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地球日之后,地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德哥尔摩,城郊地区。
由于地球国际建国以后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大规模吸收计划,原本在核冬天散去后便常常出现“无雪之冬”的北欧地区也恢复了它的凉爽,10月上旬,就已经能在有些阴沉的天空中看见飘落的雪花。
“学姐,先别把头发上的雪拍掉啊。”
“让我拍张照先。”
“你现在的样子真的很像是雪精灵欸。”
哈莉森看着赵玉衡做出拍照手势,准备启用义眼拍摄功能的样子,半是好气,半是好笑地说:“我们来这儿,是请派恩博士出山的,不是让你拍女孩子的。”
不过,哈莉森还是站在原地,直到赵玉衡像是拍好的样子才继续向二人的目的地走去。
“到了。”
哈莉森在一座有些老旧,却被打理得十分整洁,还附带着一片庭院的小别墅门前停下了脚步。
“真没想到,现在还有人,会住在这种独栋小别墅里。”
赵玉衡看了一眼远处整齐规划的居住区,回想起那些装修精致的楼房内部一间间宽敞舒适的公民个人房,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派恩喜欢种老式的建筑风格而已。”
哈莉森一边解释,一边按下庭院门的门铃。
“您好?派恩博士?”
No reply.
“不……不在家?”
哈莉森有些苦恼地拍了拍自己头发上的雪,“不是约好了这个点吗?他人呢?”
“小哈,小衡。”
苍老又平和的声音在二人的身后响起。
“派恩博士?”
哈莉森和赵玉衡转过身,看着那个带着冬帽,头发花白,颇有几分爱因斯坦气质的老者。
“您刚回来?”赵玉衡问道。
“不,小衡,我从刚刚就一直在你们身后。”
“呼,年轻人,真有活力啊。”
想起自己刚刚对哈莉森的举动,被这位可以算是自己老师的老师的老者看见,赵玉衡原本被北欧的冰冷空气冻得发凉的脸都不由得烫了起来。
“不过,小哈,你们俩,找我这个糟老头子是要做什么呢?”
“因为您在半个月前公布了对地平线失事事故的理论计算。”
“你说的是……咳咳……”
派恩突然开始猛烈地咳嗽了起来,把赵玉衡和哈莉森吓了一跳。
“这人工肺的气管好像不怎么适应北欧的气候……我没事,,只是过几天要去医院看看。”
“咱们进屋聊吧?”赵玉衡提议道。
派恩打开庭院门,三人走进派恩的家中。
派恩的小别墅内就像它的外观一样古朴而略显老旧,甚至有着诸如壁炉,留声机之类看起来年代感十足的家具。虽然壁炉使用的燃料是沼气,而留声机则是蓝牙式的。
派恩招呼两个年轻人在沙发上坐下,点燃壁炉,随后,在自己的安乐椅上躺下了。
“好,我继续说了。”
派恩捋了捋自己的乱发,继续道:
“其实那篇文章,是一份警告。”
派恩看向哈莉森的目光由慈爱转为严肃,“小哈,大质量的单体奇异夸克核心,是一条死路,你们要是真想造超光速飞船出来,就别再这么干了。”
“原因,我想我解释得已经够清楚了。”
“临界质量。”
哈莉森回答道。
“100吨量级的奇异夸克物质,再往其中注入反物质的话。很容易达到让奇异夸克物质的强力-引力转化失控的临界点。”
“届时,由于链式转化的持续进行,超空间核心会变成一颗引力炸弹,那个物理过程就像是……”
哈莉森手中拿着的几张稿纸微微发皱,“超新星爆发。”
“唉,如果……”
派恩望向阴沉沉的天空.
连绵的乌云在白天会遮挡太阳,在夜晚,则会遮挡星空。
“我当时能早点发现这个链式反应,普洛特……”
派恩沉痛地闭上眼睛,不再絮絮叨叨往事。
“派恩博士,我有一事相求。”
您愿意成为地平线计划的理论部门顾问吗?”
“你这丫头,”派恩看着哈莉森脸上的神情,“一开始就是奔着这个来找我的?”
“那是当然,”哈莉森毫不否认。
您年事已高,身体条件肯定不允许您直接在实验室参与工作。”
但是,地平线计划现在实在缺人,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也作为老爹的老师和朋友,将您轻易放弃,也着实可惜。”
“所以,”哈莉森将那份写满了计算过程的稿纸双手递出,“您的意见是?”
