又会抛射出粒子流来。”
“它所抛射出的粒子流,会在一定空间内互相组合,形成各种物质及星云。而这方空间逐渐膨胀,就会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出来,逐渐形成许多星系及行星等。”
太上老君有些?然地说道:“你所说那现代的“科技”,居然发展到如此高深层次了么?那岂不说是已经可以捕捉得到“道”了么?”
我点点头说道:“的确!科学家们可发现了好多个“黑洞”了呢!”
对此,太上老君就更惊?了,问道:“你是说这世界不止一个“道”?”
我又点点头,说道:“黑洞在这宇宙之中可不少呢!它们就犹如大海里的旋涡一样,数不胜数。大大小小,不尽一样。时而产生,又时而消亡!”
太上老君奇道:“如此说来,你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就要大得太多了哟!”
““黑洞”既在吞噬旧的世界,又在产生新的世界,那到底会有多少个世界?”
对于他这种疑问,我是可以理解的。古人看世界,不过仅看一方天地而已!
他们是以地球和天空作为本体,把天上星球都装到这方天地里去了。
而我们现代人呢,倒是跳出这方天地来看宇宙世界的。那古人们承载一切的天地,也不过就是小小的一颗地球而已!
我这么一想,太上老君又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还真如苏东坡那小子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去了!”
很明显,他肯定有能晓得我在想些什么的神通!
不过,一切可要我想他才能知道!
据说,道家神仙精通的十大神通中,就有种能知他人心智的神通,或者说叫“读心术”。是圣人才能拥有的能力!
太上老君肯定算是圣人级别的大神仙嘛。
我倒一时并没有在意他那神通,只是又想起宇宙爆炸理论来,说道:“宇宙的确大得无边无垠!而目前我们人类看到的宇宙世界,也小得可怜得很!”
“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天体,还在迅速逸散。”
“这就反映出,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宇宙世界,不晓得是诞生于何时的一个比较大些的黑洞大爆发了!”
“至于现在我们观察到的那些黑洞,或许还是比较小的也不一定!”
太上老君点头说道:“你所说的,与古人们设想的“九重天”有类似之理。”
“在这方天地上看世界,觉得这世界就最大了,包罗了一切!可是,一旦跳出这方天地,就到了另一个视野了。那又发现世界更大了!”
“但若再跳出这个视野,恐怕发现的世界就会更大得没法了!”
“如此一来,这世界还真的不可穷尽一般了呢!”
“怪说不得庄周那小子,居然说了句让我也不敢苟同的话来!
他说啥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看来,他倒还是有些道理的!”
话说到此,他显然有些不想与我再在“什么是“道””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了!
他接着说道:“其实呢,关于“道”的说法,也不过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而已!”
“真正有意义的,还是得把“道”运用于实际!”
“哪怕“道”本身就是我们根本不可能完全弄清楚的东西,但我们若把握住了它的实质,也就可以运用好“道”了!”
“而“道”的实质呢,就是我们前面所说过的,它就是一切的根本!”
“故而,各类事物,又皆各有其根本!只要把握住了其根本所在,也便是得了“道”的嘛!”
他这下子又把“道”给泛化了!真按如此理解,岂不是“盗也有道”了么?
我才这么一想,老子就又笑道:“你还别说,这又给庄周那小子说到了的。”
“他在他那《庄子·肢箧》篇中写道:“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他如此一提,使得我也想起这回事来。不过我所看的书是白话文。
也就是说把庄子说那些翻译一下,就是说:
“盗跖的徒弟问盗跖,说“做强盗也有道么?”
盗跖说道:“做哪样会没有道的呢?
能够猜出别人屋里藏着些啥子宝贝的人,就是盗贼中的圣人;能率先进人家屋里去偷盗的人,算盗贼中的勇者;最后从人家屋里出来的,算讲义气的;晓得可不可以去偷及能否得手的,算是盗贼中的智者;分赃均平的,是盗贼中的仁人。
这五样不俱备,而能成大盗的,从来没听说过有那样的人!””
(此处翻译一下,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的确,看我的书,底蕴差了,是有点儿打脑壳!)
我听太上老君如此一说,也只能会心一笑了!
庄子写这个寓言,不外乎在讽刺儒家那套“仁、义、礼、智、信”的所谓道统而已!暗中说他们是在教人做“大盗”罢了!
可这似乎还挺合儒家的胃囗,他们还经常引用“盗亦有道”来教训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