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pu)田系医院的恶名,在场的人都听说过。前段时间,还有一则闹得沸沸扬扬的竞价搜索事件,简直把莆(pu)田系医院的老底都起出来了。人们对莆(pu)田系医院的负面印象,往往是从莆(pu)田系医院的发家史开始的。
当年,莆(pu)田人掌握着一个治疗疥疮的偏方,效果不错,成本也低。他开始在电线杆上、街边贴小广告,第二天常常就会有很多人排队来看病。
在那个人们普遍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块钱的年代,“一天就可以赚几百块钱”的暴利,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效仿。
一些人卖起了蛔虫药。一名熟悉东庄情况的政界人士介绍,有的莆田系大佬当年也做过蛔虫药生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敲着锣鼓,走上街头,“既卖艺,也卖药”。在闹市区,这些郎中拿着一块砖头,猛地往脑袋或胸口上砸,结果砖头碎了,人却没事。其实,那些砖头已经过特殊处理,易碎,但人们当时并不知情,因而对这些看似会气功的郎中佩服有加。
治疗xing病也是莆(pu)田系发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很多人对xing病难以启齿,不少患者不愿去大医院,这为游走于民间的医生留足了赚钱空间。
治疗这些疾病的地方,起初是“游医”,随后是莆(pu)田人承包医院的某些科室,接着是他们承包的整家医院。到后来,一些有实力的人独自建立起民营医院。
莆(pu)田系医院的触角也伸出闽省,走向全国。一名莆田系成员夸张地说,全国有城市的地方,就有莆田人。与此同时,莆(pu)田系医院的负面消息接踵而来,过度医疗,虚假广告,无证行医……这些关键词屡屡成为曝光的焦点。
根据媒体曝光,莆(pu)田系医院实行的是“老板制”,但老板不是医生出身。每个科室都设置了业务主任与经核主任,讲得好听些是主任,实际上是老板的“监工”,业务主任也时时受到经核主任的督促与考核。所谓考核经济指标,是每个月要核算钱从哪里来,每个病人的日消费额是多少。自费病人费用往往高过医保病人,因为自费的不受什么限制,医保受到许多条例约束,你做得好,做得不好,每个月都有报表出来,哪个主任做得不够的,老板找你谈话。这样,你整天就要给病人多费很多口舌,说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许多非药物性治疗,如名目繁多的康复理疗,要吹得天花乱坠。
有很来自贫困家庭的病人来医院就诊,家里攒钱交了几千元押金。医生认为,他们医院治不了这种病,想劝病人和家属不要住院了,但这种情况是医院绝对不容许发生的,只要病人被收置入院,就必须要有消费。最终,在二三天内“设法消灭掉了”几千元押金后,医院便安排病人出了院。
昧着良心的钱最好赚,不少人就靠着莆(pu)田系医院发了财。这年头,只要能赚钱,别说打着擦边球的生意,哪怕是铤而走险的生意都大有人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些没良心的人了,已经彻底被欲(****所支配,做出一些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人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天道自有循环,报应丝毫不爽。
无德之家,哪怕是从风水上,也变坏了。
为什么很多贪(tang)官,拼命找风水好的地方,却一样被双(shuang)规?无德之人,自然配不上风水福地的润养了。
同样的道理,曾家能有今日,其实很多情况下是自己作死。只是恶报一来,就无差别攻击,别的曾家族人确实有点无辜……
“这个情况,我怎么不知道?!”曾老惊愕住了,良久才叫出声来。
二哥尴尬地说道:“这不是……家丑不可外扬嘛……”
“坏了,坏了,唐师傅说有八成把握,可没把这个情况算进去啊!”曾老登时手足无措,六神无主,“这可怎么办,怎么办啊?”
老郭连忙安慰道:“阿九,不要急,唐师傅肯定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