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捺住即将成为穷光蛋的糟心感受。
封正在二楼仔细逛了一圈。
他手里有一张清单,但不敢拿出来让伙计帮自己照单准备一份。
他怕自己的晶石不够。
必须先确定各种灵材价格,如果自己灵食不够,那么再考虑哪些材料可以替换,哪些可以省略或者减少用量。
穷人修行就是这样。
处处抠抠搜搜。
精打细算。
期望着每颗晶石,都能化作自身实力。
过来之前在街面上,还看到有穿着儒雅的修士,和小摊老板讨价还价,不顾形象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都是修士,都为了再进一步而努力。
经过计算,发现自己手头晶石确实不够买齐清单上的物品,只能舍弃一些不那么关键的灵材,再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替换。
封正开始在二楼挑挑拣拣。
选出自己需要的灵材。
“百年地凰树根、金鼎桃核、冲云龟甲……还有毒蚕髓。”
准备拿最后一种材料时,封正发现,有个身材矮小的中年人挡在放置灵材的架子前,伸手越过对方去拿显得很不礼貌。
所以封正就在旁边等着。
对方好像在思考什么,完全没有察觉到封正的存在。
嘴里念念有词。
“毒蚕髓和粗云籽相性不合,用来携刻阵法会崩盘吧。”
这是每个炼器师都会经历的折磨。
一处小地方的疏漏,就有可能造成当次炼器失败,从而损失大部份材料。
所以在上手炼器时,都会仔细思考,尽量不留疏漏。
越是高级的法器,细节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出错。
所以真正的神兵利器,才那么稀少。
想要炼制一件值得吹嘘的法器,除了对炼器师的底蕴有所要求,很多时候,也看命。
运气好炼出一把入册神兵,飞黄腾达不是梦。
退一万步说,只要炼制出的法器稍有名望,就会有大把人给你送材料让你帮忙。所以炼器师一般都会想方设法追求更炼制更高品质的法器。
等了挺长时间,中年人反复念叨这两种灵材的名字。
封正想起炼器入门上有这两种材料的处理方式。
用探讨的口吻小声说了句:“或许粗云籽反复冷热处理,能够去掉大部份杂质……”
还没说完,对方头也不回地怼道:“放屁,冷热处理后灵力亲和性就没了。”
“不会,快速进行六七次处理,再立即混入毒蚕髓,能保住灵力亲和性。”
听到这里,对方终于回过头。
上下打量了一下封正。
年纪轻轻,身材纤长显得有些瘦,手里捧着一堆低级灵材。
怎么看都不像一名炼器师的扮相。
中年人思考了一下,凭借丰富经验很快发现问题所在。
“没了流动性怎么刻画阵盘,张口就来。”
炼器这种事,许多时候也看想象力。
灵材千千万,各种处理方式能带来各种不同的效果。
加上各种灵材融合,又会起到截然不同的功效。
相互组合之下可能性无限多。
没有谁敢说掌握了所有灵材的一切特性。
他也曾在徒弟身上见过许多未曾设想的道路,从而受到启发,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有收获,也有失败。
探讨对炼器师来说很正常。
不似炼丹,方子相对固定,炼器需要更多的创造力。
“而且,毒蚕髓在携刻阵法之前都不能被污染,否则失去功效,整件法器都可能报废,这样做风险太大,你试过就知道了。”
炼器入门材料篇的内容在封正脑子里是焊死的。
所以他马上有了解决办法。
“你可以试试再加点地凰树根的粉末,”封正从怀里的一小堆材料里跳出一段金黄色树根,示意道:“就是这个,研磨成粉,再让其饱吸灵力,这样就能使毒蚕髓不被污染,还能保住流动性,成本很低,效果很好,关键没有操作难度。”
“你试过吗?”中年人疑惑更深。
这又是一种相性不和的材料。
加在一起能起到这种功效?
封正有些尴尬:“没有,但应该不会错。”
“哪儿看的偏方,没试过就拿出来忽悠人,合着炼废法器与你无关是吧。”
中年人拿出批评徒弟的派头,对封正说教起来。
“炼器要是那么轻松,想当然就能做好,也不至于高阶炼器师如此受人追捧,多看看正经典籍,不要以为什么地方的记载都对,看到就能用,要实践,要尝试,才能获得经验。你还那么年轻,不可以养成这种习惯。”
对于中年人这番话封正并不感到生气。
反而礼貌的点头不言,一副谨听教诲的模样。
“年轻人做事一定要稳重,炼器时你拿着别人给的灵材,可能就是别人几年数十年的积累,必须慎重对待。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一次炼器失败,小则败坏名声,可倘若委托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又如何是好?”
他说这话,封正深有体会。
如果刚到蕴城时,就知道这个道理,或许会少吃一些亏。
这次,封正微微躬身行礼。
“我知道了,一定谨记。”
见封正态度很好。
中年人满意点头,挥手:“好了,去吧。”
封正立即伸手拿取货架上的最后一种灵材,下楼结账离开。
中年人则还站在原地继续思索。
良久之后,他才发现身边来了聚灵阁的掌柜。
“邱掌柜不用管我,选好材料后我会列出清单。”
掌柜满脸笑容。
说道:“陈大师的弟子一表人才,谦逊有礼,将来一定是个有大成就的好优秀炼器师。”
中年人疑惑道:“徒弟?你说刚刚那年轻人?我们不认识,就是稍微探讨了一下。”
不认识?
掌柜懵了。
你不认识他,抓着一顿训戒。一点情面都不留,那些是对外人说的话吗?
说话那么大声,还以为是你亲传。
关键我结账给他打了八折!
准备找你邀功,拉近点关系,你和我说不认识?
这单亏麻了。
陈大师不知道掌柜的心理活动,在聚灵阁二楼驻足很久,而后列出长长的一条清单,才回了住处。
大师都是忙碌的。
这段时间接了一位金丹高手的委托,炼制一柄长剑。
但是要求携刻阵法比较偏门,才会用到那些不是很契合的材料。
他当即着手进行尝试。
不行,
还是不行,
又失败了。
不愧是金丹修士要求的法器,难度确实不小。
思索间,他又想起了今天的遇到的年轻人。
提示他使用地凰树根。
那玩意儿很普通,也很常用,用途几乎被开发完整,他的做法自己还未尝试过但现在没什么思路,试一下也非不可。
紧接着,他取出灵材。
随着炼制进行,他发现,真如封正所言,整套流程并无难度。
一刻钟后。
他看着玉盘内泛着轻微灵光的玉髓陷入沉默。
就这么成了?
那小子所言居然毫无差错。
他不信这种结果是未经尝试推测出来的。
仔细回想年轻人的长相。
好像在蕴城炼器圈子里没见过他,看穿着应该不是有钱人,又不认识自己,或许是哪间铺子伙计。
以后要找机会再和他交流交流。
之前还对别人说教,批评他到处看偏方,还是自己见识浅薄了,我这毛病也要改改。
陈大师感到老脸有些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