接过稿纸,派恩看着其上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额头上的皱纹越发深了起来。
“这是根据实验星舰黑匣子里的数据算出来的超空间核心内聚过程,但是我们用自原始数值和您那篇文章对照之后发现,实验星舰的强力-引力耦合功率离启动链式反应的临界值还……”
“我会给你们提供科学顾问。”未等哈莉森说完,派恩已经抬起头,“你们回太空以后,把黑匣子的原始记录,全部展示给我。”
“嗯……好的。”
其实我也没想到您会答应得这么干脆。”
“想见证新物理的诞生,可不能太早退休哦。”
派恩爽朗地笑了笑,“孩子们,聊这么久,渴了吧,我给你们泡壶茶?顺便,烤点鱼吃?”
AD2292年,10月11日,“伊甸之圆”星环空间站,“奇迹赤道”粒子加速器撞击室监测站。
“奇迹赤道”的撞击室,这个直径达到10千米的巨大撞击空间,见证了第一滴奇异夸克物质的诞生,见证了弦力学作为“大统一理论”的确立。它是地球国际历史上最庞大的大科学装置“奇迹赤道”的末端组件,已经与支撑这整个装置的“伊甸之圆”一起,在距离地表3.6万千米的高度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
但岁月并没有让这台巨大的实验仪器和与之配套的舱室变得老化落后,反倒是多次对加速通路,供能系统,对撞室探测元件等组件的大规模升级,让“奇迹赤道”始终保持着地球国际最先进科学实验设施的位置,并且一直不停地产出着改变地球文明对自然界基本规律认知的成果。
对撞室监测站的落地舷窗前,十几个巨大的信息窗口显示着加速器的各种运行参数和数据解析进度,信息窗口下方略显复古的LED显示器上,则是缩小版的与那些窗口相同的各种参数和图像。
“又是哪个家伙把全息显示器打开了……真的是,很耗电的。”
站在那些显示器前,留着一头橙色短发的女孩扶了一下作为访问终端的眼镜,那些巨大的窗口转瞬间便消失不见。
“喔,小萤,你在啊。”
“欸?”橙发女孩被背后的声音吓了一跳,连忙转过身,然后,和自己熟悉的蓝黑发少女撞了个满怀。
“哈莉森酱?你来这里干什么?”
“当然是找整个EISA最了解奇异夸克操控技术的汤川萤小姐啦。”哈莉森看着橙色短发的少女,直白地说出来意。
“还有我哦,萤萤。”赵玉衡的声音从一旁泛着白色雾气的量子计算机机箱边走出。
“怎么衡衡也来了?这是要准备开校友会吗?”
“不是的啦。”赵玉衡走到了汤川萤身边,“哈莉森学姐应该给你发过消息的吧,我们,正在重组地平线计划。”
“欸……哦哦我记起来了。”汤川萤看着二人,一脸地顿悟地拍了拍自己的小脑袋,“不过你们怎么提前来了啊?”
“正好赶上了一班到奇迹赤道控制中心的NS-2287而已。”
赵玉衡摊了摊手,“你可以永远相信斯普特尼克设计局。”
NS-2287,是地球国际通勤运输型空天飞机的代表作,仅仅靠着可在进气式喷气涡轮模式和等离子火箭模式切换的聚变发动机,就能实现行星地表与同步轨道之间的高速通勤。
“这样啊,那你们想拜托我做什么呢?”
“不难,从海王星那里带个东西回来。”赵玉衡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份资料传到了汤川萤的终端上。
看着自己眼镜上显示的资料,汤川萤的脸上浮现出些许为难的神色,但随即便打了个响指,“你们还真是找对人了,这个活很有趣,我接下啦。”
“把100吨奇异夸克从海王星带回地球,”她看着资料中的那张照片里,星光被扭曲的小小区域,继续道,“还真是个麻烦事,需要的东西挺多的。”
“没那一粒奇异物质贵的。”哈莉森回答道,“资源不是问题,100吨奇异物质可是好大一笔公共财产,没人会不同意把它拿回来。”
“好吧好吧,上了你们的贼船了。”
汤川萤朝着哈莉森伸出手,“毕竟,我还这么年轻,总不能在奇迹赤道的加速系统调一辈子的引力子激光发射阵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