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有九宫,上应九天。
九宫有八景,八景谓之八重境。
八景下层四境,一境为明堂。
所谓明堂,明心见性.....
放下手中的破旧经书,倚靠在竹椅子上的汪洋打了个哈欠。
昨晚写符画咒,练习得晚了些,今日摆摊有点懒洋洋的感觉。
想想自从穿越到这具名为小杰的八岁小道童身上,已经过去了有八年。
那个破旧的小道观里,一直只有师徒二人。
在这个兵荒马乱,人心浮动的年代,道教不显,佛教香火非凡。
他们师徒两个勉强靠着帮人算算命,写写家书,婚丧嫁娶,驱魔写符之类的事情勉强糊
口度日。
三年前,师父因为年纪大了,加上年轻时降妖除魔闯荡江湖身上留下的暗伤。
只留下一本修习了大半生的无名经书,以及这座破旧的老道观,便草草的撒手人寰登天
而去。
经书上所记载的明堂境,他师傅参悟到死也没参悟出个一二,其中话语,玄而又玄。
他以一个现代人博学的知识来参考,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是,这是师傅的遗物,所以常伴身边,经常拿出来看看,有点不死心罢了。
他师傅那老道士,除了那本玄奥经书以外,这些年,几乎是把一生所学全部教给了汪
洋。
一手寻常道家剑术,能打的过三五流氓盗匪。掐咒画符,能安神定魂。冤魂可驱,恶
鬼“难挡”。
修炼的道门粗浅功法,练了十多年,也就真气小成。武能提升剑法,行使咒法符箓,文
能帮人算算近期运道,桃花,家宅安宁之类的。还会一点医药救人的皮毛功夫。
在这个叫安山镇的地方,因为地方不大,没有寺庙,勉强能混口饭吃。
每天,卯时,出道观摆摊。随后便会去到对面早点摊子上。
花上二文钱,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两个萝卜包子,一个水煮蛋,一碟咸菜,日子
周而复始,好不乐乎。
镇子偏远,相较于其他地方,安宁不少。
相比于前世的朝九晚五生活,不知道滋润多少倍。
“小翠儿啊,今天咋这么晚才来,你爹都快忙不过来了。”汪洋打趣的笑着说道。
“明小道长,您可真准时。”被叫做小翠儿的少女,正值二八年华,被他打趣,于是红
着小脸回道。
汪洋的道号叫明心子,是他师傅在他十五周岁时给他取的,也是他师傅的一种执念,对
无名经书的执念。
“习惯了。”师傅去世之后,汪洋要挣钱填补自己的五脏庙,加上从穿越至今,也跟着
师傅做了不少杂活儿,就自然而然的接过了师傅的衣钵。前世打工党朝九晚五的工作习
惯,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哎哎哎,你听说没,镇西边莲花塘的李家这几天闹鬼了。”
这时邻桌的一个汉子跟同伴说道。
“可不是嘛。听说是家里死了个丫鬟,因为尸体草草掩埋在镇南边的荒山岗,无人祭
拜,冤死难鸣,回来报仇来了。”
汉子同伴说道。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死个丫鬟奴仆算个啥,也不知道什么怨气那么大。”
汉子答道。
“李家也算良善人家,他家田地租子可比旁人家便宜一成。除了一个前两年得的一个宝
贝千金以外,家中没有男丁继业。平常做人也很本分,李官人夫妇也不像是鞭打虐待下
人的人,何以出了这档子事。”
汉子同伴喝了口小米粥,烫的咧了咧嘴,说道。
“听说是因为前段时间,李官人把堂兄家的子侄接过来,想要培养一番,以待来日,继
承香火家业。之后没过多久,就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其幼女,及子侄双双昏迷不
醒,也不知道其中有何内情。”
汉子跟同伴说罢,把吹冷了一些的小米粥,一口喝完。
之后便拿上打包好的几个馍馍,带上扁担去干活儿去了。
李家,汪洋是知道一些的。
前两年师父刚去世没多久,他才刚接过衣钵。
李家派人来道观请了他去他们家给他刚出生闺女儿祈福了一次。
完事之后,礼金足足给了有5两银子。
要知道,在安山镇这么个小地方,五两银子,足够他能顿顿有肉吃个半年那么久。
做人做事也是显得相当的温良恭顺,礼貌客气,不像是欺男霸女的那种地主恶霸。
因为年过四十膝下无子,李夫人年逾三十常年吃斋念佛,还帮他纳了一个妾室。
之后,李老官人老来得子,得了这么一个千金,更是信奉虔诚。
按照他现代人的想法来看,其中必定有什么猫腻。
只是,李家没有找到他帮忙,他也不好擅自前去。
小镇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免得落人口实,败坏名声。
喝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的汪洋心里想着,摇了摇头便继续大口吃起包子来了。
这年头的粮食比不上现代工业精细粮那么细腻温软,但是胜在一个纯天然手工,五谷杂
粮皆可食之,并不难吃。
正埋头苦干的他,被人拍了拍肩膀。
他疑惑的转头看去,嘴里还含着一大口包子跟米粥。
“敢问可是明心道长。”
来人身着管事的衣服,很有礼貌的拱手道。
“呜~是我,呜~有何事?”
