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刚到单位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林台给叫到办公室。
“您老有什么指示?”
“坐。”语气相当和善,“我没有指示,上面有指示。”
一听上面有指示,张晚风刚坐下又站了起来,小心询问:“什么指示?”
“昨天夜里领导办公室来电话,说想听《彭公案》的后续,连夜我就让人刻录了十集,今天你和我一起送过去。”
林台说的轻松,张晚风听着喉咙滚动直咽口水,虽没说哪位,但级别绝对在云层之上。
“我跟着去这行吗?!”他内心想去,可一想到自己就一吊毛,别看进大学深造过,可事实上他还是有点狗肉上不了台面,更何况还是见大领导。
万一出点差错,就是把林台卖了也救不了他。
林台双眼一瞪,“瞧你这点出息,节目是你搞出来的,你不去谁去。”
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义父不愧是义父站得高看的远,看问题总是能直击要害。
他是节目的策划、执行、领导,他不去谁去,林台这话说的有道理。
“诶,您老教训的对,不知去了需要注意什么。”
“到了地方少说话,问你什么答什么,不要讲一些无关的话题,然后就是要稳当,这一点对你来说尤其重要。”
张晚风点头,这话字面上看有点批评的意思,要是往深了看却透着林台对他关爱与厚望。
十点两人从电台出发,到了地方有专人引领他们见领导。
张晚风半张屁股坐在椅子上,谨小慎微的听领导和林台叙旧,约莫几分钟,领导笑着和他说话,拉家常询问他多大了?参加工作多少年了?结婚了吗?
没想到领导也爱催婚。
张晚风不敢胡咧咧,实话实说,他能进来,他的身世早就被调查个底朝天。
领导日理万机可能不记得,下面那些人可不是吃素的。
“领导,我五三年生人,今年二十五岁,七零年入伍,已经参加工作八年了。”说到婚姻,他露出处男的娇羞,“还没结婚。”
“哦,年龄也不小了。工作干的不错,婚姻大事你也要努努力哟!”
“我一定努力为社会主义添接班人。”
领导闻言呵呵直笑,对着林台说:“这个小同志有意思。”
“晚风同志是我们电台的人才,《彭公案》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录制的,除此还写了剧本《瞧这一家子》,这个本子被北影厂看上了,过几日他就要去北影厂参与剧本的修改。还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发表在《燕京文艺》上。”林台事无巨细的汇报,此时的他就像一位邻家大爷向外人炫耀自家孩子取得的成绩。
“哦,写的本子能被北影厂看上,水平不低嘛!”
刚聊了没几句领导的秘书走了过来,这说明他和林台该走了。
领导打趣自己事情太忙,没有陪好他们,两人连说不敢。领导坚持送他们到门口,对张晚风说:“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把《三国演义》等名著小说给录出来。”
张晚风一听还是领导高瞻远瞩,他发挥顺杆子爬的本事,一口应下了这活儿,本来他就打算明年对四大名著动手,没想到自己和领导想一块去。
不过,……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克服困难把《三国演义》等名著小说给全部录制出来。”张晚风不愧是广播学院毕业的,咬字特别清晰,尤其“困难”二字重音落地,此时不卖惨更待何时。
像他们这类技术人员见领导那肯定要卖惨的,光捡好听的说,领导怎么知道你工作不容易,卖惨才能有经费。
领导一听呵呵笑,对林台说:“这小子真是个人才,你们电台应该多支持一下他的工作。”
“您放心,回去后我们就着手准备工作,争取今年底就播。”林台笑着承诺,今天他来也是想要点支持。
现在有了领导的支持,回去后他才能更有底气的支持张晚风的工作。
“那我就等着听你们台播的《三国演义》了。”
谈话结束,张晚风两人打道回府。
一路上无话,到了电台,林台就召集台领导开会,张晚风作为工作的执行人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等人到齐了,林台一上来就扔蘑菇弹,把今天去见领导的事说了,把其他几位台领导震的外焦里嫩。
不过特意省略了领导和张晚风交谈的段落,这么做还是为了保护张晚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风头出大了未必是好事,像领导认可这种事还是当作底牌最好。
另外到处跟人说领导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行为属于傻帽行为。
“领导下了指示,让我们把《三国演义》等名著小说录制出来,这个任务不能耽搁,要快马加鞭大干快干,争取在今年底播出,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验。”
有了领导的指示,其他人也都没有意见。
林台见状暗笑,平时暗地里跟我顶牛的劲儿哪去了。
作为一名成熟的管理者,此时的他自然不会选择借刀杀人,或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在不影响其他几位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晚风同志,你对这项工作有什么看法?”
