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跟着吴老三走了回来,进门时脸上笑得有些讪讪。
吴氏看得分明,只是此时不好问话,只得装没看见。
“姐夫,”吴老二脸上挂出一个诚恳的笑来,“姐姐都跟我说了,这人命关天没奈何的事,我两兄弟没二话,”说话间他扫了老三一眼,问道:“是吧老三?”
老三,他当然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与季康在外头闲逛,季康碍着面子,可没向他交待什么,他只觉着,季家人的死活,关他什么事。
可是哥哥这样看他,摆明了意思,他能怎么说,只得瓮声瓮气的答道:“是。”
老二满意的点头:“所以姐夫,这一百两我们借。”
没等季康说谢,他又接着道:“只是这借条,你得给我们写。”
季康讪笑:“应该,应该的。”
吴氏还是把弟弟的话听进了心里,这次没有拦在头里,但看着季康那副样子,还是有些不落忍得,微微把头侧了过去。
吴老二度姐姐情状,想好的重话没说出口,温和的道:“只是我和老三商量,这也不是小数目。米坊里上上下下几十口子人,我们把钱挪了,也得交待。姐夫,这不是你们一房的事,我想着,借条你得拿回去,让季家其他人都给我们签上名字才好。”
和老三商量?老三一直陪着我在转悠呢,你怎么和他商量的?
生意做大了,季老二睁眼说瞎话的本事看涨,季康本能的又看了一眼吴氏,吴氏却没看他,正看着弟弟问他:“你是信不过我们,还得季家全家签字?难道季家二老也要签?我和你姐夫,做不得这个保证?”
这样处事就太过份了些,三房是闹心,可是这样对待二老,吴氏心中难安。
“正是。”吴老二回望姐姐。
吴氏眼圈红了,站起身来,颤声道:“这钱我们不借了,季康,我们走!”
吴老三连忙去拉姐姐,吴老二却没动,只看着季康。
季康看着委屈的妻子,又看了看妻弟,想了想家里的情况,垂头道:“这也是应该的,我想着这样,我把借条写好,先写上我自己的名字,存在二弟这里,然后我再写一份拿回家,让全家签好名后,再来换。”
这话说得绕口。
吴老二全明白过来,笑得灿烂起来:“姐夫若是这样安排,弟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了。”
卢帐房早在门外等候。
吴氏由着吴老三压着,又坐了下来,没再说话。
季康三两笔写了欠条,卢帐房便按吴老二说的递过了银票子,另又有一袋碎银,吴老二递给了季康:“姐夫,这里有二十两,是我兄弟的心意。还盼你和姐姐莫要生我们的气,一定要收下。”
一时风一时雨,一时又是艳阳天,季康一颗心早七上八下被自己这小舅子钓得没了脾气。
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又看吴氏。
吴氏一把接了过来,嘴里还在抱怨:“没见过这样的弟弟,有这样不讲理的。”
场中几人对视着,倒都笑了。
事办完,却不能就走,吴氏道:“这里事了,我去那边看看?”
吴老三无可无不可:“姐姐,依我说何必去呢,受那个气。”
老二站了起来:“我陪姐姐姐夫走一趟吧。”
吴氏却不愿他去受些闲气,连忙制止:“你们平日里都在近处,回去的时候多着呢。我和你姐夫自己回去,看看爹他们就是了。”
吴氏又让季康把鸡鸭和菜留了一半在这里,交待吴二让米坊的厨房记着给他两兄弟做。
看着夜色渐浓了,便由季康陪着,回了吴氏老宅。
牛车得得得驶进,老宅的门开着呢。
吴春芳迎了出来。
“姐姐,姐夫,爹娘等你们半晌了。”
季康听了,连忙提起酒菜,走在了头里。
吴老爷子坐在堂屋,脸色不好看。
于氏干脆没有露脸。
她是续弦,吴家三姐弟小的时候,没少受她磋磨,那是好大一笔账。容后再表。
如今都大了,她拿捏不住了,反要受对方辖制,自然心中不快。
幸好她带来的女儿春芳倒是个圆滑的,又识时务,这个家大面上还算过得去。
“爹。”季康与吴氏两个上前行礼。
吴春芳早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安置了,见吴老爷子面色淡淡的,上前凑趣道:“爹,姐夫又给您带了好酒来,一会儿弄两个好菜来,您可得喝一盅。”
吴老爷子这才抬眼看了看面前站着的两人:“来啦,怎么没早点到家,天擦黑了才过来?”
这是挑礼呢。
到了吴家村,不先到家看望长辈,先去米坊找弟弟,是怎么个说法?
幸好吴氏早有准备,她立起身子,面色也淡下来。
“舅舅让人给我带话呢,今儿个回来,也是有事问老二老三,我急着问了就让老二遣人去给舅舅送信,这不就迟了。爹别怪罪。”
她大舅能问什么,还不是两个侄儿的亲事,尤其吴老二,今年整整一十九岁,在这乡下,好些像他这么大的,娃儿都几个了。
说到这个,吴老爹伸不直腰杆。只得装没听见。
要不怎么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
眼看拿捏不住两个娃儿,就想把侄女嫁进来,让自己的娘家人插手米坊。
于老婆子先是生事,外头隐隐说两个八字带孤,克亲克友,给二人说亲的渐渐就没有了。
她又去给吴老爹吹风,愿意把自家侄女嫁进来,亲上加亲更好。
吴老爹看着儿子心里也急,于老婆子一说就心动,还问于氏,家里有几个长成的侄女,能不能给老二老三都寻摸到合适的媳妇儿。
幸好吴老二聪明,他听到消息,告诉了吴氏。
吴氏转头就去找大舅。
也就是吴老爹原配,吴氏三姐弟亲娘的大哥。
娘亲舅大,舅舅出马。
他老人家狠狠把吴老爷子骂了一顿,这什么人啊,整一个糊涂蛋!
于氏自然未能遂意,可是两边也都亮了爪子,从此难以再装下去了。
吴家两个索性借米坊事多,住在了米坊了,让出了老宅。
于氏更是在吴老爷子面前坏话说尽。
闹得一家人更是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