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侯府内,议事厅庄重而肃穆。赵恒自从小梅口中得知母亲在此会见由侯爵大人派遣回来的使者,他心中急切,一路疾步赶来。自从父亲赵彦开春时领军出征,大半年过去,家中仅收到三封家书,赵恒对父亲的归期充满了渴望,更盼望自己来年能随军出征,一展抱负。
长孙氏在赵恒到来之前,已得知他将至的消息。她静静地坐在议事厅中,眼中带着一贯的温柔笑意,等待着儿子的到来。
赵恒步入议事厅,目光扫过众人,一眼便看到坐在主位的长孙氏,在她左前方,坐着一位精瘦男子,虽然他身着文士袍服,但赵恒却敏锐地察觉到,此人气质中透露出一种军中特有的刚毅与果决。最终落在母亲身上。他上前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母亲,父亲他究竟何时能够归来?”
长孙氏微微一笑,示意赵恒坐在她身旁,并不急于回答他的问题。她轻轻摆了摆手,对那精瘦男子道:“你继续说吧。”
男子点头称是,转向赵恒拱手见礼后,沉声道:“夫人,侯爷说,今年他便不回来了。他已下令决心将胡虏彻底定死在北方,确保胡虏再无南下侵扰燕州郡的机会。待到来年开春,各地驻军北上支援时,我们便可一鼓作气将胡虏驱逐回草原。此次,侯爷只让下官回来向侯府报信,并顺便筹备过冬物资运往上谷郡,以保障军中的需求。”
赵恒听完,心中虽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敬佩与担忧。他明白父亲的决心和担当,也深知此刻家中能够做的,便是全力支持父亲的征战,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长孙氏听完精瘦男子的述说,心中顿时明了夫君赵彦的思虑。这次北伐非同寻常,赵彦已经多次向宋王请命,这才终于得到扩军出征的许可。然而,宋王为了防止赵侯国势力过于强大,对这次战争并未提供任何粮食和兵力支援,完全依赖赵国自身之力。而赵彦不在侯府的日子里,长孙氏深知自己肩负着侯府的重任,必须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决定。
她心中暗自庆幸,儿子赵恒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分担一些家族的重担。再过一年,等这场战争结束,她或许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作为侯爵夫人的宁静生活。
想到这里,长孙氏转向精瘦男子,吩咐道:“我会吩咐赵永去筹措粮草和冬衣,你先回去休息吧。三日后,你再回来运送物资北上。”
精瘦男子得到长孙氏的点头示意后,转身离去,步履坚定而有力。赵恒静静地坐在长孙氏身旁,目睹这一切,心中更加确信这人的军中背景。他转头看向母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母亲,此次前来,是想了解家中之前是否和安平县夏侯家有较为亲密的关系。”赵恒语气中透露出一种颇为期待的感觉。
长孙氏闻言一愣,随即陷入回忆,缓缓说道:“确有此事,但夏侯家已经多年未曾与侯府来往,你父亲也甚少提及。”
“可是有什么仇怨?”赵恒追问道,眉头紧锁。
长孙氏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仇怨。我曾问过你父亲,他告诉我夏侯家为赵国付出良多,族内子弟死伤惨重,需要休养生息。只是不知为何两家断了联系。如今夏侯家的主事人应当是夏侯徽。”
她看着赵恒,眼中透露出关切之色:“你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赵恒摸了摸鼻梁,笑着回答:“儿子想在各家招募一些自小有武艺功底并且志于沙场立功的人手,以助父亲大人一臂之力。听府内老人说,这燕州郡如今最擅军事的除了纪家,便是昔日的夏侯家。所以儿子想去拜访一下,若能招募到像纪林这样的人才,定能为父亲分担更多压力。”
长孙氏闻言,不禁白了赵恒一眼,担忧地说道:“纪林这种人才可不是随随便便找到的,人家的武艺也是祖上传承下来,是真正的将门世家,虽然你父亲说过,等你满了十五周岁,便让你参与军中之事,但你也不必非要亲自前往战场。我可不愿在家中为你父子二人提心吊胆。”
赵恒闻言,正色道:“放心吧,娘。这世上能砍你儿子的刀还未打造出来呢。况且,男儿本应在沙场破敌斩将,立功进爵。这是儿子的志向,也是父亲的期望。”
长孙氏看着赵恒坚定的眼神,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只得叹了口气,叮嘱道:“那你便书写拜帖,带上些礼物去夏侯家拜访一番。记住,夏侯家与我们赵家曾经关系匪浅,你得正式一些,不要失了礼数。”
“领命,我的母上大人。”赵恒说完,便起身离去,准备书写拜帖。
----
“族叔亲启:
小子赵恒,在此恭敬致函。明日申时,恒欲登门拜访,以叙两家世交之谊,并有一事相商,望族叔拨冗相见。
恒自幼便闻家族与贵府世代交好,情谊深厚。昔日先父与贵府长辈并肩作战,共谋大业,实为恒之楷模。如今恒已长成,虽不才,却亦怀报国之志,欲效法先贤,建功立业。
近日,恒心中有一想法,欲招募有志之士,共谋国家大事。深知贵府子弟英才辈出,故特来拜访,希望能得族叔支持,共图大业。
恒知族叔事务繁忙,但恒之诚意拳拳,望族叔能赐见一面,共商此事。明日申时,恒将准时登门拜访,届时若有打扰之处,还请族叔海涵。”
经过一个时辰的煎熬,赵恒终于完成了拜帖的撰写。由于他前世是理工生,这一世又自小便不爱读圣贤书,因此撰写这样的文书对他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刻,他的屁股因为久坐而开始隐隐作痛,但他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他晾了一会宣纸,等墨迹干透后便小心地将拜帖封好,交给侍从前往夏侯家递交。完成这一切后,赵恒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而开始研究手中的青囊书。
