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班会课,班干部选举进行中。首先是班长,班长竞选人数最多,有8人进行了上台竞选。其中有个还说如果他当选了班长,就请大家都吃辣条。然后他就被班主任拉黑,说他被禁止参与班干部竞选了,小小年纪不学好,就想贿赂大家。
经过匿名投票,最后一个高瘦的男生以5票微弱的优势得到了班长的职位。接着的副班长反而就二人竞争,毕竟正班长都有了,这副的班长感觉没啥实权,不管用,所以大家兴趣不大。
副班长结束后,选语文课代表兼职学习委员,这个更惨,就李气佳一人参与竞选,都是一些学渣级别的,这种学习委员没人感兴趣。到了数学课代表,直接没人竞选,结果班主任直接任命李健君做数学课代表,李健君深感无奈,这搞得自己以后还要收作业,麻烦。
到了选举劳动委员时,竞争又变得激烈起来。因为劳动委员本身不用搞卫生,还可以安排别人搞卫生,简直美滋滋。这就导致劳动委员成为了热门职位,多达十五人竞选,比班长受欢迎多了,这还是因为有些人已经做了班干部,不能再选,不然可能会更多人竞选。
最后这职位给了这学期新来的女生,现在班里女生多达9人,比起上学期,差不多翻倍。选完班干部后,老师又重新安排座位,之前李健君的同桌是个不爱说话的男生,成绩不好不坏,跟李健君基本没说过几句话。这次的同桌换成了班级里面的小混世魔王。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里面,总有几个学习好的跟学习不好的,还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李健君的新同桌李家星明显就是属于特别调皮捣蛋的。班主任把李家星安排给李健君做同桌,就是希望李健君能带带这成绩又差,还调皮的学生。
李家星是家里四代单传,他妈妈生了三个女儿才生出他这唯一儿子,他奶奶生了六个女儿,才生出他爸爸这个唯一儿子。他曾奶奶虽然生了二个儿子四个女儿,可是他大爷爷是长子,内战时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然后就没回来,留下一个女儿。他曾曾奶奶则生了三个儿子,饿死二个,就最小的儿子活了下来。作为四代单传的儿子,这就导致李家星非常受宠,所以也特别的调皮捣蛋,只是爷爷奶奶带娃,还是独苗,再捣蛋他们也心甘情愿的给李家星擦屁股。
对于这新同桌,李健君是直接懒得理的,这种人被宠坏了,没啥好说的,至于老师想让李健君带带李家星,只能说,做梦。
虽然李健君不想理李家星,不过李家星是个自来熟,直接问李健君已经给他做作业怎么样,或者作业给他抄,说好歹也是同桌,应该互相帮助。
李健君说你是不是对互相帮助有啥误解,你这叫助纣为虐。想要抄作业,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你要是不会,可以问我,我可以教你。
李家星见李健君不肯给他抄作业,就说要不我以后请你吃东西,你作业给我抄怎么样。
李健君自然直接拒绝,再次申明自己是不会给人抄作业的,叫李家兴自己写。李家兴见李健君油盐不进,也懒得废话了,心想就一书呆子,死板的很,以后还是抄别人的算了。
转眼开学已经几天,到了美术课。数学老师走到讲台,说今天是第一次给你们上美术课,老师先不教你们化什么,先欣赏一下老师还有以前你们学长学姐的画,增加一下你们对绘画的初步认识。
