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五号这天,《萍踪侠影录》这本小说在网上火了,同样也证明了这本小说就是一条巨大的过江猛龙。
当小说的楔子和第一章相关内容的照片在网上出现的时候,就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
即便因为版权保护的原因,没有人敢放文字版和高清版的照片。
但是断断续续的所谓高清无码片段已经让网络上很多人看的如痴如醉。
他们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侠义公案小说,推翻了以往所有人的认知。
那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华丽大气的招式打斗,甚至还有“武侠”这两个字都带给所有人一种神奇感觉。
而“武侠”两个字也渐渐深入人心,并不会觉得说出这两个字有多么的突兀。
好像,这两个字本就是大家认同的东西一样,没有丝毫违和感。
侠义公案小说一直以来就是通俗文学里最大的分支之一。
可是一直以来这类小说一直徘徊在小地方,小仇杀,以及强盗镖局你来我往这样的题材上。
背景小,题材大同小异。
即使读者们喜欢看,但心里也感觉有些审美疲劳了。
他们很希望有人能写出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北山客出名了。
他的写作手法,故事情节的安排,超出了其他同类作家一大截,曾经让这类小说爱好者眼前一亮。
但可惜的是他还是没有挣脱出这类小说固有的枷锁。
也许,再给他一段时间,或许就能开创出这个世界的武侠小说。
但是,陈离来了。
他带着金古梁温黄等等这些大家的作品来了。
《萍踪侠影录》的出世,直接翻过了这个世界日渐陈腐的侠义公案小说和不曾有的旧武侠阶段,满足了读者心中的期待,甚至还超出了他们期待一大截。
这就造成了网络上相关的热度越来越高。
到了傍晚,#《萍踪侠影录》#这个话题甚至都冲到了围脖热搜榜的前五十名。
要知道,这才一天而已。
对于东南故事杂志社来说,这一天或许就是他们起死回生的一天。
他们的官网,他们的围脖已经被无数读者给攻陷了。
“我当初不看好武侠小说这个噱头,也不看好这本小说,但是……真香。”
“电子版呢,电子版呢,电子版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连载太少了啊,完全看不过瘾,我已经看了五遍了。”
“我看了五十遍了。”
“我五百遍了。”
“为什么我大蓝岛市买不到这本杂志?”
“我京城都买不到!”
“楼上的,因为这杂志社太小了,只有在东南几个省才买的到。”
“有没有代购啊,我加价!”
“虽然我这里有卖,但是我去的时候都被抢光了。”
……
看着五花八门的留言,东南故事杂志社编辑部里的人非常兴奋。
今天一整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话和网站申请了月订,季度订,甚至是年订。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美妙的日子。
孙广文接起了一个电话,然后差点没被嘴里的肉噎死,他了看时间,十八点二十三分。
然后就对着电话大吼:“你确定?一千份这就卖完了?这才一天啊!”
电话对面是东福省最大的连锁书店美达的负责人。
东福省是东南故事周刊的大本营,因此铺货量也是最大的。
一万份里面,有近一半分在东福,剩下的分布在周围三个省。
而美达作为东福省最大的连锁便利店,他们足足拿走了一千份的杂志。
随着网络上热度越来越高,东福省的人发现身边的美达便利店竟然有《萍踪侠影录》,结果可想而知。
“好好好,我马上给你们那里再调拨一千份。”
“一千份已经很多了,我这边也没多少存货,就这么说定了啊,我电话来了。”
……
接下来,孙广文的电话就没停过,就连其他几个副总编的电话也没停过。
打电话来的都是东南故事杂志社的经销商。
要么是已经卖完了,在催货。
要么是存量告急,希望明天能提前供货。
要么是看到了网上的热度,要增加供应量的。
甚至还有新的经销商前来谈第二天进货的事宜。
这些电话让孙广文痛并快乐着。
快乐的是这些电话代表杂志这一期的销量将会很高。
痛苦的是,他们的仓库只有一万份的库存,这根本就是狼多肉少的局面。
没办法,他赶紧通知印刷公司那边加紧将杂志印刷出来。
孙广文有些感慨,自己多印一万份的格局还是小了啊。
虽然这次的发售时间没有完全吃到国庆的假期福利,但按照网上这个热度下去,再加上剩余的两天假期额度,这怕是要火到天上去啊,下一期该印多少份呢?