这本青囊书是他两年前从系统中获得的宝贝,但上面的内容却让他倍感困惑。虽然书中有不知何人写下的注释,但那些草药名称实在太过晦涩,他前世从未听过。为了不让这本书继续蒙尘,他已经在全郡范围内招募医家,希望能找到一位能适合此书的大夫。
赵恒轻轻放下手中的青囊书,虽然大部分内容依然晦涩难懂,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这些知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所以每当有空闲时,他都会仔细研读,并记下一些草药的特征,以免将来错失良机。
这时,门外传来了欢快的声音,赵恒转头一看,原来是赵仲四兄弟带着活泼可爱的赵妍小跑着进来了。赵妍一脸期待地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恒哥哥,妍儿想去西市逛逛。”赵妍清脆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赵恒看着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妹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笑着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来。
“好吧,妍儿想去,那我们就一起去逛逛。”赵恒宠溺地说道。
他转头看向赵仲:“赵仲,去把大姐也叫上,我们一起去西市放松放松。”
在古代这种娱乐方式匮乏的年代,特别是对于赵恒他们这些年轻人来说,读书和家中劳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偶尔的逛街成为了难得的放松时光。作为家中的大哥,赵恒总是尽力满足弟弟妹妹们的小愿望。
很快,大姐也被叫了出来,一行人兴高采烈地离开了侯府,由于侯府的位置离西市不是很远,一行人便向着西市的方向走去。赵恒抱着赵妍,走在最前面,大姐赵玥和贴身丫鬟小莲在窃窃私语,赵仲几兄弟在打打闹闹,几名侍卫分散开来包裹住一行人前行,感受着秋季温和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赵恒心中充满了宁静和满足。
……
“卖糖人咯,好吃的蜜糖”
“各位姑娘来看一看,有上好的胭脂”
赵恒走在北平县繁华的西市中,耳边充斥着各种叫卖声。他环顾四周,街道两旁摊位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赵家在北平县经营了几十年,对于这里的繁华景象早已习以为常。
北平县是燕州郡9个县城人口最多的,而且由于高产的土豆和红薯,还有各种野兽的皮革,南方来到这里的商队非常多,也带来了很多南方才有的商品,又因为南方的商品多,所以周围几个县来到这里的百姓们也很多,导致西市特别繁华。
侍从们缩小了保护圈,能够更好的护持着赵恒几人。赵妍和赵玥两个女生已经在一个小摊前,她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小饰品,赵仲几兄弟则看上了一个小吃摊,他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还想拉着赵恒一起品尝。但赵恒指了指赵妍她们,示意自己要给她们付钱,便没有过去。
看着几人各自忙碌的身影,赵恒心中涌起一股温馨的感觉。他转头继续打量着这个西市,虽然繁华,但他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突然,他的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
“对了,如果能探索到孜然、辣椒这些香料,在这里支上一个烧烤摊,一定特别赚钱。”赵恒暗自想到。他知道,在这个时代,烧烤这种美食还未普及,而这些特殊的香料更是少见。如果能够找到这些香料,再结合自己领先了几千年的烧烤技巧,一定能够吸引大量食客,赚取丰厚的利润。
赵恒在脑海中构想着烧烤摊的种种可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他也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得找到孜然和辣椒这些关键的香料。
“小恒,我们去买些糕点回去吧,带回去给母亲和姨娘她们尝尝”。就在这时,赵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赵玥走到赵恒身旁,赵恒却见她手上空空如也。
“大姐,你不买些饰品嘛”
“不必了,我还有挺多装饰没用过呢,看看就好啦”
赵恒心中暗笑,想着女人逛街到处看而不一定购买的习惯一定是刻在基因里的。
随即又说道:“那我们过去袁记那吧,他们家的糕点好吃些”,随即抱起意犹未尽的赵妍走向袁记糕铺
逛完西市回到侯府时,已是傍晚时分。赵恒在门口收到夏侯家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夏侯家对赵恒来信的喜悦,并约定明日在家中等待赵恒的拜访。赵恒心中一喜,知道事情已经有了眉目。
他立刻吩咐侍从准备一些礼物,以便明日上门拜访时带上。然后,他便和赵玥等人一起去用晚饭。饭桌上,赵恒的心情格外愉悦,他期待着明日的拜访能够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