张晚风一听还有自己的事,赶紧站起来打包票道:“还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曲艺组保证完成任务。”
“好,老话说皇帝不差饿兵,曲艺组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我看经费方面应该多支持一下。”
林台说完汪台就把话接了过去,道:“这个是应该的,除了经费支持外,我看最要解决的是录音室的问题,我建议给曲艺组单独分配一间录音室。”
汪台见几位对此没反对也不支持,便问张台:“张台,你是负责台里曲艺工作的,你怎么看?”
见汪台点了自己,张台笑笑,他已经猜到了汪台的目的,无外乎是曲艺组有了单独的录音室,那之前曲艺组跟体育部共用的录音室就归体育部所用。
双赢?这是拿曲艺组当枪使,体育部从中不费吹灰之力捞好处。
心里记下了这笔账,打算以后找机会慢慢算。现在要大局为重,为了拥有一间只属于曲艺组的录音室,这枪他当了。
“既然汪台让我说说,我就举贤不避亲一回,我支持给曲艺组分配一间录音室。”连原因都不说,要的就是这霸气劲儿。
汪台望向张台露出让人捉摸不透的笑,然后看向林台。
老林可是张晚风义父,明知是当,为了干儿子他也心甘情愿上这个当。
“我没意见。”
台领导就五人,现在第一、二、三把手都支持,剩下的两位自然也没意见。何况当事人张晚风还在场,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那岂不成了活靶子。
会议结束,经台领导集体同意给曲艺组批一千五百元作为《三国演义》名著小说的节目制作经费,另外给曲艺组特批一间录音室。
这两项决定,中午吃饭前被贴在单位大院的公告栏上。
凡是去食堂吃饭,就必须要经过公告栏。
他们台里没有广播站,关于台里一些任命、决定,大家获取的途径,除了人传人外,就是通过公告栏获知。
一会儿的功夫,公告栏就被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议论声也是里三层外三层,有一种环绕立体声的感觉。
有人羡慕,“曲艺组这回可是打了一场漂亮仗,照他们现如今的发展势头,我看要不了多久,咱们台办公室的领头羊就该是他们曲艺组的了。”
也有人嫉妒,“要没林台给张晚风撑腰,他能作出什么成绩,有可能还不如我们。”
“不如人就不如人,别在这儿卖酸,你要是真有本事就作出来给大家看。要是阴阳怪气也算本事,你确实比张晚风有能耐。”
郑小龙本是凑个热闹,没想到有人倒酸水,还恶言中伤张晚风。
作为朋友,作为曾经一起下乡报道新闻的战友,他比他们更了解张晚风的为人和能力,于公于私他都要出言维护。
发酸之人见是郑小龙怼他,就准备呲他,一旁跟他来的朋友,赶紧拉住了他,朝郑小龙露出一个微笑,然后带着发酸之人挤出了人群。
他们走了好远,发酸之人才问:“老穆你拉我干什么?不就是郑小龙么,怕他干什么?”