孙广文灭掉手中的烟,愁啊,没想到卖的太好的愁,是这种滋味。
……
第二天,也就是六号,网上依旧是热热闹闹,而线下只要哪里有东南故事周刊的消息传出来,立马就会被人抢走。
东南四个省的人到处找哪里有杂志卖,而其他省的人只能干瞪眼。
《萍踪侠影录》的热度越来越高,话题已经来到了围脖前三十名。
这让其他杂志社看得眼睛非常红,这就是业内传说中的一本小说拯救一个杂志社的故事啊。
要是这本小说在自己杂志上连载,那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啊。
一时间,不管是大杂志还是小杂志,都对东南故事杂志社羡慕嫉妒恨了起来。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东南故事杂志社的官博发布了一个通知,告诉广大读者,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这次为了《萍踪》,杂志社原本准备的两万份杂志已经全部卖完了,现在正在加紧刊印,给大家造成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之类的。
这个通知一出来,评论区瞬间炸锅了。
“我说怎么到处都买不到呢,两万份?打发叫花子呢。”
“敲黑板,他这是周刊,这两万份还是准备卖七天的。”
“除了东南四省,其他省的读者难道不是人吗,看看我们吧,秋梨膏!”
“我查了新闻,这东南故事周刊以前一期能卖出去的量比这个还少,不愧是我大萍踪啊,两天不到就让杂志卖出了以前七天的量,威武!”
“可惜啊,萍踪怎么在这本杂志上连载呢,全国性的大杂志他不香吗?”
“我找到了作者的围脖,大家快去围观啊!@陈先生”
“啊,竟然是我家云妹的老公。”
“没想到这里也有云朵啊。”
“谢天华天下第一,云蕾我老婆!”
“楼上在想peach,谁尿黄,滋醒他。”
“我尿结石,让我先。”
“我尿毒症,我来。”
“糖尿病的往后稍稍,别让他尝到甜头。”
……
因为连同加印的两万份杂志已经完全卖出去了,所以网上的热度虽然非常高,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亲眼看过这本口碑爆棚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他们只能在网上通过别人的评论,争论以及流出来的一些照片来解解馋。
因此,到了晚上,各大论坛、各大企鹅群里充斥最多的,就是类似“跪求《东南故事周刊》一阅”、
“只要让我看《萍踪侠影录》,我就给你生猴子”、
“有没有《萍踪侠影录》高清文字或者照片材料的?+V,有偿。”
“我有资源,?威:贰贰……”
“友情提示,楼上是骗子!”
……
等等的留言。
萍踪的火爆以及东南故事周刊那少的可怜的发行量,竟然让许多人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那就是天下读者苦东南故事周刊久矣。
虽然不太贴切,但也差不多。
陈离自然是清楚《萍踪侠影录》已经成功了,因为他从昨天开始就在关注网上相关的话题。
不过到了今天,他就基本没怎么关注了。
因为管中窥豹,他已经明白,萍踪火定了。
区别就是能火到什么程度。
直到他的离云书屋在下午就被读者给攻陷了,他才将心思再度放在了这上面。
能知道《萍踪侠影录》的作者是离云书屋老板的读者基本都是鹭大的学子,以及方云的粉丝。
所以这些读者相信,作为陈离的大本营,这里应该有足够的杂志。
可是,离云书屋里只有三十本。
于是徐婷的求救电话打给了陈离,陈离的求救电话打给了孙广文。
然后拉来了两百本杂志。
陈离打开手机,看到自己围脖粉丝已经渐渐逼近方云后,心中更是无比高兴。
就连提着菜的左手力气都变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