嘴里含着早点的汪洋问道。
“道长安好,我是镇西边李家的管家,李四。奉我家李官人的令,请道长到府上一叙,
有些事情叨扰。”
听到李四管家所说,他瞬间联想到刚才那两汉子的话,知道活儿来了。
三下五除二,吃掉早饭。
抬手招呼了一声翠儿,让她帮忙看着摊子,就跟着李三一起前往李府去了。
行了不过半个多时辰,李府便到了。
李四带路穿过前院儿,来到了中堂。
汪洋打从一入院,便感觉到有丝丝阴冷气息萦绕府邸,这是修炼真气所带来的被动感
受。
他立马,就已察觉到,这院儿里,确实有些不干净的东西存在。
李四招呼汪洋坐下,便进去内堂寻李老官人夫妇了。
闲来无事,汪洋左手掐了一个清风咒,从胸口内衣口袋掏出一张符箓,增强咒法威力。
右手拿出道符,真气一转,符纸无风自燃,化为灰烬。
本是青天白日,毫无波澜的天气,突然刮起了一阵穿堂风。
院儿里的阴气一下子便驱散了不少,让人的呼吸也瞬间清爽了起来。
他看了看中堂,主位居中的画像下面有一尊佛像,好似金漆刷过一般,有一股祥瑞之气
凸显出来。
前面好似被院里阴气所压制,现在阴气驱散不少,祥瑞安宁的气息开始充盈开来。
“噔噔噔。”
中堂边上过道传来几人脚步,汪洋起身迎去。
来者头发花白,一看便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估摸着就是李老官人了。
他笑呵呵的拱手道。
“明小道长,果然师承不凡。您一来,便让府上空气顿然一清。在下佩服,佩服啊!”
汪洋同样拱手笑着回道。
“李老官人客气了,不知您府上出了何事,为何阴气逼人,可否与我说上一二。”
“先不急,小红快去把我那上好的翠竹峰泡上一壶拿来,明小道长路上走了这么久一定
口干舌燥,等喝一杯茶水,再听老夫娓娓道来。”
虽然此刻内心很是焦急。但是李官人读书多年,年轻时又中过秀才,这使得他的待客之
道,依旧有理有据。
有着现代人强烈好奇心的汪洋,也不好催促。
片刻之后,丫鬟小红端上来一壶茶水,给他倒了一杯后站在一旁伺候。
刚端起茶杯,想要饮茶的汪洋眉头一紧,看向茶杯里的水道。
“老官人慢饮!”
李官人奇怪的看着他问道。
“小道长何故?”
“这茶水里怨气阴沉,不适人饮。”
汪洋说罢,打开旁边的茶壶看了看,也是一般。
“啊!道长,这茶水有问题?”李官人皱着眉头咳嗽两声急忙问道。
“何止是,有问题。此茶水,成人饮之,短期无碍,长期饮用,身体阴寒之气大盛,病
虚体弱,寿命大减。幼子饮之,身体虚弱无力,神魂不安,时日一长,性命难保。”
说罢他便将茶水往地上一泼。
定睛看去。
“茶叶翠绿盎然,是为上好茶叶,问题确实是出现在泡茶的水上。”
李老官人思绪一明,急忙看向旁边伺候的丫鬟小红呵斥道。
“你这泡茶的水从哪里打来的。快说!”
丫鬟小红顿时双手发颤的跪在地上,低头回答道。
“老爷,这泡茶的水是从府里后院的井里打的,不关我的事啊。”
伸手拦住想要继续呵斥丫鬟的李官人,汪洋说道。
“李官人,我们去后院水井一看便知,此事应当与小红无关。”
“好的道长,我去前面带路。”李官人也是一时心急,挥手让小红起身,便带头走向后
院。
穿越至今,汪洋并不是很清楚,现在到底是什么年代,什么时空。
十岁时,开始和师父捉鬼驱魂,他就知道这个时空异于前世。
但是某些风俗习惯,偏偏很是相像,语言更是一般无二。
大户人家,后院都是女子居住所在,外人一般不允入内。今日事出有急,李夫人及妾室
都是在屋里不能出来见客。
几人行至后院水井旁,肉眼看去并无甚不同,只是感觉到有些许阴冷感觉。
汪洋真气运行至双眼,看向井内。
井里冤魂之气沸腾
灵眸视物其距甚远,汪洋能凭着这法咒能力,一直看向井底。
井底并无甚奇怪的地方,只有一团黑色发丝纠缠的东西。从灵眸看来,怨魂幽冷之气息
该当是由此物,发散而来。
“老官人,你让人去井下,打捞一团黑色发丝,该是此物导致井水异常。”汪洋收起真
气,灵眸恢复正常,手往井下一指。
“啊!小道长这么快便有所发现,真真是能力非凡。”
“李四,快吩咐两个人拿梯子下去打捞一下。”李官人有些悲痛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点
喜意,急忙安排管家,让人打捞。
一旁的管家李四,立马叫身后的两个奴仆下井去打捞异物。
不一会儿,便将汪洋所说的东西打捞了上来。
众人看向地上的那团物体,就像是一个女人一头的头发纠缠在一起一样的东西。
常人看不出来有什奇怪。
只有修习真气的汪洋能看到其中的猫腻。
他上前用木棍挑开那团浓密的黑色发丝,发现,中间有一把缠着红绳的普通剪刀。
剪刀上冤魂之气浓郁,问题所在,显而易见。
按照与师父还在世时候的经验来看,这是一把杀过人的剪刀。
而所杀之人的头发怨气沉重,缠绕此物,加之井水本就阴冷,是很好的养阴兵之地。
看了眼李老官人,他的表现有些许惊讶。汪洋随口问道。
“老官人,请问,最近府上可曾来过什么奇怪的人?”
“并没有来过什么生人。”
“老夫年纪颇大,夫人又因念佛甚少出门,妾室更是出不得门。因为老夫年龄见长身体
也不甚好,除了妾室生的女儿之外并无所出,无可奈何,前些日子便去堂兄家接了侄儿
过来。想要以后过继香火,并无外人。”
李官人仔细想了想答道。
“那么我知道了。可否让其他人下去,我有些事要与您商谈一二。”
汪洋眼神微撇,示意让李官人到一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