“他爸恢复工作了,又一个院住着,面子还是要给的。”
这位叫老穆的,全名叫穆凉,五五年生人,他父亲跟郑小龙父亲是同事,他们俩从小就一个院住着,但脾气不对付,关系很一般。
他早就看张晚风不顺眼了,可碍于张晚风有林台的支持,他选择隐忍不发,一直静待时机准备给予张晚风致命一击。
今儿他出于好奇便走过去看看,没想到全都是关于张晚风的,他心里不服,但不会说出口,可没想到今儿出门带头猪队友。
好在自己还能降服这家伙,不然任由他和郑小龙PK,那脸就丢大了,自己一方又不占着理,到时候真有可能成为过街老鼠。
“哦,怪不得。”
如此一幕社会性怪现状,张晚风没能亲眼看到,只能从郑小龙的嘴里了解一下。
“嗐!这有什么可气的,我得林台器重,这在咱们台又不是什么说不得的秘密,事实上就是如此。”对于这一点张晚风从来没避讳过。
“管天管地管不了放屁,人人都长了一张嘴,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工作做好了,就不怕他们说有靠山。”
穿越后张晚风的价值观可能更务实一些,在他看来有人脉不用,这就是极大的犯罪。
只要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有人脉就要用,不用白不用,过期就作废。
“论心态还得是你张大组长,这事儿你心里有数就好。不过,你还是要注意一下穆凉,我总感觉这孙子没憋好屁。”
说到穆凉,张晚风露出深思的模样,穆凉这孙子上学的时候很激进,他爸倒了之后性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是变好了,而是变的阴险了,属于是“不叫的狗会咬人”,一旦被他咬住,轻则流血,重则得狂犬病。
不过,他张晚风有一绝招专治阴人。
“该来的总会来的,不该来的,你就是去请,人家也不会愿意来。”
郑小龙听的直点头,给张晚风竖个大拇指便离开了曲艺组办公室。
…………
有了领导的指示,他们下一本书的录制就有一个明确方向;有了台里的大力支持,他们有十足的信心把工作干好。
全国会说《三国演义》的评书演员不少,但能得到全国老百姓认可的真没几位,大多数都说的是短打,比如燕京的李鑫荃的《舌战群儒》、津门姜存瑞的《温酒斩华雄》等。
说全套书的很少,出名的就更加凤毛麟角。
作为后来人张晚风怎么会忘记袁阔诚先生的《三国演义》。
当领导说要听《三国演义》时,他就已经定了《三国演义》由袁阔诚先生来说。
不为别的,就因为说《三国演义》他最出名。
下午,张晚风给大家安排新任务,除了老严和鲁晓为继续配合齐先生录制《彭公案》外。
老孙负责整理评书《三国演义》的文本,因经历过某某某时期,一些评书文本流失严重,甚至有些文本没头没尾,这就需要老孙查缺补漏把文本故事补充完整,等袁阔诚先生来了,再根据其个人风格进行修改。
徐飞则负责打听袁阔诚先生的现状。
现在好多文艺工作者都因历史问题不能恢复工作,如果袁阔诚先生也是如此,那就要找有关单位商议,实在不行,那只能找别人来录制。
为了防止这类意外发生,张晚风又让徐飞再去请李鑫荃先生来说《舌战群儒》,打算到时候应付一下。
徐飞拿了任务便骑车出门,到李鑫荃先生家拜访。
李先生一见是熟悉人,热情的邀他进屋喝茶。
茶没喝呢,徐飞赶紧说明来意。李鑫荃没想到被自己拒绝了一回,燕京电台还愿意来请自己去说书。
想着这回要是再拒绝,就有点不讲礼数了。
上次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后,他就一直关注着燕京电台的评书节目,这一个月来,他发现现在跟以前确实不一样了,书可以火了,传统评书也能说了。
这次他没了上次的犹豫和担心,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关于李鑫荃说书的本事,不管是这一世还是上一世,张晚风对其都没多少了解。
便向齐先生打听。
“你们要请他来说《三国演义》算找对人了,这位能耐比我大,擅长说长书,有《东汉演义》、《隋唐演义》,新书他说的也多,比如《红岩》、《平原枪声》。”
听齐先生介绍完,张晚风觉得这位还真可以当替补队员。
“不过,听说他的身体不大好。”
“啊!”
(没了……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