老师先是拿出了一叠素描,说这些呢就是素描,素描主要靠黑白来衬托画面,就像黑白电视一样的,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所有的起形都是靠素描打基础,你们能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给同学们看完素描,老师又拿出彩色铅笔画,说这些呢就是彩铅画的,比起素描,是不是颜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细腻,看起来更加好看。然后老师又拿出一叠水彩画,说这些是用水调和颜料画的,跟彩铅比起来,水彩画更加的颜色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流动性,看起来更洒脱。最后老师拿出来油画,说这跟水彩画看起来有点类似,不过更加的艳丽,而且因为是用的亚麻仁油等,所以保存的更久。
给同学们介绍完后老师让第一排的每人都把这些画传递下去,各自观看欣赏一下。李健君看了看手里拿到的素描,感觉也就那样,没啥兴趣,直接又传给别人看。不一会儿就看了油画水彩等二十多张,只能说不愧都是学长学姐们画的,在李健君看来,都很幼稚。
一周后,又是美术课,这次老师开始教大家绘画。老师教的第一个就是画狗,那种卡通狗,而且只是一个狗头,不是那种全身像。画起来还是很简单的,数学老师熟练的在黑板上教大家先画出来轮廓,然后用粉笔上色,看着还有模有样的,别的不说,看着就很萌。
同学们在下面有样学样,不过有不少同学都因为经济原因,买不起彩笔,所以都是只用铅笔画了轮廓。因为大家还小,然后又是第一次画画,画出来的狗头歪歪扭扭的。
李健君作为一个几千岁的人,加上对身体的开发远超常人,自然一会就会画出来。画出来就,只有轮廓的狗头看着就觉得不满意,在强迫症的引导下,李健君用铅笔一笔笔的勾画出毛发来,然后又抹匀,再用橡皮进一步提亮,最后一张仿佛黑白照的狗头就完成了,看着画就能感受到一只毛茸茸的狗子看着你的感觉。
李健君这超真实狗头吸引了同桌,同桌看着李健君的画,大喊,老师快来看,李健君做的画像真的一样,比你画的还好看无数倍。
老师走过来,看了眼李健君的画,感觉不可思议,然后拿起来,仔细的看了又看,惊叹道,你这画的也太好了,感觉中央美院的也就这水平吧,你还真是怪胎。
李健君心想自己这强迫症又惹祸了,不该这么高调的,得找个理由解释下。
李健君说这可能就是天赋吧,自己只要看过的画,就可以轻易的复刻出来,看着就像真的一样。为此自己也看了很多绘画的书,对绘画有这强烈的兴趣。说完李健君随手表演了一下素描老师。没几分钟,一张只有老师上半身的素描就完成了。
数学老师拿着李健君给自己画的素描,惊叹的说太不可思议了,以后你肯定可以成为一个绘画大师,就像冷军那样的大师。
李健君嘴上说老师过奖了,我没有这么厉害,心理却是想,一个几十岁的小屁孩,拿什么跟自己比。
由于李健君绘画出名了,导致不少同学都找他画画,本来李健君是拒绝的,毕竟自己也没那么闲,虽然对于自己来说,画一幅画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可是这时间给来多看看书,了解这个世界不好吗。不过后面同学出了三个辣条的高价,李健君还是改变了想法。心想大家都是同学,帮同学画几幅画怎么了,完全合法合规,也符合社会观价值观,更是体现了互帮互助。于是,李健君很满足的吃了几天的辣条,后面大家新鲜感过了,加上囊中羞涩,也就没人找李健君绘画。顺带一说,李气佳花了大代价(帮李健君搞三次卫生)也让李健君帮他画了一副自画像,被李气佳珍藏。
白驹过隙,到了拔花生的日子。班主任劳动课,带着同学们去拔花生,算是对同学们劳动成果的一种收获。这半年来,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剥花生,选花生,然后种下花生,还在花生那旁边用纸跟透明胶带贴上了同学们自己的名字,让同学们时常照看自己的花生。
