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五,岳飞两周岁的当天,亥时正三刻,现代时下午十点四十五分。
看来纣王殷受对四大珍宝第一位的后羿弓箭评价极高,分外看重,让岳飞不得不赞成他的看法。
前提是那东西真的干了射落九日的丰功伟绩。
不过,现在岳飞也不能较真,至少殷受是信以为真的,然后他就很认真地如此思考下去。
岳飞虽然不知可否,倾向于息事宁人不和殷受较真。
真要否定他,起码也要看看真实弓箭才能判断。
下一个!
按照其余三个珍宝的重要性排列,殷受将禹王铜耜放在了第二位。
这个东西因为就是项鸿他们使用那种圆筒铁锨类似的工具,不过显然大禹的那柄与众不同。
到底有多不同,才遭后羿的弓箭和后人用的弓箭即可。
后羿的那套弓箭可以射落九日威慑一日,后世的弓箭,别说射程远远不及,即使能及,里八百里就被融化了。即使将全天下的箭矢都射过去,也不过化为灰烬,丝毫造不成任何影响。
而大禹的铜耜,则开通九州疏浚江河,直通大海。
将淹死无数人的滔天洪水全部引到无边大海之中,再也无能为害。
根据殷受的描述,大禹的铜耜一楸下去,能把一个山头铲平。
如果一座大山当路,大禹当中一铜耜斩下,大山当中一分为二,立刻出现一条大峡谷,被阻挡的洪水立即奔流而下,如同脱缰的野马,摇头摆尾不再回来。
这种铜耜,别管是前面掘地的筒状尖头,还是后面的长柄,都是青铜铸就,浑然一体。
其重量,按照大商的标准度量衡,也超过一千五百斤。
从头到尾的长度足有四丈,寻常人根本无法使用。
岳飞看的时候,就不禁浑身较劲,估计自己虽然也自称大力士了,估计还拿不起这个东西,等长大成人以后,或许可以试试?
秘藏地点:鹿台地下虿盆东南角正点本位入地四十尺,在一块青石板上矗立。
特别注意:这柄铜耜支撑这鹿台的建筑,它上面还有立柱一类的东西,和地面的鹿台直接连接。
在建造鹿台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根铜耜,但是还不甚明了它的由来和用途,于是就当了支柱。
本王知道它的原委以后,并没有另行处理,因为它放在那里也是物尽其用。
但是,如果有缘人使用它干它该干的事情,将它取出来,就需要首先用一根支柱替换它。
替换物就不要用铜耜了,因为除了大禹王这根以外,再也没有像它那样类似的铜耜强大。
z自从知道那根铜耜是大禹王治水专用的特殊工具以后,虽然本王没有将他替换下来,却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跟它有关的事项。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本王是谁?功夫一下,收获就来。
首先就是这个铜耜的来源,原来不是人工打造,而是天上掉下来的!
原来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接替了因为治水失败而被尧处死的父亲鲧的差事,然后他也是一筹莫展,眼看大水继续淹没庄稼,吞没人们居住的地方。
这天他正在积石山闷坐,突然晴天霹雳一声爆响,一道火光犹如矫龙从天而降。
喀啦一声巨响,那道火光正好戳到积石山上,当下将满是坚硬岩石的积石山一劈两段。
正被憋得难受的洪水趁势澎拜而出,瞬间就将淹没地区显露出来。
大禹作为未来的帝王,瞬间开了窍,这是上天警示,指引我如何治水!
怪不得那些洪水越堵越严重,原来不能拥堵而是必须用开浚的方式!
那个水流的方向明明告诉我跟着追上去继续为它开路就好。
于是,大禹跑到那个天下掉下来的火光之处,就看到了这柄铜耜。
上去就要提起来,结果大吃一惊,没有提起来!
其实大禹已经看到,那东西和一般的青铜工具不同。
就是颜色更加青黑一些,而且握到手里就感到特别沉重。
当时大禹王正当年轻力壮之时,非常不服气,一个铜耜而已,我还制服不了你了?
浑身聚力,双膀较劲,嘿的一声就拔了起来。
大禹王这才看清楚,原来这根铜耜长有四丈,柄粗一尺!
如果不是大禹王的手掌特大,是常人的两倍,他都无法握过来。
而这柄铜耜的长度,相当于常人使用的四根连在一起。
大禹王心中高兴,不仅仅是为这件神器的无比宏伟,还是因为刚才目睹的它的强大效力。
兴奋莫名的心情难以抒发,将这柄铜耜高高举起,直指苍空。
大吼一声:“感谢上苍,赐禹神兵!”
大禹王的性格是少说话多干活那种,素来沉默寡言,如今却吼了一嗓子,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大禹喜得神兵,喊了一嗓子,声震四野,附近成千上万跟着大禹治水的老百姓无比知晓。
紧接着,包围这这块地方和大家不尽不休的污泥浊水迅速后退,很快就露出大片土地。
这些以前都被大水淹没,有的地块已经寸草不生,有的地块还有没有死净的禾苗。
一看这个情景,大家就明白,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都迅速地跑到了积石山,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应该是他劈开九座大山,挖通九条大河,把洪水引到大海,最后终于治水成功了。
岳飞研究过史记的夏本纪、山海经等史籍和文献,知道古时的数字“九”的意思是一个指代称谓,不是一个确切不变的数字,而是代表全部、所有的意思。
比如史记中司马迁说的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中数字,除了四时和四季符合以外,其它都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