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发财大计,张定文还是开始搞起了青蒿素、青霉素、土霉素等药物大规模准备。实验室产品走向规模化生产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设计很多流程与工艺,选用一些设备,这事也只能他自己来做,还要请教学院的一些教授才可以完成。
王五与尺音则协助进行工厂选址与建立的考察,还有与老家联络原料的筹备等事宜。过来美国快两年了,他们两个英语早就过关,更熟悉了这边的环境,跑腿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让张定文轻省了很多。
事情纷杂,他自己还要专心学习搞研究,雇佣当地人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又招聘了几个助手,律师吉姆,秘书米莉与职业经理人卢克。
一个月后,众人合力完成了默克药业公司的注册及几种药物的专利注册。专利注册并不需要进行技术验证,也不需要那么多临床数据,只要你提供的东西是真的,是独一份,同时符合他们的要求就可以。
在律师吉姆的分析与建议下,他还是更换了美国国籍。入籍比较简单,有财产、居住、纳税等证明,花些钱加快流程即可,这年代远不如后世那么严格,各国对于国籍的认定及进出的规定也十分松散,毕竟交通与资讯还相对落后。
华夏人的宗族观念传承千年,此时对国籍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大家只认祖宗与血脉,他估计回去后没人会把他这美国的国籍当回事,也不会影响其在国内做任何事情。
他这边办好公司,学院那边关于他那篇论文的讨论结果也出来了,评价为,“划时代的发现,人类制药的重大突破,可能是二十世纪生物与医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评价非常高,但是也就仅仅如此而已,远不如他上篇论文关于青蒿素发明时候造成的影响大。
张定文百思不得其解,经过皮特教授帮他参详很快就明白了。
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效果不用说,关键是疟疾这个疾病人类研究了上百年,影响实在是巨大,青蒿素的影响一半是这个疾病本身造成的。而他现在推出来的抗生素,只有实验室样品,效果是不错,关键是世人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影响力太差,况且论文中并没有关于病理及该业务机理的分析,价值大打折扣。
其实物理学研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项好的发现或者发明,可能要若干年之后,人们回过头来才知道当时发现或者发明的重要性。科学荣誉也是可以追加的,伟大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
为了安慰张定文,他还列举了牛顿与微积分的故事,让他不要太在意。
张定文当然——在意,本来计划是通过扩大名气增加药物的销售,现在理论评价是高了,商品的销售还要多费心思。
不过这些药物都经过历史检验,他觉得自己应该多些信心,早点建成生产线才是正经。
在西元1900年年末的圣诞节前一天,默克药业公司正式召开了新公司成立的典礼,张定文只邀请了学院的几个相熟的教授,还有就是当地的政府官员,开业典礼低调而短暂。
初期建造中的厂房不大,公司员工也就几十名,但是默克药业购买的土地却有好几百亩。美国地广人稀,这个时候的土地真的非常非常便宜。
公司成立了,产品也生产出来的,暂时却不能对外进行销售,因为无法获得销售资格。
销售资格的获取流程比较长,需要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很多,连青蒿素都是如此,
现在唯一要等的就是委托进行药物实验的医院与组织出成果了,这个成果十分重要,没有这个数据,产品无法定型,更无法获得上市许可。卢克、吉姆与米莉三个本地人基本都在外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忙得不可开交但成果寥寥,明显感觉到有些势力在其中起到了阻止作用但毫无办法。
张定文想到了舆论攻势,认真写了几篇稿子,通过借名与化名送到几家专业的报刊,详述默克药业几种新药的作用、影响,夸得天花乱坠,另外通过学院教授的关系,搞到了一些国内国际影响力比较大的教授的亲笔推荐。
一时之间,普通报刊上,一些明显带有情绪引导的报道连篇累牍,如《人类彻底告别疟疾》、《奎宁的完美替代》、《划时代的科研发现-青卫1号》、《默克.汉,美国的骄傲》《治愈伤痛挽救生命的奇迹》、《青霉素-救命良药》等
而在《科学》《柳叶刀》《自然》等世纪顶级专业杂志上则是关于张定文两篇论文及发现的专业解读与分析,同时配有顶级教授的推荐与评价。
