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情况是北俱芦洲枉死的人全部供述了一件事,就是有一伙妖怪受李庚鸣的指示迫害他们。”
“他们怎么能胡说,”李庚鸣冤枉极了,辩解道,“我平时就在三星洞里打坐修行,平白无故杀人干什么,我修的正儿八经的道,杀孽对我没有好处。”
“再说,我都没去过北俱芦洲,怎么可能指示妖怪杀人,而且,我都没几个妖怪朋友……”
地官大帝同情地看了他一眼:“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牵扯到某个老东西,我对这件事非常上心,私下单独接触了近四千名枉死之人。
他们的死状不同,受难的地点不同,殒命的时间不同,甚至连杀他们的妖怪都分了好几群,但所有人都将罪责怪在你的头上。”
“师兄,你说我就直说,说什么老东西,怪难听的。”祖师说,“既然知道有妖怪胡作非为,那为什么不去把那伙妖怪抓了呢,却要先来抓我弟子?”
“对啊。”李庚鸣附和道,“都说北俱芦洲的妖怪杀人,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把那伙妖怪抓了呢,给我下伐罪书是什么意思?”
“你们以为天庭没抓吗?”地官大帝问道。
“那是什么意思?”祖师问,“那伙妖怪也供李庚鸣了?”
地官大帝摇了摇头:“没抓到。”
“没抓到?!”李庚鸣大声说,“那伙妖怪本事这么大吗?能跟天庭抗衡?我何德何能指挥它们啊?”
地官大帝说:“它们没有对抗,而是一直在逃,天庭先后派兵七次围剿,但次次扑空,七次围剿全部无功而返,别说抓了,有几次甚至连妖怪的一根毛都没看见。
没办法,所以才要地府来方寸山拿你,要你去三官殿受审。”
李庚鸣想了想,说:“我还是觉得这件事和地府脱不了关系,我得罪了崔判官,重伤过牛头马面,它们必然怀恨在心,想我去死,不然天庭的伐罪书怎么会由它们接手?”
“因为你归地府管。”地官大帝见李庚鸣面露疑惑,便费口舌解答,“你死过,魂归枉死城,虽碰巧复活,但你仍归枉死城管辖,阳间因你出了事,自然是地府来捉你,明白了吗?”
“我真是比窦娥还冤!”李庚鸣觉得现在需要一场雪,否则难掩这天大的冤屈。
“事既然说明白了,你跟我回三官殿吧。”
“师伯都知道我是冤枉的,为什么还要我去三官殿?”
“圣命不可违,该走的程序还得走,得三审三问,还得在几個小仙的见证下进行,一套流程走下来也就百天时间,届时可能会将你暂且关押,让你吃点苦头,不会要你性命。”
“百天时间?”李庚鸣问,“是天上百天,还是阳间百天?”
“三官殿在天上,算的自然是天上时间。”地官大帝说。
“那就是人间一百年?!”李庚鸣难以置信地说,“这一百年我能干多少事啊,北俱芦洲的事与我无关,凭什么我要因此去吃些苦头啊?还要耽搁我一百年的时间?”
对于这些老神仙来说,一百年只是弹指一瞬,但李庚鸣不同,他才刚来这个世界没几年,虽然学了些小本事,但往后要花的时间可多着呢,用一百年的时间证明清白,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况且,天庭现在抓不到那群妖怪,谁又能保证将来就一定能抓住呢?
是,熬时间肯定能抓住,可要是抓了千年,万年呢?
难道要在三官殿坐千年的牢?
“我不去!”李庚鸣斩钉截铁地说,“我修行就是为了无拘无束地活着,要是连自由都失去的话,活着与死了有何区别?”
地官大帝面露不悦,觉得李庚鸣有点不识好歹了,这个情况对李庚鸣来说已是极好,虽然浪费时间,但能把命保住,将来洗刷冤屈,稍微运作一下,在天庭混个闲职不成问题。
将来能做闲云野鹤,有何难堪?
可地官大帝忽略了一件事,李庚鸣现在就是闲云野鹤,为何要等将来?
李庚鸣也不要对方为难,主动请缨道:“既然天庭一时半会还不了莪清白,我自己来!
师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北俱芦洲,抓那群妖怪上天,自证清白!”
“这不合规矩。”地官大帝不太想承担这个责任,倘若李庚鸣真是那群妖怪的头,答应了他就是放虎归山,将来玉帝问责,就是把天说破,也难辞其咎。
李庚鸣知道求他没用,主要是自己和对方根本不熟,不过自己不熟,有人熟。
李庚鸣转头向祖师行礼:“师傅……”
“不必多言。”祖师说罢,看向地官大帝,“师兄,李庚鸣好歹叫你一声师伯,你就答应他吧,我来为他做担保,出了事全部怪我,如果你现在做不了主,我也不逼你,我们三个上天去,我找玉帝说。”
地官大帝听后心惊,连忙传音给祖师:“须菩提,你疯了?倘若你这弟子真有恶念,你为他做担保,岂不是自毁道行?”
祖师看了李庚鸣一眼,淡淡地说:“我相信李庚鸣,他是我的徒弟,绝不是那山精野怪口中的大王,我为他做担保,求天庭给他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若是他真是恶人,我先亲手毙了他,然后当着诸天神佛的面,自裁谢罪!”
“师傅!”明明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但听到自裁这种决绝的话,李庚鸣的心还是被狠狠地揪了一把。
地官大帝盯着祖师的眼睛,忽然想起了以前的时候。
那天,菩提坚信儒佛,儒道,佛道之间有共通之处,能彼此互补,所以辞绝师门,打算去天下追寻自己的道,当时包括地官大帝在内,同门师兄弟乃至师傅师祖,都不认同菩提的观点。
道就是道!儒就是儒!佛就是佛!
三者就是有区别!
所有人都当菩提是个离经叛道的异类,是个不可教化的愚笨子弟。
那天山门只有菩提一人离开,所有人知道他要走,今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但为了坚定地向‘道’之心,没有一人为昔日好友送行。
菩提当日在山门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而后指着天说:“三教合一是可以实现的!”
地官大帝记得很清楚,当时,菩提也是这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