虽然这行为在家长们看来没啥用,还不如多读书,毕竟种花生大家都会,这有啥教的,大家都是农村的孩子,土生土长,面朝黄土背朝天,完全没有意义。不过李健君倒是不这么觉得,估计老师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由于计划生育抓的严,导致普遍只生了二三个,不像以前都是七八兄妹,至于独生子女,目前这个村里没看到过。人少了自然也就值钱了,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虽然不说经常有肉吃,可是至少大家都不会饿肚子,不像以前树皮都啃过,据说还发生过xx事件。这样就导致这一代的小孩,其实并不是都做过农活的,比如说,李健君就没做过,外婆不让他做。
来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花生已经完全成熟,加上最近刚下了雨,泥土还是湿润的,很适合拔花生。李健君来到自己的名字前面,一共也就五株花生,直接一把抓起茎叶,直接就拔了出来,然后又重复了四次,花生就拔完,感觉毫无乐趣可言。
班主任说大家拔了花生后,先去下面的水渠里面清洗一下自己的花生,然后选出5颗最好的花生晒干当做明年的种子。再从剩下的花生里面选一些送给朋友,让朋友尝尝自己做的花生,同时也可以尝到别人送你的花生。
作为一个几千岁的成熟宝宝,李健君大概能知道班主任的用意,只是其他人都是小屁孩,能知道啥,别人送的花生还不是味道一样。
不出意料的,李气佳送了李健君几颗花生,然后还送了另外一个女生几颗,估计是闺蜜啥的。李健君出于礼貌,也送了李气佳几颗花生。不一会儿又有四个女生给李健君送花生,李健君也都互相送了几颗,至于送出去的是不是自己种的,那李健君就不能保证了。
送完花生后,班主任说同学们都吃一下自己刚出土的花生,感觉怎么样。同学们都说好吃,很好吃。班主任说那比起用盐煮出来的水煮花生,或者用盐或者白糖炒出来的花生呢,再或者跟过油再加盐的花生比怎么样。
同学们说那自然是过油后加盐的更好吃,脆脆的,又有味道。
班主任语重心长的说,那是因为花生经过了先是5分钟的泡水,然后又沸油过油,最后再捞出来加盐爆炒,味道自然不是刚出土,啥都没有经历过的花生可以比的。这就好比人生,有故事,有经历的人生才更加多姿多彩,经历了各种磨难的人,才会更顽强,更加强大。
李健君见班主任这都能说起人生大道理,不禁心里吐槽,你跟一群小屁孩说这些有啥用,你看他们像听懂了的样子吗。
不出意料的,同学们不明所以,只是陆陆续续的说知道了。班主任见学生这反应,也知道白说,只是有时就是有感而发,忍不住罢了。
转眼间冬至已过,晚上突然就飘起了鹅毛般小雪,到了凌晨,房屋都已经披上白衣。等待早上李健君醒来时,基本街上都有不少雪,还有点滑滑的,屋檐上也起了一条条冰锥,不过冰锥还很小,不是特别明显。
看到这,李健君想到了《济南的冬天》,只能说,差太多了,南方的冬天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可惜李健君不知道,等到08年雪灾过后无冬天,不然怕是更感慨。
此时的李健君,穿衣服都要七八分钟。从上到下说起。头上带着毛帽子,围巾。身上穿着一件保暖衣,一件毛衣,又一件毛衣,一件棉衣,再一件棉衣,虽然李健君不想穿这么多,奈何外婆不允许,至于这些衣服,这是以前那些表哥表姐留下来的。下半身穿了一条保暖裤,再加一条毛裤,再套了一条棉裤。脚上还好,就一双毛袜子加上带毛的靴子,可以说全副武装,跟个粽子也差不多了。
对于“外婆觉得你冷”李健君非常无奈,只是不想跟老人家争论什么,所以就穿着粽子装,带着小火桶,背着背包上学去了。至于小火桶,则是外面是一个小的木桶,
里面有一层铁圈隔开木板的,铁圈里面则放着木灰跟没烧完的木炭。木炭在木灰里面熬着,不至于马上就烧完变成灰,不热时又从木灰里面翻点木炭出来。这种比起烧煤炭来取暖,一方面方便携带,另外一方面不要钱。虽然县城里面就有几个煤矿,不过一个大的煤球也要5毛,小的二毛五,算是不便宜了。
