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陆睁开双眼,入目是陌生而又熟悉的场景,墙壁的白色表皮破烂斑驳,露出墙皮下的棕色泥土。
他半坐起身子环顾四周,房间堆满废旧货柜、竹编背篓等杂物,空气里漂浮着一股霉臭味。
尘封久远的记忆开始回潮,就像海浪一波一波地逐渐复苏。
愣神间,外间传来一道绵软的呼喊,他起身下床,看到外婆佝偻的身影。
“陆儿,起床没?你妈给你留了豆浆和馒头在桌上,赶紧起来吃了。”
还真是外婆,外公拄着拐杖没看陈陆一眼。
他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很少透露出七旬老人该有的慈爱。
外公陆国强有四个子女,陈陆的母亲陆云排行老三,却最不得外公宠爱。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俗话在母亲这辈儿兄弟姐妹间得到了最佳印证。
小姨也就是母亲的妹妹陆英,作为老幺享尽了外公所有的偏爱。
外公并不重男轻女,因此身为陆家唯一男丁的舅舅陆荣也不受外公重视。
“妈妈呢?”
“出去摆摊了。”外婆王福平头也不抬地坐在小竹凳上用长刀削着竹签。
那时候,整个院子里的婆婆们都闲不下来。
要么纳鞋底,要么编竹筐、削竹签等,手里总是要折腾点儿什么。
远远看着外婆忙活会有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没错,眼前安分慈祥的外婆只是假象,她作起妖来会让你恨得牙痒痒。
陈陆眨了眨眼睛,用力掐了一下胳膊,很痛不是幻觉,不是梦境,不是已故的外婆外公在梦里来问候自己。
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老式日历,上面撕掉了许多纸页。
中间醒目的日期是13日,左上角的年份是1995年,右上角的月份是7月。
昨晚明明自己看完电视睡下没多久,一觉醒来却回到了1995年。
陈陆记得这一年流水镇的汽车配件厂没能逃脱下岗大潮,厂子彻底宣告破产。
母亲陆云与父亲陈尧成了下岗职工。
其实镇上的汽车配件厂从82年开始就已经没了业务。
厂子里让工人们停薪留职自谋生路。
可是陆云和陈尧尝试过各种生意,都以失败而告终,没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
流年不利又逢夫妻情感不和,陆云与陈尧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
事业和家庭遭到巨大打击,陆云心灰意冷,带着最小的儿子陈陆回了娘家—赤县的许阳镇。
陈陆重生的节点正好处在陆云带着陈陆刚回到许阳镇的时候,也是她最穷困潦倒的时候。
有多穷?此时的陆云身上只有45元钱。
这时候的物价并不高,一碗二两的抄手1元钱,猪肉是5元一斤。
陆云身上的钱都不够母子俩一个月的吃穿用度。
那时候普通人的月收入好的有五六百,差的像陈陆的父母大概在两三百之间。
陈陆清晰地记得,他和母亲“逃离”父亲的曲折经历。
当初陆云带着陈陆是偷偷跑回娘家的,离婚后,陈尧害怕陆云回娘家,没给陆云一分钱。
离婚了还想控制前妻的自由,并不是陈尧心理有多变态,其实是因为陈尧打算和陆云复合。
他们那一辈人思想很传统,哪怕性格不和为了孩子也要凑合过日子,离婚还可以复婚。
陆云的性格属于敢想敢做的类型,一旦主意打定了,谁都别想拴住她。
身无分文的她向好闺蜜张冰冰借了1元钱,然后悄悄在半边街街上找到陈陆。
为什么会选择带走最小的儿子,据陆云的说法,陈陆性子软很黏陆云,她舍不得。
陆云趁陈尧不在家用蛇皮口袋装了一袋子百货带着陈陆直奔车站,去龙乡镇赶场。
集市上她把所有百货都便宜出售,得了45元钱,母子俩这才坐车回了许阳镇。
回想起来,陈陆只觉陆云虽然敢想敢做,但是眼界太狭小,她当时不应该选择回许阳镇谋发展。
第一,外公外婆并不是陆云的坚实靠山。
从小外公就不喜欢陆云,对她极为残酷,动辄打骂棍棒伺候,工作了还拼命压榨陆云。
每个月都要她交一半的工资做生活费,陆云受不了外公的压迫。
后来在朋友介绍下,她认识了来许阳镇出差的陈尧。
为了脱离原生家庭的桎梏,她选择与陈尧结婚,结果在流水镇事业和婚姻都走到了尽头。
当初一门心思想脱离原生家庭,走投无路婚姻失败后,她竟然还想回头找自己的父母。
所有的行为都受限于传统女性的条条框框,不是想依靠男人,就是想依靠父母。
她从来没有真正想过依靠自己,哪怕她后来把三个儿子养育成人,老了盘算的还是依靠儿子。
第二,许阳镇以农业为主导,其余产业发展一般,只有教育资源稍微好一丢丢。
镇上的赤县中学升学率优异,在尖子班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
陆云没有考虑得更完善,当时她如果考虑去省城奋斗,省城的教育资源会更好,而且在省城有更多机会赚更多的钱。
没准儿陈陆一家的命运轨迹将会截然不同。
遗憾的是陆云没有发展的眼光,按照陆云的说法,怪只怪自己文化水平低,当时没想过要去省城,想着娘家好歹有亲人帮扶。
回想往昔,陈陆感慨万千,站在上帝视角的他不能强求父母什么。
他们只是那个时代倾轧下被淘汰的一批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一批人。
既然已经重生不做点什么,按照当前的时间轨迹发展,陈陆又要体会一次低保户的贫穷生活。
【您已激活重生签到系统,每日完成签到即可领取随机奖励若干,系统加载中,请稍后。】
听着脑海里的机械提示音,陈陆有些恍惚,缓了几秒后,咧唇一笑,真是老天爷眷顾。
重生加上系统,这一次他一定要弥补上辈子的诸多遗憾,不枉费重活一世。
三两口解决完早饭,陈陆跑出家门,四合院里的布局还是那么熟悉。
往前是院子里的小花园,花园打理得很差。
种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花草,陈陆只认得其中有月季,这些花草到了夏天特别招蚊子。
中间有两户人,旁边是一排低矮的灰瓦平房,总共住了十户人家。
往左十几米尽头就是一口盖着石板的公共便池。
味道香飘万里,回味无穷,家家户户路过都会嫌弃地捂着鼻子。
石板右上角破烂有缺口,方便其他人倾倒尿壶。
院子里十几户人住在平房里,这些人家家里是没有厕所的。
平常大小便都拉在尿壶里,尿壶装满以后就拎出来倒在公共便池。
由于陆云忙着摆摊卖百货,陈陆就力所能及地帮助母亲做一些家事,包括倒家里的尿壶。
倒尿壶是陈陆最讨厌做的家务活,没有之一。
后来四合院拆迁,陈陆一家搬到了有独立厕所的新房居住,他才彻底摆脱倒尿壶的家务事。
继续往左走右侧是5层楼高的小楼房,有两个单元,这些住户与院子里的人来往不多。
似乎只要住进楼房,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就会变得稀少。
独门独户的建筑设计从物理上制造了一层隔断稀释了你来我往的那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