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几个孩子突然多了个做官的爹爹,并且成了京中有名的富户家中的儿子。
这份天上掉下的馅饼,将他们全都砸懵了。
他们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顺利适应如今的身份。
李伯晟当了一段时间的败家子,如今早已经对纸醉金迷的生活厌倦了。
他更在意疼爱他的父亲重新回来,父亲的回归让他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以后,他们一家人都有了依靠。
李伯晟道:“家里目前没什么缺的,父亲平安无事比什么都重要。”
李川心中微暖,伸手拍拍李伯晟的肩,夸赞道:“好孩子。”
李伯晟身躯微僵,他已经好多年没被人说过是孩子了。
戚蓉看着他们父慈子孝的一幕,好笑道:“该吃饭了,要不然就凉了。”
为了这顿饭,她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李川哈哈大笑,带头端着两个盘子,往堂屋里送去。
李家几个孩子有样学样,也都跟着帮忙。
一大家子坐在饭桌前,其乐融融。
李川吃饭时,一边跟儿子们聊天,一边询问他们的课业情况。
李川历经两世,又在京中为官多年,他的见解自不是书院里的夫子们可比的。
当年京中风头无两的探花郎,如今指点起孩子的课业,犹如信手拈来。
一番交谈之后,几个孩子都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爹爹博闻强记,才学出众,又对他们这些孩子宽容慈爱,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爱。
经过李川的一番指点,兄弟三人都有很大收获,刚吃完饭,他们就马上跑到书房,巩固新学来的知识去了。
李川左右无事,出门去对守在外面的随从道:“你去买几个丫鬟小厮回来,记得要机灵能做活儿的。”
戚蓉手里有钱,但不愿意挥霍,过得比较俭省。
李川腰缠万贯,可不会让自己的家人们吃苦。
这个铺子,戚蓉若是想继续开,那就开着,找个掌柜的去经营。
若是不想开,那就把铺子关了,安心享福。
他们在南丰县不会待很久,如果皇叔有所动作,身为天子近臣,李川需要迅速回京,驰援圣上。
所以房产没有必要再买。
李川吩咐完随从之后,又来到灶台旁。
戚蓉和邓淑云在刷洗碗筷。
邓淑云让戚蓉去歇着,但戚蓉拒绝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看见邓淑云忙碌,总想去帮忙,总觉得自己苛待了儿媳妇。
戚蓉一个有手有脚的人,怎么能让家里人伺候。
李川从怀中掏出两张五百两的银票,塞到戚蓉手里,“我出门在外,没带太多银两,这一千两银子你先拿去。”
戚蓉看着他手里的银票,眼睛都亮了起来。
她非常开心地接了过去,笑眯眯地跟李川道谢:“谢谢夫君。”
李川笑了,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
她刚刚说了什么?
谢谢夫君……
李川心花怒放,仿若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他早在穿来之前就一直被家里催婚,但他从未着急过,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拼搏事业。
他也曾幻想过结婚后的生活。
李川想要娶一个聊得来的姑娘,把自己的房子车子以及攒下来的钱财股份全都交给她。
她能拿着他的钱出去享受,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回到家里与他一起分享喜悦。
当他工作一天推开家门,有人对他笑脸相迎,用她的快乐来冲淡他工作中的烦闷。
看见她的笑容,一身的疲惫瞬间清空。
李川见到戚蓉如黑曜石般闪烁的双眸,有一种非同一般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他恨不得立刻将自己的全副身家都交给戚蓉。
只可惜,他出门在外,有任务在身,没带那么多钱财。
李川随从办事非常利索,天黑之前,他领着四个丫鬟并两个小厮回来了。
四个丫鬟长相都与绝色不沾边,只能算得上端正,但她们全都身量高挑,目光灵动,看着就有一副能做活儿、能担事儿的模样。
两个小厮更是身强体健,活泼好动,站在院子里面对主人家露出了笑容。
这些人显然是随从认真挑出来的。
随从介绍六人的身世来历,基本上都是家里穷苦,养不活太多孩子,就只能把他们给卖了出来。
六人中年纪最小的十岁,最大的十四岁。
全都是正当用的。
李川一一问话考较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赐名四个丫鬟叫春桃、夏花、秋月、冬雪。
然后就是两个小厮,他们主要是看家护院,在外头跑腿的。
丫鬟出门办事多有不便,有时甚至会被浪荡子调戏,家里必须得有小厮跑腿。
李川想给两个小厮起名叫乐水与乐山。
但大丫指着院中的人,数道:“一二三四五六,祖父,就叫他们小五小六吧。”
李川薄唇含笑,听从大丫建议道:“好,就叫小五小六。”
丫鬟小厮们纷纷行礼,齐声道:“多谢主人赐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李家几个孩子突然多了个做官的爹爹,并且成了京中有名的富户家中的儿子。
这份天上掉下的馅饼,将他们全都砸懵了。
他们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顺利适应如今的身份。
李伯晟当了一段时间的败家子,如今早已经对纸醉金迷的生活厌倦了。
他更在意疼爱他的父亲重新回来,父亲的回归让他的心彻底安定下来。
以后,他们一家人都有了依靠。
李伯晟道:“家里目前没什么缺的,父亲平安无事比什么都重要。”
李川心中微暖,伸手拍拍李伯晟的肩,夸赞道:“好孩子。”
李伯晟身躯微僵,他已经好多年没被人说过是孩子了。
戚蓉看着他们父慈子孝的一幕,好笑道:“该吃饭了,要不然就凉了。”
为了这顿饭,她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李川哈哈大笑,带头端着两个盘子,往堂屋里送去。
李家几个孩子有样学样,也都跟着帮忙。
一大家子坐在饭桌前,其乐融融。
李川吃饭时,一边跟儿子们聊天,一边询问他们的课业情况。
李川历经两世,又在京中为官多年,他的见解自不是书院里的夫子们可比的。
当年京中风头无两的探花郎,如今指点起孩子的课业,犹如信手拈来。
一番交谈之后,几个孩子都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爹爹博闻强记,才学出众,又对他们这些孩子宽容慈爱,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爱。
经过李川的一番指点,兄弟三人都有很大收获,刚吃完饭,他们就马上跑到书房,巩固新学来的知识去了。
李川左右无事,出门去对守在外面的随从道:“你去买几个丫鬟小厮回来,记得要机灵能做活儿的。”
戚蓉手里有钱,但不愿意挥霍,过得比较俭省。
李川腰缠万贯,可不会让自己的家人们吃苦。
这个铺子,戚蓉若是想继续开,那就开着,找个掌柜的去经营。
若是不想开,那就把铺子关了,安心享福。
他们在南丰县不会待很久,如果皇叔有所动作,身为天子近臣,李川需要迅速回京,驰援圣上。
所以房产没有必要再买。
李川吩咐完随从之后,又来到灶台旁。
戚蓉和邓淑云在刷洗碗筷。
邓淑云让戚蓉去歇着,但戚蓉拒绝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看见邓淑云忙碌,总想去帮忙,总觉得自己苛待了儿媳妇。
戚蓉一个有手有脚的人,怎么能让家里人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