来到学校,发现一个个都是跟粽子也有,不过也有一个人例外。那人叫李气飞,他生母在洗衣服时掉水井里面淹死了,然后生父又娶了个。继母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对他这继子可以说非常不好。这种大冬天的,还下着雪,就穿了一个破鞋,身上也就一件衬衣加外套。整个人冻得有点发抖,脸上也一片苍白。听说他回家还要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洗衣服什么的。去年班主任就去他家跟他父母说过,不过他父母叫班主任别多管闲事,给他读书已经算很好的了,还想像个少爷一样供着不成,想都别想。
李健君前阵子天气转冷时就给过他衣服穿,结果第二天来上学,他就把衣服还给李健君了,说他被他妈打了一顿,他妈说他丢人现眼,给他妈丢脸,家里穷到还需要别人给衣服吗。面对如此蛮横无理的继母,加上纵容的生父,李健君也是没啥办法,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能说自己这还算凑合了吧。
在大家上课时,教室外面还飘着小雪。等中午放学后,周围都挂满了银霜。有些同学还拿着冰锥当做冰棒来舔,这大冬天的,还敢舔着冰,只能说是真的勇士。见同学们吃冰吃的不亦乐乎,李健君也不好意思提醒上面全是细菌灰尘,尤其是树叶,本身也没人清洗,又没下过雨,这树叶结冰后虽然好看,那树叶形状的冰看着也很好吃,可是那全是灰尘污垢,李健君是下不了口,只能说,无知是福,反正也吃不死人,最多拉肚子罢了。
回家后,外婆把刚烧了火做饭留下的木灰掺杂木炭给李健君把木灰换成新的,这样能保证下午也依旧可以烤火,原来已经没有了热量的木灰则给来挑地里施肥,可以说是物尽其用,完全不浪费。吃饭时,李健君给外婆讲了下李气飞的情况,外婆说那弟弟(习惯用语,指小孩,一般年长者这么称呼比自己年幼的人,有时也可以用于三四十岁的人)也是可怜,他那后妈新田的,新田婆就是狠心,你看你大姑婆也是继母,对自己的继女就还可以,不说一视同仁,至少吃饱穿暖的。待会你带二个小木桶去,给一个给那可怜的弟弟。
等到下午来到学校,李健君发现李气飞那有十多个烤火的小木桶,不禁自己笑了一下,把自己原本打算给他用的一个也给了李气飞,这样李气飞桌子旁边摆满了小木通,很是壮观,李气飞则在那不停的说谢谢,说够了,自己一个就够用。
不一会儿,老师也提了个烤火小木桶走进教室,刚准备走过去给李气飞,结果发现好家伙,李气飞桌子旁边都是烤火小木桶,见这班主任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说,看来大家都很有爱心,乐于助人,老师非常高兴。不过这样太浪费了点,用不到这么烤火桶,这样吧,以后按座位,每人上午下午轮流给李气飞同学带烤火小木桶。另外,老师这里还有二件棉衣,也送李气飞同学了,李气飞你别穿回家就是,这样你妈也不会说你。之前天气还算凑合,现在突然转冷,你这上课还是得多穿点,不然冷的听课都听不下去。李气飞接过衣服,又不停的道谢。
看着这一切,李健君不得不说班主任考虑的就是细心周到点,而且他这每人轮流来,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下午放学后,学校门口的小坡上,已经结了一层的冰,不少同学都在那玩天然的滑梯。本来李健君是直接回家的,作为一个几千岁的宝宝,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不过这时他堂哥跟堂姐找上了他。
堂哥比李健君大二届,堂姐则大三届,年龄上堂哥倒是只比李健君大一岁,堂姐二岁。按伯母说法,除了自己的爸妈跟三个妹妹还有爷爷,堂哥堂姐算是跟李健君最亲的了。比起妈妈这边一堆表哥表姐来说,老爸这边的唯一堂哥跟堂姐,算是独苗。堂哥堂姐则是他们外婆带着,至于为啥不爷爷带,那就一言难尽了,简单来说就是,奶奶在李健君老爸出生几个月后就去世了,而爷爷又非常不靠谱,曾奶奶则年纪大了,而且根据李健君每周去看望爷爷还有曾奶奶来看,看曾奶奶面色,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
