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大哥考上了童生,家里不会再缺衣少食了,洋洋,和娘一起回家吧……”
赵红哭的撕心裂肺,吸引了无数百姓的关注。
只言片语见,赵红构建了一个粗心,但却充满母爱的光辉形象。
仿佛当年郑洋真的是自己走丢的一般。
马车上,郑洋一个字不想听。
真当自己不记得了?
三年前,在家中,正逢大旱之年,食不果腹。
但父亲不知听了谁的话,说家中孩子一定要有一个读书的,就算饿死另一个,也得让读书的那个长大。
不读书,一辈子都是泥巴人!
大哥郑才被父亲供着识字,哪怕家里没饭吃,都要给村口那先生供的油光满面。
每天仅有一顿饭,父母分配好吃食后就会离开屋子。
自己本就分的比大哥少。
甚至年幼的郑才自己吃不饱,就要抢自己的食物。
三岁的自己哪抢得过六岁的大哥?
赵红和郑成夫妻俩分明知道这件事,但总会当作没看见。
为了活着,三岁的郑洋只能自己出门挖草根,甚至找些高蛋白。
全凭前世贝爷的教导荒野求生。
最终,见自己没被饿死,赵红直接狠心将自己抛弃到了空云寺山脚。
“考上了童生?那就考上吧,只希望日后别再进一步,去做官为祸一方!”
郑洋冷哼了一声,闭上眼睛,默默坐禅,稳固心态。
“悟饭禅师,要不明日起,我帮您提前把桃子买上?”
驾车的小太监脆生生的说道。
郑洋缓缓睁眼,知晓这小太监是赵公公安排叮嘱好了的。
“那就交给公公了,敢问公公姓名?”
虽然是上层交代,但买桃子这事儿毕竟是小太监主动提出的。
“回禀禅师,叫我小盒子就好。”
郑洋点了点头,记住了这个名字。
若是日后有机会,可以提携一把。
……
集市上,见马车远去,赵红没有立即停止表演。
继续撒泼打滚了一会儿,这是郑才教她的。
务必要把此事的消息在炎京城中传开,传的越广越好。
以郑洋如今的特殊身份,这则消息一定会传到上层人士的耳中。
郑才可没忘记,他的老师胡夫子,这是老郑家最大的人脉。
按照当初自己参与科考时,那些吏员对自己的态度,郑才猜测,胡夫子的身份只怕不简单。
这消息须传递到胡夫子的耳中。
这样老郑家才能有机会平等的和郑洋对上话。
再依靠百姓的众口铄金,让郑洋不得不和老郑家相认。
即便是出家人,也总得有个父母!
孝之一字,是人之根本!
这是郑才从书本上学到的,如今用的也算是不错。
郑才的计划谈不上高明,但确实有效。
短短半日不到的光景。
不止是上层人士,郑洋的身份甚至在宫中都掀起了舆论。
嫔妃、皇子、宫女、太监,皆参与了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