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断出自己目前的处境之后,李玄城先是面容呆滞,旋即又恢复正常神色。
至少自己目前不会死!鱼饵在鱼儿上钩前,一直都是安全的。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攒实力,争取未来在执杆者与大鱼间的博弈中存活下来。
这并非是李玄城多疑,而是黑袍队长万园祥赠送的礼物确实太过蹊跷。纳灵牌能够引发沈玄队长的赞叹,必然不凡,对方却这样赠与了自己,怎么想这个纳灵牌都有后手!
况且自己确定是修行练气士体系的,对于巫师的手段必然缺乏足够的了解。一个巫师送给自己这样莫名的物件可疑的很呐!
如此看来,练气法决定然是不会有问题的。它是星象组织给与人修行的基础,不可能在此等物件上动手脚。纳灵牌的话,最好不要使用,嗯额,放在身上都不安全,就放在家中杂物间。这样它无论起不起到作用都不会影响到我!
李玄城很满意自己的举措。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条件下,他只能防范到这个地步了。如果还有什么是他没防范到的,那是因为认知受限,而非思虑不周。
既然已经确定沈玄赠予的练气法决没问题,李玄城当即将其翻开,逐字逐句的翻看起来。
和以前看网络小说一目十行不同,涉及到日后的生死,李玄城看的很慢,也很仔细。
这本名为【吐纳随笔】的练气法决通篇读来一共有三大部分:第一篇名为纳气,讲述了练气士如何吸纳天地间灵气充盈自身的过程与架势;第二篇名为吐气,则是讲述练气士如何祛除体内驳杂灵力和开辟灵力回路;第三篇则是沈玄结合多种练气法决提出的自己的感悟。
第三篇内容重点提到了星象组织内部最为玄妙的上等法决,木华凝珠决、庚金剑气决、玄龟运水决以及斩炎淬火决。这四本法决是星象四脉圣座修行过的法决,出过数位金丹以及若干巅峰筑基。修行此等法决的修士大多破镜迅速,且战力不俗。
当然,在沈玄赠予的随笔之中,只是知晓了这四门法决的属性以及法术特色,没有丝毫的运气篇幅,想从中偷师却是枉然。
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后,李玄城立刻将目光挪向了第一篇内容。
所谓吐纳,即是呼吸。古人相信在空气中弥漫着一些特殊物质,这种特殊物质能依附在一些特定的事物上,以完成某些奇异的效果。而人类若是掌握特殊的手段,可以将这种特殊物质吸入鼻腔,游走十二经脉间,沉入腹中,可以获得其灵性。
这就是呼吸法的雏形。所谓的特殊物质,于那时便有了统一定论,称为灵气,特殊手段自然是呼吸法了。灵气存续的年代已经不可考证,呼吸法存在的年代却依稀可见,有秦汉年代的,也有唐宋的,最晚则是明初。
沈玄在【吐纳随笔】中注释一言——明初,呼吸术凋敝,罕有练气,无论筑基。术不为宝,修士弃置,以为骗术。
明朝时代就没有多少练气士了么?是因为天地间缺乏灵气了?结合自身掌握的一些讯息,李玄城隐隐有些猜测。在很早以前,也许存在着繁华的练气时代,但是随着天地灵气衰败,到了明代后,枯竭的灵气已经支撑不起多少练气士修行了,于是呼吸法也逐渐没落,变成了招摇撞骗的手段。
而到了十二年前,灵气才有所复苏,于是天地又变得适合修行了起来。
从结果上来看,这种说辞合情合理,并无不妥,因此李玄城只是略微思考便跳过了这一段言论,继续句读下去。
呼吸法本质是引导天地灵气进入自身经脉的方法,这方法在早期不成体系,只是一味的吸纳灵气充盈自身,简单粗暴。在早期天地灵气充裕时还尚可,修士之间其乐融融,倒也不足为惧,可是到了中后期却变得极为不妥了。
灵气早期分布均匀,因此哪里都是修行的好地方,摘道蒲团原地打坐即可。到了出现大量修士身陨,大量灵气回归天地之时,就出现了一种另类现象。灵气不会像空气那般自然流通,它流动速度极为缓慢。想要依靠时间积累慢慢扩散全界,是不可能的,于是到了中后期,诸多修士发现有的区域灵气奔涌,随便打坐几个月就能精进不少,而有的地域灵脉枯竭,即便是枯坐数十年,修为依旧铁打不动。
于是众多修士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想出了许多办法来摄取足够的灵气。其中一个方案就是改善修行功法。
具体落实起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确认灵气属性,另一个则是开辟不同的周天回路。
第一个很好理解,天地灵气并非不具备属性,相反大多数灵气都具备着不同的属性。
在天地灵气充裕的早期,这不算什么问题,一股脑全吸入,反正也没有具体分属性的法决,将灵气统统化为法力即可,不用担心那么多。在后期就极为不妥了,随着修士斗争形势愈发恶劣,各种术法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战力最大化,很多修士开辟了单一属性的功法。这到后面修行却是出了问题,身体适应一个属性的灵气太久,会排斥其他的灵气,因而这时如果再不分好歹的将灵气统统摄入,就会遭罪!
