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在给制造业潜在的打击。日本制造业特别是像日本精工晶振这样的靠着制造手表的工厂,不得不向周边国家转移。
美国那边进口限制,只能改变策略,向中国越南这些欠发达国家销售。
我们国家的精工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入我国的。
而在这时,大量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如电子产品、手表等,迅速占领市场。
而我们的国家,购买能力有限,所以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按照这样的发展,也会是不错的。
由于出口受影响,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
不过,“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1985年年底,日本经济便基本恢复正轨,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也得到缓解,而且国内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然而,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继而又采取了错误的政策。
从1986年到1987年2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降息,把基准利率从5%砍到了2.5%。
这不仅是日本史上的最低值,也是当时世界主要国家的最低基准利率。
降息之后,大量资金流入市场。
理论而言,如果这些资金流入生产型企业,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一定程度上抵消日元升值对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