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于岱山攀谈许久,李长生起身告辞“岱兄,我这便告别了。”
“这是我这段时间炼制的符篆,不过大多是一阶上品符篆,只有少量二阶符篆。”
“这些符篆都是较为长见,因材料问题少了些……”李长生顺手拿出三十张符篆说到。
岱山看了一眼符篆“长生,为兄也没什么好送的,这是一件二阶法盾还请收下。”
李长生没客气收下法盾便告辞离开。
“唉,此一别不知是否还有相见之时。”岱山喃喃到。
离开坊市李长生步行到落霞村,此时的落霞村比之以前还要破败。
不少房屋倒塌生出杂草,甚至还能看见野兔在其中穿梭。
又走了数十米竟然看到有炊烟飘出。
心升好奇“难道有乞丐流浪到村中?”
推门走入便见房中有一男一女在其中。
男的是一白胡子老者,女孩看样子也不过二六之年。
“你是谁,这里是我们先到的,还请您去其他地方!”女子挡在老者身前说到。
但从女子身上是看到害怕的,李长生轻笑一声说到“这整个村子都是我的,何谈先来后到。”自己是村子里出生,村民都被高之一杀了,只剩自己这整个村子不就是自己的吗。
“我呸,不要脸你我都是流民,不讲先来后到也就算了,你还想霸占整个村子。”
“这村子右上方是祠堂,里面大都是李氏,少数王氏和江氏……”
“在祠堂供桌下还有一本族谱,上面名字都可以和祠堂牌位对应。”
“如果不信,小娘子可以随在下去看看。”
“对了,本人名为李长生,父李有为,母王艳玲。”
少年见李长生说的头头是道,脸色也变的难堪。
“看看就看看,我还怕你不成。”说着便要随李长生前往祠堂。
“小灵儿,不可!”老者连忙阻拦“爷爷放心,我有武艺在身他要是有歹意我会给他好看。”
说着挑衅着看向李长生,李长生只是笑笑。
老者见此还是说到“我们一起去。”
少女也没在说啥扶着老者前往祠堂。
三人来到祠堂在供桌下翻出祖谱时爷孙二人便信了三分。
又从祖谱中找到李长生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
爷孙二人面色这才难堪起来,从祖谱面皮破旧,看得出来时间很久远了。
“我们这就离开!”少女咬了咬牙说到。
既然这村子还有人,而他们作为流民又不是抢盗做不出霸占别人房屋行为。
“等等,你们就这么走了?”李长生起了逗弄这女孩的心思。
“那你想如何?”
“房租交一下,我见房中被打扫了,家具也被规整看样子你们是住了许久。”
“我不是奸商,便一日一两吧。”
“你,你你这是在抢劫!”少女气愤到。
“不给?那就留下来给我做丫鬟来还债,嗯,做妻子也不错。”
“你,你,你”少女见李长生如此轻薄无礼更加气愤,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少女看向身边的老者,终是平复心情“我可做你的丫鬟还债,但那间房子得给我们住,不能收钱。”
“小友,你为何要如此欺辱我等……”老者颤颤说到。
李长生不在做答,从储物袋中那出香烛点燃,“扑通”一声跪下,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以前来因为为能报仇自己便不会来祠堂,如今大仇得报李长生自然会来。
爷孙两见李长生凭空拿出香烛又凭空点火,被惊的目等口呆。
“你,你,你是人是鬼?”少女颤颤说到。
“我,是人吧”
“你们既然住在这便要修缮这间祠堂……”
“这是三百两白银,算是谢礼了。”
又将目关看向少女“你骨骼不错,虽无灵根但也是个练武奇才,这是你们凡人所修炼的心法。”
“只用一月便可修出内气,且不比修了十年的弱。”
“另外,这我见你背后负剑,看样子是个剑客。”
“这本清灵剑法适合你,便送你了。”
“前辈,为何?”少女说到,李长生的转变太大让少女有些不适应。
“为啥,因为你是我侍女啊!”
少女脸色微红,那有少女不对强者心升向往呢。
来到自家住处,推门来到摆放父母师父牌位前,点燃香火喃喃到“师父,我不日便会离开前往乾灵州找寻师父生死大仇。”
杀死李长生师父的是两名筑基后期强者,李长生也不会傻到现在对上去。
那样只会早点下去见师父,又于师父说了些话收起师父和父母牌位后走了出去。
在嘱托完爷孙两人修缮祠堂后,李长便离开了村子。
这是一个小山头,山不高但李长生父母便埋在其中。
他以十年余年没来看父母了,一是父母自幼便离世感情不深外,二便是忙于修炼了。
清理杂草又在墓碑上将模糊不清的字重新刻画。
“爹娘孩儿即将远行,不知此生是否还会回来……”
“爹娘……”终是无话只有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转身离开。
只留下香烟徐徐上升,太阳西斜将影子拖的很长很长。
三日后
这三日李长生走走停停,没有去处也无来处。
“流溪镇?”
不知不觉来到当初那个小村子,但不知为何当初的小村子变成了现在的流溪镇。
走入镇中,来到繁华地带一座很大的宅院外挂满了红绸喜字。
吴府两字也是格外亮眼,在斜对面有一家酒楼,走入酒楼小二便迎了上了“客官,打尖还是住点?”
“你看着来。”
来到二楼找到靠窗的位子坐下,这里可以看到吴府。
“客官,你应该不是来吃酒的吧?”小二说到。
“哦,我不是来吃酒的,还是来干嘛的?”
“打听消息的。”
李长生拿出三十两重的白银,“我问些问题,答好了这些是是你的。”
小二一见两眼放光,“客官你问,知要知道我无有不答。”
“这里五年前不过是个小村子怎么成为镇子了?”
“且这镇子应该应该不少于八万人口吧。”
“客官您这就问对人了,五年前大隋国被修士灭国,京城中一些达官显贵便搬至此处。”
“路途中收留大量流民定居于此,不过数年便有如今的繁荣”
“那这吴府我记得之前不过是个地主家而已为何成了官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