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昊行踪的问题,此时远在帝都的炎帝也想不明白。
其实,对比来说,所谓的帝都异象,对炎帝来说反倒是没什么实际干扰。
身为天地共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佐官们大多了,他不相信几只鸟就能颠覆,就和他相信远在西北的轩辕不会谋反是一样的。
他在乎的是这件事本身造成的影响,以及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环绕帝都的方国,有他和火部护卫在,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距离远的那些氏族封国现在都有些蠢蠢欲动。
炎帝心里有数,他知道现在流民过多,为此他也更大力地推行百工百业发展,然后又大开商路积极与东夷通商,都是比照着之前的方法提升。
但是,工具升级后,农人反而找不到活干,有的人学着行脚商做生意,可是有的人干脆就做了山匪,西北那边的山匪一窝一窝地出现,甚至成了特产。
他想了很久,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明明都是富国强民的好办法,可国库不仅没有如同想象中满溢,反而连年亏空。
这就导致了西北那边又得削减费用,简直就是恶性循环,幸亏镇守西北边疆的人是轩辕,不然山匪早就打到了帝都。
徒有其表的流言很容易澄清,但是内库空虚并不能维持多久,炎帝不想妄动刀兵之祸,开掠夺先例,不然又会陷入到伏羲去世后,中原四分五裂的恶劣场面。
巫觋占卜并不能解决国库空虚,神祇对这种难题也保持了缄默,这让炎帝怀疑,这或许是属于自己的“劫”。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炎帝想不明白,佐官们好像也失了智,没有一个能提出解决之法,他们的脑子甚至还不如神祇兆示的空白。
唯一想过这些问题解决办法,还是远在雨师妾的女娃,她想问题虽然浅显了些,可到底还是想要为他分忧。
再者说,听说她与东夷的通商弄得挺不错,引有繁荣之象,想来她能想出解决的办法也不一定。
于是,这个问题便从帝都送到了雨师妾,送到了精卫的手上,可是精卫也想不明白,她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便找了嫘祖参详。
嫘祖似有所觉,但是也没说出来什么,总觉得卡在喉头。
地典这段时间除了去搜集太昊的线索外,就是去盯着白羽打铁,没有重要线索根本就不过来。
五圣看了后倒是眉头紧蹙,还找了青铜削笔在一旁算什么东西,也没说出什么有用的见解。
“白羽人呢?”精卫终于想起了被自己忽略的白羽,在尝试心音联系未果之后,更是满脸疑惑,“得快一个月了吧,制器开一炉,都要这么麻烦吗?”
“她那个状态已经不是单纯制器……”嫘祖撂下手边的资料,揉了揉有些发疼的额角,“据地典说,她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闭关。”
“闭关?”精卫略有些吃惊,“那我去瞧瞧。”
……
“咝——”
一阵白雾四散飘出,遮蔽了视线,随后又响起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笨重的铸造锤细细而又迅疾地敲击,很快就在她的手下渐渐成形。
如此反复敲击锻烧,白羽的全部心神都在刀上,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她整个人如今都处在一种玄妙的状态中。
心中杂念尽皆消弭,四肢百骸便自然而然地入定,竟是对外界再无一切感知,她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了抡锤这一件事,再往后就连抡锤也忘记了。
不需要刻意地跌坐入定,她也达到了心境澄明的状态,就像走进了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心中世界。
她沉浸在如此的快乐之中,时间与空间都仿佛不存在了,等到白羽再睁开眼睛时,只觉得浑身舒畅。
她下意识地伸了个懒腰,肩膀陡然一沉,她没控制好平衡,却险些被手中的锻造锤给绊倒,好在旁边有人及时帮她稳住了身形……
“精卫,你不要突然袭击好不好,你怎么好像变沉了,都有点坠手了……”白羽把精卫拢在怀里仔细打量,“哇,你是不是比之前大了好些?”
精卫点点头,然后再度站在白羽的肩膀上,看着那被随意扔在地上,形态各异的刀,大小长短都不一样的十把刀,心里直犯嘀咕。
“这是成了还是失败了,怎么没一个是一样的,这刀真的能用吗?”
白羽不知道精卫在想什么,转头对那个扶了她一把,面容普通的中年男人道谢。
“刚才多谢您了。”
地典只是含笑地点了头,随后仔细地打量了她的神色,良久后方才了然地点了头:“怪不得嫘祖和五圣都说你天赋好,第一次开炉就一个月十口刀,想不想到处去玩儿,拜我为师啊?”
“什么意思?”
白羽被他话语里的信息弄懵了,她感觉自己不过是才忙了一会儿,怎么她好像断片很久,一个月十口刀是什么鬼?
于是,地典就简略地说了她在锻刀的时候入定,并在一个月内打造了十口刀才停止的壮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
白羽听完风后给她说的,觉得玄幻极了,但当她看到被胡乱扔在砧板周围,十口形态各异的刀时,也愣住了。
她对这些完全没有印象。
白羽把地上的刀一一捡起,小心地挨个摆在一旁的长桌上,只拿了最后那口最后锻造成的刀。
它的刀身狭长,通体乌黑,刀身铭文“玄女”,刀背随着刃弯曲,两侧开了血槽,刃部延长出去,闪烁着森冷的寒芒。
“玄女?”
白羽念出它的名字,心念一动,略有些头疼地皱紧了眉头,这可不像是什么安稳的预兆,怕是有什么可怕的变故要来临了。
地典:“怎么了,这名字不好吗?”
白羽摇摇头:“不好的预感,好像要乱。”
地典摩挲着下巴,好奇地问:“这也是推衍天机的一部分?”
白羽点头:“是预感,外应的一种。”
“有趣。”地典指着长桌上剩下的九把刀,“那你感应一下,这里面有没有属于我的刀。”
“州络。”
地典垂头将“州络”刀拿在手里,刀长三尺八寸,把一尺二寸,全长五尺,刀身修长,只有一点弧度,几近于直刃,双挂耳,可单、双手变换使用。
果然很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