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朱大人因公殉职,他娘子忧思过度,也随他而去,留下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儿,待她守孝期满,她的婚事也可以提上议程了。”
这位朱大人,是皇帝派去赈灾的钦差。
他在赈灾的时候,不小心失足跌进结冰的湖里。
周围的人虽然将他救上来了,他却因风寒去世。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还没来得及追封他,他娘子本就体弱,晕倒后就再也没醒。
御史大夫在朝堂上提起这件事,一是想提醒皇帝,不要寒了功臣家眷的心。
二是,他想给这位朱小姐保媒。
朱小姐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就算她父亲是因公殉职,但是没有父母教导的姑娘,日后也不好找婆家。
不如趁皇帝对朱大人还有印象的时候,先帮她订下一门靠谱的亲事。
“爱卿的意思是?”
皇帝并没乱点鸳鸯谱,一个小姑娘,还是刚失去双亲的。
说实话,她这婚事还真不好定。
他也派人去打听过朱家的事情,朱大人是家中长子,这些年没少帮扶家中其他几房。
他娘子是他听从父母安排娶的一位秀才家的女儿。
二人成亲后,一直相敬如宾。
但是朱家祖坟可能把气运都分给了朱大人,朱家其他几房的人,没一个在读书上有天赋的。
不仅是在做学问上面没天赋。
那些人一个个的全是文不成武不就的。
朱大人一个人赚钱,一大家子人花。
他做官后,不仅把娘子女儿给接到了京城,还包括他老娘和其他几个兄弟。
一大家子人,挤在三进三出的院子里,天天吵吵闹闹的。
朱夫人身体弱,有一半原因是操劳过度。
要不是皇上在了解情况后,让内监去朱府传圣旨,说朱大人的大部分遗产全部归他亲女儿所有。
就那可怜的孩子,估计都摸不到家里的账本,她爹娘留下的钱财就会被朱家其他几房人瓜分。
她爹娘刚去世,朱家其他几房就表现出不想要她的态度。
等她孝期满了,估计朱家其他人要么不拿她的婚事当回事。
要么就把她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
“回皇上,臣以为,通议大夫家的公子和朱姑娘十分相配。”
这位通议大夫家的公子,在京城里的名声十分不错。
京中人人都只通议大夫家的大公子品行高洁。
皇帝听到这人的名字,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
发现这门亲事确实挺不错的。
别看通议大夫的官职不高,但是人家一家三代都是当官的。
那位大公子也是名声在外,虽然比朱家小姐大四岁,但是这个时代,这都不算事。
皇帝刚要点头同意,闻人洛水贱兮兮的声音在众人心中响起。
【通议大夫?那个一家子全是假清高的家庭?】
众人:……
怎么个假清高法?郡主您快说说。
【闻人洛水:嫁吧,嫁吧,只要皇帝敢指婚。保管朱家小姐成亲后,一天问候皇帝八百遍。】
皇帝揉揉鼻子,他当个皇帝容易吗?
一天天的,大臣要在心里蛐蛐他。
大臣的家眷也要在心里蛐蛐他。
御史大夫不死心,当着皇帝的面,把通议大夫家大公子又夸了一遍。
无非说他品行高洁,他虽已十六,但至今房中都没有通房外室之类的。
【闻人洛水:对对对,他确实没有通房和外室。】
御史大夫听到洛水郡主认同他的话,得意的都快飘起来了。
结果闻人洛水下一句话,像如来佛的巴掌,一下子把他打进墙里,扣都扣不出来。
【闻人洛水:你以为他是自愿保持洁身自好的?想多了。】
【他看上了右相家的六姑娘,知道六姑娘喜欢洁身自好又深情的男子,于是他就处处约束自己。】
默默吃瓜的右相,没想到这个瓜还有他家的事。
他现在很紧张,别告诉他,他家六姑娘已经背着他和通议大夫家的大公子互通情意了。
幸好,闻人洛水的心声救了他一命。
【每次雅集、诗会、踏青,他都会去参加,在这些活动上,默默在右相府六姑娘面前搔首弄姿。】
【他以为他创造了这么多的偶遇,右相六姑娘一定对他留下不错的印象。】
【事实的真相却是,人家六姑娘压根不记得他,一切都是他的一厢情愿。而且他每次自以为的和六姑娘的相处,每次六姑娘身边都还有一大堆贵女在。】
【她们小姐妹自己玩得高兴,谁有空去看他假装出来的对花落泪?】
众人:这人是有多无聊?
追人家姑娘这么久,合着他都没和姑娘说过一句话?
要是真那么喜欢,怎么不请人去右相府提亲?
右相现在只觉得神清气爽,一个故作深情的小丑罢了。
要是他真有胆色,就算通议大夫家比不上他丞相府,那他也应该为了能配得上他女儿去努力。
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他女儿创造好的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皇上,朱大人因公殉职,他娘子忧思过度,也随他而去,留下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儿,待她守孝期满,她的婚事也可以提上议程了。”
这位朱大人,是皇帝派去赈灾的钦差。
他在赈灾的时候,不小心失足跌进结冰的湖里。
周围的人虽然将他救上来了,他却因风寒去世。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还没来得及追封他,他娘子本就体弱,晕倒后就再也没醒。
御史大夫在朝堂上提起这件事,一是想提醒皇帝,不要寒了功臣家眷的心。
二是,他想给这位朱小姐保媒。
朱小姐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就算她父亲是因公殉职,但是没有父母教导的姑娘,日后也不好找婆家。
不如趁皇帝对朱大人还有印象的时候,先帮她订下一门靠谱的亲事。
“爱卿的意思是?”
皇帝并没乱点鸳鸯谱,一个小姑娘,还是刚失去双亲的。
说实话,她这婚事还真不好定。
他也派人去打听过朱家的事情,朱大人是家中长子,这些年没少帮扶家中其他几房。
他娘子是他听从父母安排娶的一位秀才家的女儿。
二人成亲后,一直相敬如宾。
但是朱家祖坟可能把气运都分给了朱大人,朱家其他几房的人,没一个在读书上有天赋的。
不仅是在做学问上面没天赋。
那些人一个个的全是文不成武不就的。
朱大人一个人赚钱,一大家子人花。
他做官后,不仅把娘子女儿给接到了京城,还包括他老娘和其他几个兄弟。
一大家子人,挤在三进三出的院子里,天天吵吵闹闹的。
朱夫人身体弱,有一半原因是操劳过度。
要不是皇上在了解情况后,让内监去朱府传圣旨,说朱大人的大部分遗产全部归他亲女儿所有。
就那可怜的孩子,估计都摸不到家里的账本,她爹娘留下的钱财就会被朱家其他几房人瓜分。
她爹娘刚去世,朱家其他几房就表现出不想要她的态度。
等她孝期满了,估计朱家其他人要么不拿她的婚事当回事。
要么就把她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
“回皇上,臣以为,通议大夫家的公子和朱姑娘十分相配。”
这位通议大夫家的公子,在京城里的名声十分不错。
京中人人都只通议大夫家的大公子品行高洁。
皇帝听到这人的名字,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
发现这门亲事确实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