轻一点的,灵气在体内暴走,也就是俗称走火入魔的后果,严重的就是试试就逝世了。
于是,在确定了何种修行功法后,则是根据功法的特殊在体内开辟周天回路。一种周天回路能适应多种功法,但是一篇功法却往往只有一道周天回路。从十二经脉某一经脉为起点,某一经脉为终点,灵气运行一周,即为一个大周天。
这也是灵气储存的最基本单元,如果期间没有完成一个大周天,则储存灵力单元失败,需要重新开始。
在进行大周天练气时,会碰到一个问题。灵气虽然有属性,但是吸纳进体内的修士实际上并不能区分的,如何将这异种灵气祛除则颇为伤神。
幸运的是,早有大能修士解决了此等问题。呼吸法讲述的内容不仅仅是纳入,还有吐出的方法。
第二篇吐气内容,则是讲述了如何处理驳杂灵气。经由大周天终点经脉为始发,一路逆行,穿过十二经脉,由口腔吐出,则为吐息。
也就是说,完整的一次呼吸法,其实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纳入灵气,另一个则是吐出驳杂灵气。
确认自己将【吐纳随笔】修行部分读懂之后,李玄城马上有了实验的想法。
他当即按照其上的内容盘膝而坐,闭目,双手搭在漆关节上,五心向天。
过了几秒钟,他感觉鼻尖一凉,似是有道微风透过自己的鼻腔,缓缓流入自己的咽道内。
这是,灵气?
李玄城一喜,他只是稍微一实验,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反应。起初他还以为还要花一个小时才能感受到灵气的存在呢,这是基于沈玄【吐纳随笔】上一个注释上推测的。
小孩感受灵气存在是最为容易的,而青少年稍难,到了后面,则是更难,许多年纪大的老者枯坐数月才只能把握到些许灵气存在。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灵觉起到的作用?李玄城暗自猜测,当下功夫却没有停顿,将灵气慢慢引导至十二经脉处。
到了这一步,便是各类修行法决的不同了,根据修行法的不同,亦有不同的周天回路。
李玄城没时间多想,按照沈玄给出的既定通路,开始运行下去。根据沈玄的说法,这道周天回路属于不具备属性的灵气储存通路,若是游走此条通路,最终吐出的灵气将存有十之八九,且不具备任何法术特性。
不过好处是,无属性灵气作为兼容性最强的灵气,修行任何法决都可以吸纳,且最终吐出驳杂灵气之时也不用吐出,是最好的灵气中和剂。
事实上,无属性灵气占据了修士近乎五层以上的储备,一来它可以没有后患的摄入,二来通过特定的功法转换,同样可以附带属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李玄城完成一个大周天循环后,首先感觉到灵气量的不对称。他纳入的灵气若是按照100份计算,那么吐出的份量足有七十份之多!
怪不得练气士修为精进缓慢,这吃的多,吐的更多啊!
其次便是经脉回路,灵气搬运到丹田之后,会有灵气残留在经脉上。无论是有属性的还是无属性的,它们均会被经脉吸收,而且这种吸收是没有后遗症的,无须通过呼吸法排出的。
若是经脉充分吸收灵气,达到饱和的程度,那么修为便是练气初期!
最后则是丹田部位,安静的流淌着只能凭借直觉感受到的灵气。每运行一个周天,便可储存一个灵力单元,但是灵力单元大小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全依赖于修行法决的优劣,各种资质的高低、以及资源的多寡。
能够确定的只有气海!
当修士的灵气单元足够充沛,当丹田也装不下的时候,自然会形成气海。同时这也标志着练气士进入了下一个小境界,练气中期!
在连续进行十几个大周天的修行后,李玄城猛然发现自己的经脉居然隐隐有了充盈之感。
练气初期?
这么快么?感觉还没一个小时啊!李玄城心中发出一声感慨,下意识的看了眼时钟,显示时间是七点五十四分。
等等,我回来的时候不是晚上八点多么,怎么时间变成七点多了?他赶紧看了眼日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已经第二天了。他虽然只运行了十几个周天,但是时间却过去了十个小时!
怪不得小说中的修行者动不动一闭关就是数月之久,如今看来修行途中果真不知时光流逝啊。
想着离顾队长给自己规定的报道还早。要不,把这个练气初期给破开?
李玄城搓了搓手,颇为兴奋。根据沈玄的随笔记载,修行者一旦进入练气境,不仅可以施展众多玄妙法术,肉身也将得到极大裨益,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任何一名练气士的体质,都将不逊色于职业运动员。
这是儒士体系不能比拟的,儒士可以短时间学习到各种格斗技巧,但是体质却没法短时间内改善,这需要长时间的锻炼与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