堂哥堂姐找自己玩,李健君自然要给面子,没办法,只能跟堂哥堂姐玩起了滑滑梯。不得不说,这本来就有35度角的二十多米斜坡,现在结冰后,的确非常适合玩滑梯,而且本身宽度也有十米,大概十多名学生在这玩都不觉得拥挤。
虽然斜坡结冰了,不过多次玩滑梯摩擦后,李健君的裤子还是有点湿了,此时也玩了有半个小时,堂哥堂姐带着李健君去他们外婆家。说现在裤子弄湿了点点,先去他们外婆家烤火玩一会,再回李健君外婆家。
李健君心想外婆应该是不会担心自己,毕竟村子就这么大,应该知道自己是出去鬼混了,有阵子没去堂哥外婆家了,去看看也好。
刚跨进堂哥外婆家,李健君就跟着喊了一声外婆。堂哥外婆家也还是那种瓦房,年代应该很久远了,堂哥外婆有二个儿子,都建了二层半瓷砖房,就走二十多步就能到,不过老人不喜欢跟子女住一起,所以就跟老伴依旧住在老房子。
堂哥外婆比李健君外婆小二岁,不过头发倒是全部花白,看起来比李健君外婆要苍老。堂哥外公则已经秃顶,耳鬓斑白,有点点老年痴呆症。
李健君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随意就坐在椅子上。堂哥外婆家跟李健君外婆家是一样的,打了个地炉,把炉子埋在地下,这样方便烧水烤火,就是每次弄煤渣出来麻烦点。墙上贴满了各种军人挂历,这些军人挂历集市上去农村信用社就有送,然后把军人挂历撕开,贴墙上。一个月月份就是一大张挂历,比起李健君外婆家贴报纸来说,这个更好看,而且不容易掉,因为这挂历的材质好的多,看挂历日期还是01年的,这说明几年没换了。
李健君刚坐下,堂哥外婆就拿了点水煮花生跟糖果出来,那种一小包一小包的清凉糖,一小粒的就比米粒大点,有白色蓝色黄色等不同颜色,一把含嘴里有点凉嗖嗖的感觉。比起李健君外婆家来说,堂哥外婆家条件还是要好不少,人丁也更加兴旺。
堂哥外婆是个非常热情好客,而且动作很利索的老人家,李健君才坐了几分钟,堂哥外婆就直接热好了一个菜上菜了,叫李健君坐下来吃饭,说来都来了,吃了再走。
一个五花肉炒豆腐,加上花菜跟白菜,比起李健君外婆家天天青菜来说的确丰盛不少。看着这突然李健君就想改善一下外婆的生活了,毕竟外婆真的不容易,就是不知道这怎么才能赚钱,愁死个人,别人穿越都是做土皇帝,自己是天天啃青菜,穷的叮当响。
不一会儿吃完饭后,已经五点多了,李健君表示要回去了,太晚外婆会担心。堂哥外婆说怎么这么早就回去了,而且你就吃了一碗饭,吃饱了吗,是不是饭菜不好吃。
李健君急忙说菜炒的很好吃,尤其是豆腐特别入味,就是自己吃的少,一直都是一碗饭,多了吃不下。一番解释下李健君告别堂哥堂姐以及他们外婆,往外婆家走。
回到外婆家时,外婆已经做好饭菜,萝卜菜加花菜,大概就跟水煮差不多的味道吧,放点油然后放青菜跟辣椒炒,最后放点盐,至于味精鸡精啥的都没,吃起来只有一点淡淡的辣味。相对于曾奶奶家的不放油,真水煮青菜来说,吃起来稍微好点。
外婆叫李健君坐下吃饭,至于李健君去做啥了倒是没有问,在外婆看来,小孩子喜欢出去玩很正常,只要回来不是很晚就没事。
见外婆还等了自己一会才吃饭,自然不好意思说已经吃过饭了,于是李健君盛了一碗饭,继续吃自己的第二顿晚餐。的亏李健君吃饭一般都是六分饱,回来再吃了一顿,变成十分饱,肚子都有点撑。
外婆见李健君一碗饭就吃撑的样子,说平时一碗饭见你刚刚好,今天就吃撑了,是不是又去你三舅家蹭吃蹭喝去了。
李健君没有承认,不过也没否认,外婆就以为李健君是跑自己儿子家蹭吃去了,所以现在吃的不多。对此外婆只是叫李健君以后少去三舅家蹭吃,自己家里就有饭吃,李健君说下次不会了。外婆跟自己儿媳关系貌似不是很好,所以也不怎么去儿媳家,也不太想自己外孙去儿媳家。虽然外婆不喜欢自己去三舅家,不过对于去大姨家倒是不反对。一般外婆要是有事,就叫李健君去大姨家吃饭,大姨家就在外婆家后面,走路大概二十多步。大姨是个性子直的人,说话也口无遮拦,还喜欢骂人。不过对李健君倒是还不错,每次去了都给李健君煎蛋,一次二个鸡蛋,那煎蛋脆脆辣辣的,李健君表示很不错,为了对得起那煎蛋,一般都吃一碗半饭。
