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夜游邪,就是在夜间活动犹为猖獗的邪灵,来源成分非常复杂。
凡是死前有深重怨气、不甘转世投胎的生灵,一旦成群聚集在一起,就有概率滋生此物。
夜游邪最喜食用血煞之气,只要有其他生灵贸然接近,它就会大肆纠缠折磨,直到后者自甘堕落产生血煞,死后再被同化成新的夜游邪。
长此以往,邪群的规模就会像滚雪球般疯狂扩增,若邪祟之气太盛,甚至会变异出千奇百怪的邪法。
韩洛对夜游邪的来历早有了解,秦三娘主要是将这些信息介绍给宋秋。
宋秋蹙着眉毛,满腹不解地问道:“既然是夜游邪,那等天亮阳气恢复,我们再逃走不就好了?”
秦三娘苦笑起来,“呵呵,妹子可别怪姐姐取笑,你还是天真了些。掉进这鬼地方,还能有天亮一说?”
宋秋马上不寒而栗,吃惊地“啊”了一声。
而聪明的韩洛已经猜出了个中原因。
“这书院附近的夜游邪,规模已经十分可观,恐怕是进化出了某种禁制类的邪法吧?”
韩洛望向书院外,只见天空低处弥漫着浓雾,仿佛一张沉重的幕布铺展开来,将荒山书院变成一座逃不出的囚牢。
秦三娘点了点头,眼睛跟随他的视线而望,“没错,此地的夜游邪会产生遮天蔽日的雾气,免受阳光消杀,生存能力极大地提升。困在其中的修士也会视野神识受限,摸不清方向。”
听到两人渲染着夜游邪的阴森可怖,宋秋渐渐垂头丧气,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一时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师兄,你说咱们还能活下去嘛?”
韩洛此刻是宋秋唯一的精神支柱,必须鼓足勇气,温柔地摸了摸她的脑袋。
“师妹莫慌,据我所知,这夜游邪是有办法彻底消灭的,只是需要找到它们的邪首。”
“邪首?”
“嗯。众邪之中必有一个邪首,以它的法力最盛,余者从之,但代价是它不能离开本体太远。本体一般是邪首生前的皮毛或尸骸,藏匿在某处隐秘之地。”
“此邪之所以不急于杀掉我们,是因为它想激发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产生更多美味的血煞之气。所以在神智彻底崩溃前,我们尚有时间。”
有了韩洛的安慰,宋秋备受鼓舞。
秦三娘将行囊从讲台搬到两人身边,打算与他们共同进退,百合花味的香风熏得韩洛有些发晕。
定了定神,韩洛展开了属性面板,准备研究一下对付夜游邪的办法。
【姓名:韩洛】
【修为:炼气中期(83%)】
【功法:瑶心诀、千灵剑法、幻蝶遁、花祛咒】
【神通:九转回春】
【神通碎片:0】
一众仙女宗功法中,韩洛将目光投在了花祛咒上。
此咒没有战斗能力,属于祛邪去秽的辅助技能,所以往常韩洛投入的精力不多。所幸稍微学有所成,能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
看此地夜游邪的威力,绝不会超过炼气圆满的水准,只要能找到邪首的本体所在,催动咒术将之净化不成问题。
许是望见韩洛这边三人抱团,牛姓大汉感到威胁,他也拉人组成小团体。
可这时候,他猛然发现什么似的,额头沁出豆大的汗珠,瞪眼惊呼道:“那个姓岳的怎么还没回来?这都蹲了快一个时辰的坑了。难不成……”
经他提醒,在场的众人立马神经绷紧,心里都闪过一个不祥的念头。
姓岳的修士出事了!
张书生连忙把在看的书卷收进袋子,胡商人则紧张地揉捏扳指,就连角落打坐的枯瘦老者,也抬起斗笠露出一双警惕凌厉的眼神。
毕竟大家都是萍水相逢的路人,不会真正关心旁人的死活,但涉及潜在的致命威胁,所有人都难以置身事外。
现在冷漠不管,或许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出于谨慎,韩洛没有出头说话。
张书生犹豫了会儿,果然先有了对策。
“这样吧,咱们四下分开找找,但切记不要离开书院范围!如遇危险,一定互相帮衬。”
众人对张书生的提议都持默许的态度,很快根据关系好坏分成了两队。
张书生与大汉商人组在一队,而韩洛与两位女子另组一队。
至于那个枯瘦老者,仍旧安如磐石地原地打坐,他压低斗笠,没有搭理张书生等人的劝说与邀请。
此人的修为难以琢磨,根据气息推断,起码是炼气后期,大家也不愿意招惹他,索性由他去了。
独自一人留在正堂,指不定更加危险。
……
整座书院共有前后五进,有学堂、宿舍、藏书阁等建筑,基本残破不堪;东西两个跨院曾是供人休憩的池塘花园,而今却荒草丛生。
粗略估计,这书院占地有五十多亩。
夜越来越深,湿粘的水雾渐渐浸入衣内,开始不觉,不久后就感到蚀骨地寒凉。
众人的呼喊声萦绕在书院之内,但迟迟没有回音,韩洛估摸,这年轻修士十有八九是死透了。
但找到尸首、确认死因仍有必要,所以大家并未停下。
走在路上,韩洛一直在思考着夜游邪产生的根源,换句话说,它为什么会盘踞在书院附近?
若此地是古战场、古监狱之类的遗址,血煞之气本就浓重,那滋生出夜游邪来,韩洛完全能够理解。
可书院这等教书育人的清净之地,居住生活的都是老师学子,按常理讲,不应该和邪祟扯上丝毫关系。
这里一定有某种古怪,只是还不为自己所知。
带着猜疑,韩洛继续游荡搜索,不知不觉走进一间破旧的藏书阁内,空气不太流通,散发着阵阵霉味。
就在这时,前方相隔几排书架远,宋秋的呼唤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师兄你看,这儿有奇怪的画!”
快步走过去,只见秦三娘正高举着一只火把照明墙壁,而身材娇小的宋秋踮着脚尖,扶在墙上仔细地观摩。
韩洛看到,在四周的墙上绘有绵长的壁画,虽然因为年头太久,色彩已褪去大半,但依稀还能辨认出其中的内容。
前面四幅描绘着书院草创、老师讲学、学子苦读、荣归故里的场景,属于记载历史的常规手笔,并不稀奇。
但从第五幅开始,画风就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