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走了半个钟后,前面有个小木屋,只有一个房间,可能是猎人打猎时休息用的,估计他们之前都逃来这里了。
贾仁义转了一圈,在不远处发现了条小溪。贾仁义懒得提醒还在半路上的村民可以倒掉水,他四处搜寻比较细长的树,然后把青铜剑当砍柴刀使,砍下小树,削掉小枝桠,又砍了些藤曼当绳子,准备好搭帐篷的材料后,其他人也差不多到了,贾仁义便与他们一起搭帐篷。
以小木屋周围的大树为主干,绑上细木杆,收集全部人的麻布,铺到上面,再撒一层树叶,便搭了个没有四壁的大帐篷,反正在树林里,风也不大,防点小雨就行,至于狂风暴雨,那什么帐篷都不好使。
帐篷搭好了,村民们自发收集枯枝落叶,在帐篷四周点起了火堆,用装水的陶器煮小麦粥。贾仁义还不饿,巡视一遍,让他们做好防火隔离带后,就绕去树林另一边,他还有战利品在那边呢。
七扭八拐回到伏击地,便看到两匹马在嚼着地上的草,受伤的那匹马则躺在地上,不时嘶鸣几声,贾仁义让两匹马驮着战利品,拉住缰绳便离开了,至于受伤的那匹马,只能自求多福了。
回到营地,贾仁义被少年拉到小木屋里,村长早已恭候多时,他指了指小木屋周围,摇了摇头,又指着村庄的方向,做出走路的姿势,然后露出疑惑的表情,贾仁义猜测他说的是这里搭帐篷不能久待,什么时候可以回村庄。但贾仁义哪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啊,他现在两眼一抹黑,比这些村民还闭塞,只能摇摇头。
村长一脸失望,倒是少年蹬蹬蹬跑过来,指指他,打了一套王八拳,又拿树枝比划一番,又指指自己,捧上一段棉布,再一鞠躬。贾仁义明白了,这虎头虎脑少年想要跟他学武功,奉上一段他珍藏的棉布作为报酬。
贾仁义想了想,他现在跟土著语言不通,急需学习他们的语言,刚好这少年机敏聪慧,能轻易理解他的手语,少年刚好想学武,正好各取所需。
于是他点点头表示同意,推下棉布,指指少年,说几句叽里咕噜,再指指自己,也是一鞠躬。少年顿时欢呼一声,跳起来抱住他,贾仁义哭笑不得,只好任由他抱着。
说练就练,贾仁义带少年出来,找个空阔地,开始扎马步。
扎马步是所有武功的基础,因为人的移动的力量来自于大地的反作用力,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几乎所有的动作都要脚踏大地,一但摔倒在地,无法借助大地的力量,迎来的必定是对手狂风暴雨般的打击,无法起身而被压制到死。两个高手对决,下盘不稳的那个是必输的,跳斩之类在空中无法借力的动作也必然是对敌人的最后一击。
贾仁义扎好马步,让少年仔细观摩,然后让他做出同样的动作,再矫正姿势,跟着在一旁看着,一刻钟后,少年双脚开始颤抖,摇摇晃晃的倒下了。贾仁义扶他起来休息,再指着树、小麦、水等,让他一个个说出对应的名字,贾仁义一边跟读一边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又指着东西读出来,少年再反映对不对,不断加深记忆。等学说话告一段落,少年也休息差不多了,又开始扎马步,如此循环,直到夜色降临。
众人继续煮小麦粥,吃过晚饭,便烤着火各自睡下。外面帐篷拥挤,贾仁义被请进小木屋,跟村长一家一起打地铺,村长一家除了少年和村长,还有一个中年村妇和一个木讷青年,他们两个对贾仁义敬畏有加,不敢靠近,睡在村长那边,倒是少年经过一天的接触,对贾仁义非常亲近,依偎着他睡下了。贾仁义回想着白天的事,感慨世事无常,也沉沉睡去。
第二天起来,没得早饭吃,看来他们是一日两餐,午饭和晚饭。村长找到贾仁义,指一下村庄,再各自指一下自己、少年和贾仁义,然后手搭凉棚,四处观察,贾仁义当即明白他想回去侦察侦察。
贾仁义想一下,也觉得回去侦察一下也好,便拿出唯一完好的青铜剑,昨天砍树的那把青铜剑也被砍卷刃了,再拿出两把卷刃青铜剑给父子二人,带上弓箭骑上马出发。骑马可以保存体力,这对他而言非常重要。少年接到剑非常兴奋,他拔剑挥舞一番,耍几招王八剑,再收剑入鞘,威风凛凛的迈步前进,村长只能摇头失笑。
三人悄悄来到树林边上,抬头望向村庄,村庄仍旧静悄悄的,他们这才出来,贾仁义骑着马来到打谷场望风,父子二人回家看看。不久,少年抱着一番被子,村长提着几只鸡走了过来,三人点点头,退回树林。贾仁义一直待在树林边观察村庄,父子二人则回小木屋。
一刻钟后,正当贾仁义待得无聊之时,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明显是许多马匹奔驰的声音。贾仁义立刻掩住马嘴,牵马轻轻退回树林深处,再单独出来,爬上树林边缘的一棵树,轻轻扒开一片树叶,瞄向村庄。
只见百余骑在绕着村庄盘旋,最后停在打谷场上,有十余人下马探查村庄,他们全部穿着毛皮衣服,身上偶尔反射出金色的金属光泽,应该是皮甲上镶嵌着青铜片。只有五人鹤立鸡群,他们居然全身着黑色的铁甲,一片片铁片串联着,与汉朝时玄甲相似,而且他们还戴着铁头盔,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胯下的战马也是个顶个的精壮,这五人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贾仁义不敢再看了,他悄悄下了树,头也不回的跑了。路上,他居然碰到了带领一村人的父子,他们正在往村子走,估计是看村长回去拿了被子和鸡,村民也想要拿。贾仁义急忙拦下他们。他骑上马,做出冲锋的架势,再指一下村庄的方向,村长这次秒懂,连忙帮忙拦下村民,再解释一番,众人无奈,只好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