又过了阵子,冬至刚过,李健君就看到爷爷来找他,说曾奶奶去世了,让李健君去看最后一眼,还说李健君爸妈也晚上会到,现在已经在坐车回来的路上。当时大家都还没手机,都是靠bb机联系,爷爷为了给李健君父母还有伯父伯母告知这消息,还是找村里的三伯弄得。
曾奶奶是因为天气太冷,年纪又大了,身体受不住,算是冻死了。到了冬天,很多老人都熬不住,这已经是这个月,李健君知道的村里第五起白喜事。
来到爷爷家,曾奶奶已经放进棺材里面。由于死的比较突然,棺材油漆都是刚叫人刷上的。据说昨天还去赶了集,晚上洗了个澡,结果早上就人下不了床,到了中午就断气了。由于先通知的李健君父母伯父他们,还有三爷爷四爷爷他们,所以李健君这在老家的反而最后面知道曾奶奶死了。
对于曾奶奶这个八岁就嫁进来的童养媳,李健君还是感到悲哀的。公公家家道中落,二十多老公被国民党内战征兵,然后死于战场,公婆病死,一个人独自养大独生子,结果儿媳又剩下二儿子就去世了,一个人照顾儿子孙子,真的是一辈子都过得很辛苦,据伯父说,曾奶奶还给曾爷爷的兄弟,嫂子这些欺负,可以说过得真的很难,现在这也算解脱了吧。
对着曾奶奶的棺材,李健君没有哭,也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烧了二捆冥币,烤的脸都有点疼了,李健君才退下去在长椅上坐着。
大概晚上十点多,爸妈还有伯父伯母也赶了回来。三公公跟四公公说不用急,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的,你们回来了就先休息一下,现在计划二十一下葬,公堂帮忙做事的都已经安排好了,办丧礼的人也请好了,钱我们先垫出去,等结束后再算账,你们明天按我们说的做就行,其他的不用担心。
这点就不得不说老家的互帮制度,虽然都是大塘村,不过不是一个队的,所以规矩不一样。像外公那边,外公去世了都是自己操办,很费心。曾奶奶这边,则是互助原则,加上外公那没公堂,曾奶奶这有,所以办起来快速又省心。曾奶奶这边队长会专门安排红白喜事这些,需要啥,要买啥,做什么,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像三公公说的,就算李健君爸妈他们不回来,这丧礼也能办的风风光光,只要事后算账就行。除了做事有人安排,做事的人也是相互的。比如说,一个队的,谁家办红白喜事,那其他人家,每家要派出一个代表,来帮忙做事,比如洗菜炒菜洗碗等。这样不管谁家出事,都能有条不絮的进行,而且节约了不少人工钱,毕竟你要是把这包给别人,那最少二万多。像平时,李健君爸妈还有伯父伯母都在广东做事,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就都是爷爷去帮忙做事。
曾奶奶的葬礼在五天后,李健君其实也没什么事情,照常上课下课,真正有事也就是守灵那天罢了。爸妈他们则帮忙准备一些酒席的东西,看墓地这些。到了农历二十一,李健君下午上完课才到的曾奶奶家,曾奶奶丧礼选在老屋的。这是很有年代感的瓦房了,以前祖上还是县令时留下的祖宅。像爷爷,三爷爷四爷爷他们都是这里长大的,不算太大的祖宅现在属于五家人分。其他几家另外建了房子,已经搬出去住,爷爷跟曾奶奶因为没有能力建新房,所以就一种住在这祖宅,祖宅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年久失修,大堂下雨天就会漏水,住人的厢房也有点漏水。这里还得多亏曾奶奶之前到处堆满荆棘,披头散发的躺地上大哭,还把臊水都倒附近,才让超生的李健君家没有被打掉房子,不然怕是跟外婆家下面那家一样,房子都被打掉一半。