这年代,权威期刊与报纸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权威专家的号召力也是空前的,关于这几种新药的新闻不光是在美国,在欧洲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专业论文学术性极强,教授们又十分“保守”,在论文价值未被得到市场充分检验的时候往往被人关注得很少。新闻媒体可不是,他们需要噱头,需要销量,需要振奋人心与爆炸性,而默克药业的这几种新药毫无疑问符合新闻媒体的需要。
这些报道中对于新药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青霉素的特殊性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重点关注。新闻中说得很明白,这对于受伤的人可能等于救命良药,对于伤口化脓感染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科学家关注的重点与政治家关注的重点往往不同,默克药业第一笔订单来自英国的国防部,数量大得惊人,哪怕他们了解到这药刚刚上市,价格比较昂贵。
青蒿素与土霉素同样也获得了订单,他们的第一笔订单同样来自欧洲。购买青蒿素的第一笔订单来自法国富商,他的理由是,“我们已经被地中海的蚊子危害了几个世纪,现在是时候让受到伤害的人们报复回去了!”,而第一笔购买土霉素的订单来自荷兰,也是商人,他们的理由是“如果这土霉素真的对家禽与牛羊的瘟疫有抑制作用,我将承包你们一半的产能,然后推广到全欧洲!”
十分有意思的是,默克药业正在全力满足来自欧洲的订单,美国这边药物的销售许可居然还没有下来,有人甚至要阻止默克药业的货物发往欧洲。不过一封来自英国国防部某位大人在海关批文上的几句话直接让所有试图阻止的企图全部泡汤,这位大人的批文是,“难道美国药品行业协会所谓的认证比《科学》杂志更令人信服吗?如果是,那么请提供我们需要的药物,这里有很多人在等着救命!”
三日后,一个厚厚的包裹被人从华盛顿被专人送了过来,打开则是一堆的药品销售许可证书,还有一张药品特殊经营证书,上面有某位大人物的亲自签名。大意是允许默克药业可以先生产销售获得世界科学界认可的重要发明药物,美国国防部很愿意为此提供担保。随行的还有一张美国国防部的采购计划。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从欧洲获得能够得到的技术与人才,由此也造成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欧洲深陷各类内斗与危机的时候,美国一片祥和,此时的经济总量实际上应该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在政治、科技等的影响力方面还偏弱。毫无疑问,英国国防部大人的批文直接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这才有了如今的结果。
很久之后张定文才知道,不是他的药不香,如果他没有想到使用媒体,那么很快就有人找他商量这几种药物的委托授权生产与销售,有大人物盯上了这块蛋糕。这事情还颇为曲折,但是如果张定文没有美国国籍,则事情不会拖这么久,让张定文有反应应变的时间。如果他等学院论文的评估结果再考虑注册公司,则默克药业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丛林法则,此时西方列强正在到处耀武扬威,在世界范围内烧杀抢掠,力量与实力才是通行无忌的证书。
获得药品销售资格许可之后,在大家的建议下,几种药物被重新命名,分别为三个系列,青卫系列(Life Guard)、黄金系列(Gold Guard)、土卫系列(Saturn Guardian),青卫系列主攻平价慈善药物,特别是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领域,青蒿素被命名卫青卫1号。黄金系列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重大疾病与风险,青霉素为黄金1号。土卫系列则是相对普通疾病类药物,土霉素被定为土卫1号。不过药物的包装上需要学名(药物注册登记的名字,如“青霉素“)与药名(公司为便于药物名称普通民众容易记忆用的名字,如”黄金1号“)同时使用。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新药都是暴利。当前英镑是世界通用货币,公司结算用的也都是英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默克药业的营业额就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英镑,剔除纳税及成本,纯利润超过一半!他一开张,资产就超过了张家百年积累的财富总和。
实际上他的部分利润已经转移到香港,因为青蒿素的原料都是从香港转运过来的,刚好可以做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