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抄袭这种事情我不会去做的,你发的这些图片我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抄。”
“那是自然了,如果能原创自然很好,那么辛苦你了。”宝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她只是觉得有这么一些现成的模板存在,照抄就行了,免得浪费创意啊。
不过对于张大元来说,这种抄袭的行为还是很让人反感的。
一旦坐实了抄袭的口碑,到时候张大元要去解释就很难了。
还不如一开始就走原创的路线,而且他有了许多国风元素的藤编包的想法。
这些创意老祖宗们早就玩出了各种的花样,现在欧洲的奢侈品都要在国内的各种古董方面找灵感,也是知道华夏的手艺人还是很有一套的。
只是目前国内的人却把这种文化当做是土包子来形容,其实在国外却是很潮流的。
国内的藤编菜篮子能够再次火爆,这也是国外的设计师借鉴了国内的一些藤编艺术品从而改进成为自己的东西。
说过来倒是他们先抄袭了国内老祖宗的文化,只是没有人去追究罢了。
毕竟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很多的元素都是从古代方面提取出来的。
一听张大元能够编织国外奢侈品牌的藤编包包,路过的其他宝妈、上班族都有些好奇,纷纷跟张大元预定了包包。
反正都是一个小区,而且女人对于漂亮的包包天生没有抵挡能力。
如果价格合适看起来又好看百搭的话,他们不介意拎出去炫耀。
何况县城的话,对于真正的奢侈品没有这么看重,主要是那种LV爱马仕这类的太昂贵了,消费不起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没有这么重的一个攀比圈子。
只是有这么一个外形就行了,好看实用价格合适,这就是县城女性们的一个消费观。
与一线城市的所谓的贵妇不一样,她们没有那么一个圈子,必须要有一个几万几十万的包包才能入场的前提条件。
所以这样的话,高档包包的一个所有量也不大,只是觉得这些奢侈品的包包好看而已,想着拥有那么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宝妈希望张大元一比一还原的一个原因,版权意识薄弱是一方面,也是县城的消费观使然。
但是对于美丽的事物都同样肯在自己消费范围内进行一个买单。
因此只要张大元这一次的藤编包能够畅销的话,赚取的利润要比藤编家具要高。
不过这方面张大元也不敢打包票,因此也给自己一个回转的余地。
添加了四五个的宝妈和两三个的年轻美女的微信,张大元把这些微信都进行了备注,后面都有客户藤编包的字样,以免搞混了。
到时候制作出来了成品之后,他会发给这些有意购买藤编包的潜在用户。
一旦她们正式下定了,张大元才会花费主要的精力去制作,而且这些包需要的材料也比较高级,不是普通的藤条,因此在网上还不一定能够购买到合适的材料。
毕竟这些藤编包包的售价都在千元级别的,还是要在材料上花费一些心思。
以免没有品牌加持之下,只是样子货,质量不过关的话,也会砸掉张大元的【天元】的牌子,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藤编包包在国内的价位普遍在几十啊,上百都少,不过也都是那种卖菜的手提包式样的。
不过换一个地方,到了国外巴厘岛之类的,国产的则能卖到四五百左右的价位。
稍微包装一下,说是什么意大利、法国著名设计师的作品。
甚至于能够卖个上千老人头,所以说现在的情况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手艺价值?”
张大元觉得就算自己编织出来的藤编包包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没有品牌和个人名气的加持,这些包包还是很难卖到高价。
因此定价方面他还是要看情况,刚开始上千是有些天真了,毕竟县城的宝妈虽然可能掌握了财政大权。
但是花费几千买一个“三无”产品的藤编包包,还是会引发一些家庭方面的矛盾。
因此定价方面前期的初级国风版本的藤编包在三五百左右就差不多了。
而这些藤编包包就没必要花费太多的心思,还是以量取胜,名气提升了之后再做精品。
“算是理解覃姐他们工厂为什么走量了,县城的消费能力有限,好东西也愁销路啊,特别是手艺物品,本身价值就不好说。”
张大元在车库门前又做了几张的藤椅,基本上这么一天就把剩余的藤椅都做完了。
看着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材料,余下的这些藤编也能够编织几个手提包了。
他打算做一些藤编买菜包,价格定在几百,不高不低,也在宝妈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要达到几千上万的价格,这种程度只有LV爱马仕等奢侈品的厂家找他定制然后挂牌差不多。
这种情况其实也有,不过有官方认可的情况下,也是有许多有钱人买单的,这也是张大元的一个提升名气的方式。
背靠大厂,给大厂做专门定制的手工品也是有出路的,毕竟这些大厂的营销、宣传之下手艺品的价值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就算几百的定价也要把这些藤编包包做到对方喜欢啊,不然几十人家都不一定要。”张大元正在收拾车库内的藤条碎屑,准备收工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时间。
这次虽然得到了不少预定的单子,但却是依靠实力去争取的。
藤编包这一块张大元还没有接触,他也不知道十年功力能不能制作出来宝妈们心仪的藤编包,不自信的原因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恐惧。
“小张师傅,收工了?”覃丽下班回家在车库碰到了张大元,礼貌性地打了下招呼。
此刻的覃丽装着一套职业女性装,化了一些淡妆,看起来精明强干的样子。
“是啊,覃姐,上次我接的藤椅全部做完了,你看看什么时间收回去?”
“这么快?”
“覃姐交代的事情,我肯定加班加点做完了,而且我在龙州这边也没什么工作,闲着也是闲着,所以这两天都在做藤椅。”
张大元也是实话实说,不过两天时间做十张的藤椅,这个速度还是让覃丽十分惊讶的。
不过她也从周华那边得知张大元的一些信息,知道他的手艺是祖传的。
有了这方面的基础之下,这种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藤编,他自然是手到擒来。
这也更加让覃丽起了收服的意思,打算再次邀请张大元加入北流藤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