李健君跟父母伯父他们则住在二姑婆家,因为这祖宅太老了,住不下多少人,加上风评不好,所以伯母跟李健君妈妈都不想住祖宅,就住的二姑婆家。按李健君他妈的说法,就是这房子不兴。在这房子住的人都人丁不兴旺,而且运气不好。比如三爷爷家,搬出去才生了四个儿子。四爷爷家直接不孕不育。自己爷爷家,也太爷爷被抓去当兵没回来了,爷爷又只有二个小孩就老婆死了,所以觉得这房子不祥。
祖宅大堂还算宽敞,比起之前外公去世在二舅家那狭窄的大厅里面追悼转圈跪拜,这次还得好不少,而且由于人丁稀少的原因,来的亲戚也不是很多,哭丧一个小时不到就结束了,可以说省事很多吧。至于迎接抬盒,也只有一个,就大姑婆跟二姑婆一起一个抬盒。按照习俗,这抬盒是嫁出去的女儿,孙女,侄女等女性寄的,一般是一个女儿或者姐姐妹妹单独一个,孙女则看自己心意,像姑姑侄女这些则一般是多人一个。曾奶奶没有女儿,孙女,曾孙女又还小没嫁出去,所以就只有大姑婆二姑婆一起寄了一个抬盒。像外公去世那会,整整有七个抬盒,所以曾奶奶这就显得特别寒酸。这点也一直让伯母耿耿于怀,觉得爷爷这边人丁太少了,做啥都不大气。
到第二天早上,曾奶奶顺利出殡。这里不得不说,曾奶奶的墓地选的真的又偏僻又难找,这也导致后面爷爷去世后,曾奶奶的孙子也就是李健君爸爸,找错了墓地,祭拜错了人。然后隔年,曾奶奶的孙媳妇跟曾孙,又因为大孙子没回来,找不到墓地,没有进行祭拜,简直不要太无语,当然,这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到了晚上,开始对账,算花了多少钱,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是李健君的妈妈因为在给女儿洗澡,所以不知道,等李健君妈妈知道走到三爷爷家时,李健君的爸爸已经跟伯母他们已经算完账,李健君妈妈只能算了。
回到家后,李健君的便宜老爸还在三爷爷家跟亲戚他们聊天,李健君的妈妈忍不住向李健君吐槽,虽然她觉得跟一个七岁的小孩说这些好像也不懂。
按李健君妈妈的说法,他伯母家很巧。比如这丧礼,李健君爸爸跟伯父二家一起办,出的钱也平分,可是李健君伯母却用采购瓜子这些的名义,买来后有部分她们自己家用了,算账却算到公账上,这就导致李健君家等于白白出了这里一半的钱。接着又说之前李健君爸爸买的伯父的摩托车也是,本来就不好的摩托车,还500卖给李健君爸爸的,要是李健君妈妈,最多300不能再多了,500都快可以买新的了。本来买贵了就算了,那摩托车还过一二周又坏一次,半年多就修都修了三百多去了,还不如买新的。
接着又说到了拖拉机,本来伯父二千没人要的拖拉机,李健君老爸又买去了。虽然说不用一次性给二千,可是这钱总归要给的,也就李志海那死人,蠢得要死,净做亏本买卖。李健君妈妈骂了一阵子李健君的老爸后,心情好多了,也就不想这些了,还说别跟别人说这些,不然会闹矛盾,自己知道就行了,吃点亏就吃点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总比大姑婆二姑婆家为了地吵的不可开交要好。像李飞(李健君的堂哥)的大舅跟二舅,就是因为地的事情,差不多老死不相往来。但凡李飞大舅在的,李飞二舅家就不来。比如李健君伯母家请客吃饭,大舅来了二舅就不来,二舅来了大舅不来。两家的房子大概就是斜对面几十米,不过都不来往的,过年都不带拜年的那种。不过两家的小孩还好,还算偶尔一起玩,只是父母这一辈不相往来。对此李飞外婆也没啥办法,劝了几次都没用,只能就此作罢。
听到这些以前李三女没对自己讲过的事情,李健君第一反应就是,八卦真多。。。第二反应才是,不就是一点地的事情吗,说白了还不是钱,为了点钱至于吗?完全忘了自己现在是个一块钱都拿不出的穷光蛋,兼穿越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