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50亿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后,太阳系就形成于这次爆发后产生的巨大的分子云中,这个分子云主要由氢气和微量的其他元素组成,称为太阳星云。
随着太阳星云的中心区域继续坍缩,它开始旋转并变热,最终形成了太阳。剩余的物质围绕着年轻的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扁平的盘状结构,称为原行星盘。
原行星盘中的尘埃和冰颗粒开始碰撞并粘连在一起,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固体物体,这些物体被称为行星胚胎或小行星。这些胚胎通过重力吸引更多的物质,逐渐增长。
随着行星胚胎的不断增长,它们之间的碰撞和合并导致了更大的天体的形成。人类文明的诞生地——地球很可能是由一系列这样的碰撞和合并事件形成的,其中最大的碰撞事件之一是地球与一个大小与火星相当的行星胚胎(忒伊亚)的碰撞,这次碰撞导致了月球的形成。
随着地球继续增长,它的内部开始因为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而变热。这种热量导致了地球的分化,即重元素沉向中心形成地核,而轻元素上升形成地幔和地壳。
地球表面冷却,形成了最初的地壳。这些地壳是由火山活动和板块构造运动塑造的。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经历了大量的撞击事件,这些撞击导致了地球表面环境的剧烈变化,同时也可能带来了水和其他挥发性物质,有一些说法认为这些撞击地球的陨石和彗星带来了最早的一些复杂的氨基酸,为后来的生命出现提供了条件。
随着撞击事件的减少,地球表面环境开始稳定,海洋形成,大气中的气体开始适合生命存在。在38亿年前,第一个微生物诞生了,它开始了小心翼翼的复制分裂。它的一小步,是地球生命的里程碑。
最早的微生物有时在复制它的遗传物质时会产生错误,这种错误并不是坏事。生命的种类开始丰富起来。蓝细菌的出现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逐渐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
随着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导致了大规模的氧化事件,这对地球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厌氧细菌在这次氧化事件中大规模死亡,这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一次大灭绝。显然这次的物种灭绝事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且被灭绝的对象显然不如恐龙那么知名,被很多人所忽略。
第0次大灭绝带来的后果是一次持续时间长达十亿年的物种沉寂期,根据现有的发掘资料,这10亿年的物种丰富程度远远不及曾经的盛况。然而沉寂并不意味着不伟大。地球生命在这10亿年的沉寂中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进化——细胞核在这10亿年的修炼中出现。并为日后地球的勃勃生机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真核生物的出现为多细胞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生命复杂性的一个重大飞跃。
沧海桑田几亿年后,地球生命中的灵长——人类的足迹遍及太阳系。按照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卡尔肖克的宇宙文明分级理论,人类目前的水平可能已经达到了一级文明并向着二级文明迈进。
这是人类的辉煌与荣耀,可是最伟大的荣耀却与最黑暗的现实并存。人类文明面临着三体文明的入侵,在三体文明神话般的技术精华——智子的封锁下,人类的基础研究停滞不前。曾经耗费巨资建立起的加速器成为了昂贵的垃圾。
刘宇昱是在太空出生的新人类,刚到地球上时,他很不适应这里的重力环境。
刘宇昱曾经拜访过一些理论物理学家,理论物理从前危机纪元的炙手可热,到如今地位的一落千丈。由于智子的存在,人类已经不可能从加速器中得出微观粒子的真实面貌了,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开始像中世纪东方的冥想僧一样,用主观的想象来描述那个被智子蒙蔽双眼的世界。
他们很多都在无奈的苦笑,自己目前唯一的工作机会只有在大学里教教理论物理,而且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教的到底对不对,到底是不是真相。
即便是在大学里教书,他们的课很多时候也不是必修课,而是作为选修课,选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只有一些与理论物理联系比较紧密的应用物理才会把理论物理列为必修课。
这样的困境不仅出现在理论物理学家身上,一些跟理论物理联系紧密的应用物理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的研究依赖理论物理的突破,而现在,他们已不可能从理论物理哪里得到什么了,只能根据已经得到的结果进行应用转化实验。
而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的实验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很多应用物理学家只能用海量的资源进行一遍遍的试错,试验了成千上万次才可能得到需要的产物。这些科学家经常用这样一句话调侃自己道:“全人类把无数的资金和资源交到了我们手上,希望我们能出成果。而我们只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一样,做着充满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无用实验。”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科学家还是研制出了不少新材料。常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就是在一次类似的炼金实验中被制造出的。
当时常温超导材料的发现还对科技界和全人类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常温超导材料意味着可以用于建造更高效的能源储存系统,如超导磁能储存(SMES);常温超导材料是实现量子比特和量子电路的关键材料之一,对于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MRI(磁共振成像)等医疗设备中,超导磁体可以产生更稳定、更强的磁场,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制造更高效、体积更小的电子元件,如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等;
常温超导材料可以用于粒子加速器和核磁共振等实验设备,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常温超导材料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流,这意味着在电力输送线路上不会有能量损失。这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常温超导材料在丁仪在推动核聚变反应堆商业化运营、希恩斯发明“思想钢印”中起了根本性的技术作用。
类似的例子还有“星舰合金”人类利用在小行星带和木星的岩石卫星和土星的岩石卫星上发型的特有金属矿物,生产了一种质量较轻、强度极高的钨钛合金,因为这种材料广泛用于星舰的制造,所以被称为“星舰合金”。
刘宇昱在地球世界参观了很多次,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拍了很多照片。他把它们冲洗出来,制作了一本相册。
相册里不仅只有地球,还有在水星上看日出、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登上太阳系的最高峰——火星奥林匹斯火山的纪念照……地球上著名的景点有些他去过,有些地方他买了当地景点的明信片。
对于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刘宇昱感到无能为力,他不是神仙。无法决定每一个人的意志。他更不可能说服所有的人。人类在一些低级技术的回光返照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可怕的轻敌狂妄状态。
孙子兵法有言:“傲兵若聋,败兵若盲。”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于自信和骄傲的军队就像聋子一样,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和命令,而混乱和失去纪律的军队就像瞎子一样,无法正确判断形势和应对挑战。
如今的人类正如这句话所说的傲兵一样,根本就听不进去理智的人给出的劝诫。你的劝诫反而会被他以为是胆小和怯懦。太空舰队也弥漫着盲目自信的风气。这样的军队在末日之战时面对水滴出现各种慌张愚蠢的操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宇昱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教会人类如何理智地思考问题。人教人,不一定能教会;事儿教人,一教就会。
在人类和三体这的战争这盘珍珑棋局中,三体人利用压倒性的优势将人类这群白棋死死围住,人类无法抵挡只能苦苦支撑,尚且还能有一丝喘息之地。而水滴的到来大杀四方,让无数白棋白白送死。看似白棋已经败局已定了。罗辑乱填的一子让棋局产生了新的转折,现在自己只希望自己走的这一步乱棋,能帮人类走出不同的生路。
在离开地球前,一个生物学家送给刘宇昱他自己设计的生态循环箱,里面有青草和一窝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