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克斯柏亚没有观测到所谓的造物粒子。
这个猜测现在只能是猜测而已。
现在这个问题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克斯柏亚唯一能继续下去的就是深入超微观世界。
他需要利用弦去探测这些粒子。
为什么他所观测的地方无法成为绝对真空,而只是相对真空,不仅是因为这些粒子的存在,其实就算将这些粒子剔除干净,真空之下依旧存在弦。
而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这片所谓的真空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一个粒子来。
亦或者是量子场的变化。
总之,在更微观的领域中,所谓的真空就是笑话。
人类文明现在还无法制造出绝对真空的东西。
因为绝对真空就意味着绝对零度,绝对零度就意味着物质不会运动,那就是时间和空间都暂停的世界。
就算维度通道内其实也只是相对真空而已。
引力依旧存在,只是更为隐晦。
克斯柏亚替换了探查针尖。
原本的针尖大概有20个夸克直径,而新的针尖只有 0.5个夸克直径。
组成它的物质已经严格来说不算是常规物质,它根本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造物粒子,或者不完整粒子。
针尖本身会释放开弦和闭弦影响周围,并通过开弦闭弦的反馈进行画像。
这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听起来很简单的原理,但一项技术的困难从来不被原理束缚,就像研究粒子只是将两个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撞击在一起而已。
这更简单粗暴,但粒子加速对撞机很容易被制造出来吗?
克斯柏亚使用的这套设备已经是HHHI集团可以得到的最顶尖的观测微观世界的设备。
放在联邦可能不算第一梯队,那也不会落后太多。
更强大的设备已经在研究,不过估计要持续投入几万几十万年才有成果,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如果没有科技爆发,那就用时间去堆砌。
新的针尖已经更换完成。
克斯柏亚得到了一个更加细腻的世界。
简单来说,原本的粒子在他眼中感觉就像是两粒小米,而现在他看到的则是两个鸡蛋。
听起来依旧小,弦应该在更微观的尺度。
但这是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了。
现在的精度是10^-22m。
而弦的尺度是普朗克尺度,10^-35m,双方差距依旧有万亿倍。
克斯柏亚能观测的其实是弦的集体效果,而不是单个弦。
就像一片湖水,他利用一些氢氧原子去撞击湖面,只要这些原子的数量足够多,能量足够大,那么湖面就会发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继而推测出弦的变化。
造物粒子为何制作困难?
就是因为人类文明依旧无法彻底的去控制单个弦,利用单个弦一层层的编辑。
普朗克尺度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依旧是上帝禁区。
2级文明的跨越只是摸到了上帝的脚后跟而已。
不过就算只是10^-22m的精度,对于此时的克斯柏亚也已经足够了。
他再度看到了之前洛尔空看到的。
原来,让粒子撞击和颤抖的东西并不是量子场,也不是什么弦,而是一种不完整粒子。
只是他对这个不完整粒子的观测比洛尔空更清晰。
“这并不是不完整粒子,而是完整粒子。”
“它不是一个粒子,而是数万个粒子。”
这东西是由数万个粒子组合在一起的。
这些粒子如果在刚才的宏观尺度上来看很像是不完整粒子,但实际上它们是完整的。
克斯柏亚测量了它们的质量,发现它们几乎没有质量。
这种粒子拥有玻色子的特性。
它在收缩的时候并不是压缩自己,而是让一部分粒子合并在一起,让它们处于同一个位置。
如果是玻色子的话,那么它本身就不存在对于夸克的拉扯,而是它传导的力在对夸克牵引。
这是一种什么力呢?
在如此微观的尺度上。
克斯柏亚将其命名为了“收缩力”。
它使得两个粒子看起来在收缩。
“这个力的距离相当短,最大距离可能也就10^-21m.”
不然对方不可能用上万个粒子来传递力。
这些力的源头粒子又在什么地方?
克斯柏亚没有观测到它们中心存在另外一种类费米子。
“难道说,这是粒子本身就存在的力?”
克斯柏亚大胆猜测。
已知的宏观世界力有两种,电磁力、引力。
微观世界力有两种,强力和弱力。
电磁力和引力其实都可以渗透进微观领域,但它们存在的地方大部分依旧要比强力和弱力存在的微观世界要大。
那么超微观世界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力。
这种力影响了粒子的形成?
很显然,这是肯定的。
而那个文明,利用了这种力,而不是创造了这种力。
其实这是一种合理的猜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克斯柏亚没有观测到所谓的造物粒子。
这个猜测现在只能是猜测而已。
现在这个问题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克斯柏亚唯一能继续下去的就是深入超微观世界。
他需要利用弦去探测这些粒子。
为什么他所观测的地方无法成为绝对真空,而只是相对真空,不仅是因为这些粒子的存在,其实就算将这些粒子剔除干净,真空之下依旧存在弦。
而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这片所谓的真空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一个粒子来。
亦或者是量子场的变化。
总之,在更微观的领域中,所谓的真空就是笑话。
人类文明现在还无法制造出绝对真空的东西。
因为绝对真空就意味着绝对零度,绝对零度就意味着物质不会运动,那就是时间和空间都暂停的世界。
就算维度通道内其实也只是相对真空而已。
引力依旧存在,只是更为隐晦。
克斯柏亚替换了探查针尖。
原本的针尖大概有20个夸克直径,而新的针尖只有 0.5个夸克直径。
组成它的物质已经严格来说不算是常规物质,它根本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造物粒子,或者不完整粒子。
针尖本身会释放开弦和闭弦影响周围,并通过开弦闭弦的反馈进行画像。
这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听起来很简单的原理,但一项技术的困难从来不被原理束缚,就像研究粒子只是将两个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撞击在一起而已。
这更简单粗暴,但粒子加速对撞机很容易被制造出来吗?
克斯柏亚使用的这套设备已经是HHHI集团可以得到的最顶尖的观测微观世界的设备。
放在联邦可能不算第一梯队,那也不会落后太多。
更强大的设备已经在研究,不过估计要持续投入几万几十万年才有成果,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如果没有科技爆发,那就用时间去堆砌。
新的针尖已经更换完成。
克斯柏亚得到了一个更加细腻的世界。
简单来说,原本的粒子在他眼中感觉就像是两粒小米,而现在他看到的则是两个鸡蛋。
听起来依旧小,弦应该在更微观的尺度。
但这是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了。
现在的精度是10^-22m。
而弦的尺度是普朗克尺度,10^-35m,双方差距依旧有万亿倍。
克斯柏亚能观测的其实是弦的集体效果,而不是单个弦。
就像一片湖水,他利用一些氢氧原子去撞击湖面,只要这些原子的数量足够多,能量足够大,那么湖面就会发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继而推测出弦的变化。
造物粒子为何制作困难?
就是因为人类文明依旧无法彻底的去控制单个弦,利用单个弦一层层的编辑。
普朗克尺度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依旧是上帝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