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图强这四个字在谭嗣同的脑海里不断回旋】
【很快,他便写信给欧阳中鹄,表明自己的心意】
【作为谭嗣同的老师,欧阳中鹄见到学生有如此雄心壮志,也是颇为赞赏和支持】
【谭嗣同收到老师的回信后,便斩钉截铁,拉起好友开办算术馆】
【并且设立了多门新式课程,以求能够培养出专门的人才】
【接着,又在报刊上登载自己的思想诉求】
【一时间,在南方一带广为流通】
【之后,谭嗣同随父亲一起回到北京,结识多位朝廷大员】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遇到了同为青年才俊的梁启超】
【二人相谈甚欢,犹如多年未见的老友】
【不久,谭嗣同日夜所着的《仁学》封笔】
【此书开篇便是醒目的三个大字:冲决罗!】
【直接将锋利的矛头对准了几千年的传统伦理】
【他一口否决君权神授,认为君末民本】
【如果皇帝不能为百姓办事,那便可被百姓群起而废之】
……
春秋战国时期
孟子捋着半白的胡须,微微点头,缓缓道:
“民贵君轻,就是这个道理,谭嗣同,是个清醒的人才啊!”
……
荀子抖了抖袖袍,也是叹服不已,附和道:
“君舟民水,如果君王作恶,对百姓不利,则必然舟翻君溺!”
……
汉朝
董仲舒一脸不悦,他一语不发,走进了书房,沉声道:
“君权神授,于国于民,其实大有裨益,为何要对此针锋相对?
在光幕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没有出现这类异端,谭嗣同?是想要将整个国家掀翻吗?”
……
【回到湖南后,谭嗣同再度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和武备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
【在学堂的授业讲道中,谭嗣同慷慷激昂,对于时弊,大胆批判,让学员们大受鼓舞】
【时机成熟后,他又与好友创办《湘报》,以此作为传播自己思想的喉舌】
【然而,就在他如火如荼地进行自己伟大的事业时,北京的诏令突然来到了他的面前】
【原来,是光绪帝要求其进京主持维新运动】
【谭嗣同欣然前往,果真被委以重任,与其他三人并称为“军机四卿”】
【而且,光绪帝所展示的态度十分谦和】
【谭嗣同也是有些意外,在他看来,有了皇帝的帮助,过不了多久,国家便会变得富强】
【所谓的甲午之耻,也必当洗刷】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谭嗣同专心于变法运动中时】
【光绪帝突然发出求救密诏】
【康有为和梁启超看罢,都痛哭不已,直言变法已然失败】
【面对此等危局,从小便有一颗报国的侠义之心的谭嗣同孤身前往袁世凯的府邸】
【他假拟光绪帝旨意,让袁世凯带兵包围慈禧的宫门,杀荣禄,除慈禧】
【袁世凯却犹豫不决,想要以兵力不足来推脱】
【然而,谭嗣同根本不给商量的余地,对袁世凯说道:
“若遇阻碍,拿出皇帝的诏书便可,你再和各国使者暗中通气,那时,谁敢拦你?”】
【袁世凯点头应允,可等谭嗣同离去后,他又派人去给慈禧告密】
【盛怒之下的慈禧立即发动政变,软禁并废黜了光绪帝】
【同时,全城戒严,搜捕维新志士】
……
汉朝
汉武帝摇了摇头,似乎是对谭嗣同的惋惜:
“就只差一步,大事便可成矣!”
……
明朝
朱棣暗自叹气,虽然他认为这假拟皇帝诏喻是欺君之罪,但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一用。
只是,这个叫做袁世凯的墙头草,坏了大计:
“如若此计成功,或许,那个误国误民的慈禧会死,支持变法的皇帝会掌权,那时,便一切都好说了。”
……
【街道之上,到处是巡逻的士兵】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大部分维新志士们都四散逃命】
【许多朋友劝他,希望他去海外避难,等风声一过,再共谋大事】
【可他却一口否决】
【他眼中含泪,望着四周那惶恐的人影,说道:
“变法,就没有不流血牺牲的,我们的维新运动,还没听说有流血牺牲的人,如果有的话,那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
【闻言,周围的人都落下了眼泪,悻悻离开】
【最后,只剩下谭嗣同孤身一人】
【等到官兵冲进他的房子时,谭嗣同没有反抗,而是一脸决然,戴上了镣铐】
【几日后,又有五人相继被捕】
【在潮湿阴冷的监狱中,六位维新志士的热血和怒火却将其照亮、炽热无比】
【谭嗣同迈动着沉重的双脚,走到墙壁前】
【伸手,便笔走龙蛇地写下豪迈的绝命诗】
【尤其是最后两句,让人看后,义愤填膺,血脉喷张: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变法图强这四个字在谭嗣同的脑海里不断回旋】
【很快,他便写信给欧阳中鹄,表明自己的心意】
【作为谭嗣同的老师,欧阳中鹄见到学生有如此雄心壮志,也是颇为赞赏和支持】
【谭嗣同收到老师的回信后,便斩钉截铁,拉起好友开办算术馆】
【并且设立了多门新式课程,以求能够培养出专门的人才】
【接着,又在报刊上登载自己的思想诉求】
【一时间,在南方一带广为流通】
【之后,谭嗣同随父亲一起回到北京,结识多位朝廷大员】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遇到了同为青年才俊的梁启超】
【二人相谈甚欢,犹如多年未见的老友】
【不久,谭嗣同日夜所着的《仁学》封笔】
【此书开篇便是醒目的三个大字:冲决罗!】
【直接将锋利的矛头对准了几千年的传统伦理】
【他一口否决君权神授,认为君末民本】
【如果皇帝不能为百姓办事,那便可被百姓群起而废之】
……
春秋战国时期
孟子捋着半白的胡须,微微点头,缓缓道:
“民贵君轻,就是这个道理,谭嗣同,是个清醒的人才啊!”
……
荀子抖了抖袖袍,也是叹服不已,附和道:
“君舟民水,如果君王作恶,对百姓不利,则必然舟翻君溺!”
……
汉朝
董仲舒一脸不悦,他一语不发,走进了书房,沉声道:
“君权神授,于国于民,其实大有裨益,为何要对此针锋相对?
在光幕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没有出现这类异端,谭嗣同?是想要将整个国家掀翻吗?”
……
【回到湖南后,谭嗣同再度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和武备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
【在学堂的授业讲道中,谭嗣同慷慷激昂,对于时弊,大胆批判,让学员们大受鼓舞】
【时机成熟后,他又与好友创办《湘报》,以此作为传播自己思想的喉舌】
【然而,就在他如火如荼地进行自己伟大的事业时,北京的诏令突然来到了他的面前】
【原来,是光绪帝要求其进京主持维新运动】
【谭嗣同欣然前往,果真被委以重任,与其他三人并称为“军机四卿”】
【而且,光绪帝所展示的态度十分谦和】
【谭嗣同也是有些意外,在他看来,有了皇帝的帮助,过不了多久,国家便会变得富强】
【所谓的甲午之耻,也必当洗刷】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谭嗣同专心于变法运动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