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大王的兄弟兼朋友,王室的姻亲之人,又是大王在朝堂唯一可以信赖倚仗的朝臣,为数不多的力量,居然如此……
到此时此刻,王后才真正看清楚,才真正感受到,大王面临的境况有多难。
黄飞虎居然都如此的难立难支,那大王还能依靠谁呢?
王后的眼睛转了一圈,发现居然没有。
这就实在难绷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王后还不知道而已,这也是子受暂时不慌的原因。
子受不慌,不代表别人也不慌,至少王后、杨妃,乃至黄妃都替子受担心起来,同时黄妃、杨妃也在为自己担心。
对于她们来说,帮不到大王,还要连累他,这是两宫的失职,也对不起大王恩宠的给予,对不起两宫娘娘的身份。
可商容掌管礼制,针对她们,她们能怎么办?
朝堂上,不管是谁,面对商容的问责时,都无能为力,因为他是掌管礼制的大臣,礼制不存,国家将亡。
礼制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治国之基,没有比礼制更重要的了。
所以任何人,包括这朝堂上的任何大臣,都会怕被礼臣找麻烦。
因为人家掌握了话语权。
如果因此被安上了罪名,可就不好受了。
这罪名可大可小,大了就死,小了削官都是轻的,因此不管是谁,面对礼臣都得客客气气,分外恭谨。
不然小心被使绊子,上眼药。
真有了那么一天,八成是要倒霉了。
这样在朝堂上肯定不好过,之后还能不能混下去不说,当时肯定没有人敢再和他接触了,不然他们不就也是,“礼”上存在问题的人吗?
商容就常干这事,还多次在朝堂上呈报大王。
之前的子受还不得不批,你不批他就总是呈报,而且有理有据,看起来还没什么问题,不好驳回。
就算你烦了,想下掉这个礼臣都没那么容易,因为掌控礼制,加上对其间事情的透彻,能规避掉各种问题,让你抓不住一点把柄,那自然就拿他没办法。
靠着这种权力,以及种种方法,商容把不对付的,与自己为敌的,通通扳倒,放倒之后还要进行打击,让他们再难以留在朝堂。
于是朝堂势力尽归其下。
这也是黄飞虎面对礼制问题,不敢造次的原因,造次了,就连他镇国武成王都会一样,面临这些问题,面对相同的后果,最后下场如何也是难知的。
这也是子受越来越难的原因所在,对商容越来越没有办法,只能让他当丞相,让他继续掌管朝堂。
因为根本动不了他。
只有在礼制上扳倒他才行!
想起来容易,说起来简单,不过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实在是没有机会,不过现在倒是一个机会。
商容不是说两宫娘娘“无礼”吗?那就看看两宫娘娘是不是“有礼”。
他面向黄飞虎问道:“黄飞虎,你是真的认为自己妹妹‘无礼’在先吗?那既然她无礼,那孤为什么要带她出来?”
“这……”
面对大王的亲自询问,黄飞虎一时哑口无言。
大王亲自过问了,这他就不好说了,难道还用应付回答商容那一套吗?这肯定不行的。
但这个时候,让他说,他又说不出什么来,只能支支吾吾的。
这也让黄飞燕看得分外生气,她大哥堂堂仪表,怎么这个德行?
见黄飞虎说不出什么,子受也不为难他,转向比干问道:“王叔说呢?”
比干没想到大王又对向他这把老骨头了,刚经历了一场心惊胆战,所以小心谨慎,这个问题他不得不回答。
事关王族,作为王叔,他不得不说上一说。
“两位娘娘向来德名在外,大王带她们出来肯定不是无礼的,虽然进入祀庙有违礼制,大王的初心应该是想以德名配德庙,内聚德心,向外宣扬,不过三宫同在,实在不妥,纵使三宫和睦,王后与两宫德性非常,也不应该无先无后,无上无下,使同进同出,一国之母不显,各位不明,无尊则无尊庙之心,反而不彰显大王之德。”
在子受之前的一番恐吓作用下,现在的比干倒是客观了许多,说的有好有坏,没有刻意抹黑的心思,他也没有有意偏向商容这一边。
只是王后尊位不显的问题的话好办,不尊宗庙的问题也好办。
他摸摸下巴,只是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好在两位娘娘名声好,这个礼的问题有回旋之地,可以说大不大,当然也可以说小不小。
而后,他继续对比干问道:“那王叔觉得,此礼是针于王后,还是针于两宫娘娘?”
大王又抛过来一个难题,这话他怎么评?说三宫都针对?或者说针对王后,或者针对两宫?无论说哪一个都不好。
他说哪一个,大王都会生气,那大王可就让他好看了。
比干有些为难,可大王盯着他呢,他晚说一句,大王恐怕都不会高兴,他不敢拖延,稍思后便道:“王后显德,有目共赌,人所共知,自然不在王后,两宫之礼虽瑕,但不减其德,此礼只针对入宗庙之举。”
子受满意的点头,王叔还是蛮识相的,有时候不识抬举,但现在知道该说什么,看来以后不能对他太客气。
为了避免他说胡话,不配合自己,所以子受提前提醒,或者说威胁道:“王叔既然不忘王后之德,那其他人也不应该忘记,王叔你说是吧?”
比干很聪明,连忙应着:“是,是。”
子受的眼神虽然平静,但里面好像藏有尖刀利刃一般,让他不得不频频点头,不敢不听。
“孤还是实话说了吧,其实两宫入庙,正是王后的主意,孤听其建议,认为王后欲与众平,不争权,不搏利,不显声,不露名,实乃大德,诸臣以为呢?诸位爱卿……”
子受将目光投去,一一扫向那些大臣,大臣们被大王看得竟不敢不回,只能随之附和着称是。
一旁的王后在子受说完后,心中已是一诧,但没有表现出太多,面上平静,好像真是子受说的那样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