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俅坐等杨光华的时候,杨光华还在跟皇城司的中级官员们谈话。
前一天下午,他已经跟高级官员们谈过。他想通过这次谈话,摸清皇城司的底,尤其是官员们的心态和期望。应该说谈话的情况,是令他满意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作为皇城使,下一步应该重点做些什么?怎么做?
他认为,最急迫的就是,扭转当前这种不受皇上待见、大家都因此消沉、怠工、无所事事的状况。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才能激发起全司官员的斗志和积极性,不仅重振皇城司的雄风,还会大力提升皇城司的地位和影响力,把皇城司打造成朝廷的一支利剑,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所谓应有的作用就是:皇上心目中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杨光华自己需要的强大力量。
其实,徽宗之所以不待见皇城司,既有徽宗的原因,也有任忠义的原因。
从徽宗的角度说。他本就没有当皇上的思想准备,也缺乏帝王素质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禀赋素养,即位后临时抱佛脚,现学现卖,而这种恶补大补式、夹生饭式的快速学习,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深入性和贯通性,导致他少学漏学、少掌握许多东西。至于帝王意识、帝王思想、帝王心机、帝王权术、帝王手段和帝王手腕,他仅学到一点点皮毛,即使皮毛也是支离破碎的。特别是他的那种文学艺术天性、玩乐享受禀性,致使他对学习帝王所需知识、和提升帝王能力既不感兴趣,也没多少动力。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他直到亲政后仍有许多帝王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具备、帝王该做的事情不能做也不想做不愿做。象皇城司这种他不感兴趣、并且觉得对他没有好处的单位,他不了解不清楚,就不难理解了。
从任忠义的角度看,他自恃皇亲国戚、先帝的大舅哥,又是执掌皇上最器重、最仰赖、最重要部门的最高长官,就认为徽宗帝必定高看他一眼、即使他有点缺点错误徽宗帝也不会、不敢拿他怎么样。由于这种心理作祟,徽宗登基后他就一直等着召见,却迟迟不见动静,长达半年多,皇城司就象被遗忘了一样,渐渐地沦落成了边缘单位,皇上不理,别人不敢问也不能问。而在徽宗亲政后,受到太后的指点和提醒,徽宗才召见任忠义,却令任忠义觉得跟凉白开一样,没滋没味没意思,并且明显感觉到,徽宗此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单位,也不知道皇城司是干嘛的,尤其是新皇第一次召见,就让他凡是到垂拱殿,都要先经杨光华同意才能觐见皇上。从此任忠义就不再去觐见皇上,有情报或者有需要向皇上汇报的事项,就上书面奏章。也正是任忠义的这种消极做法,使得徽宗始终没有主动认真地考虑过,皇城司的地位作用等问题。皇城司逐渐成为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无足轻重、半死不活,存在感很低的真正边缘单位。
杨光华非常清楚一点:皇上让他担任皇城使,皇上不重视皇城司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同时,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便利条件,皇上与皇城司关系疏远的问题也自然得到解决,关联度会快速提升,皇上对皇城司的关心和倚重也都会快速升温。
有了上述两大前提条件,皇城司上下存在感、自尊感自会快速提升,重振皇城司雄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此,杨光华充满信心。剩下的就是人的问题,也就是要通过调整优化人员结构,对现有人员优胜劣汰,调入人才充实队伍。如此一来,皇城司的振兴雄起就指日可待了。
杨光华跟官员们边谈边征求意见建议,每个人都是意犹未尽的感觉,都对这样的谈话大呼过瘾,因此都能敞开胸襟、直抒胸臆。
直到距午饭还有半个时辰,杨光华才急匆匆的回到了垂拱殿。他这样放手的离开垂拱殿,还是第一次,所以一进大殿,就先问杨戬:“怎么样?皇上没有重要事吧?”
杨戬摇了摇头,又用手指了一下高俅,那意思是说,他在等你。
杨光华笑了笑,这才对高俅拱了拱手,高俅坐着并没起身,只是拱了拱手。
按照官员命相见的礼仪,高俅这样回礼是不妥当的,他应该站起来向杨光华作揖才是。杨光华看在眼里,知道高俅是被徽宗宠惯了,也是对朝廷礼仪不太明白,所以并没在意。
杨光华快步走到徽宗的近前,轻轻说了一声,“皇上,臣回来了。”
徽宗依然在研究他的书帖,头也没抬,只说了一声:“哦,高俅在等你呢。先解决他的事吧。”
杨光华这才回到自己位子上坐下来,往前探了探身子,很是和蔼的说:“高太尉,你找我吗?”
高俅转过身来干笑一下说,“啊,是啊,我等了你半个上午了。”
“噢,不好意思啊,让你久等。我跟中级官员们谈话,谈得太尽兴,把时间忘了。不知高太尉找我,有何事啊?”
“本来我是要找皇上的,可是皇上给我说,我所有的事找你就行。这不,我就在这儿等着。是这样啊,你看我到殿帅府当这个太尉,有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知道你皇城司那边有没有这种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就在高俅坐等杨光华的时候,杨光华还在跟皇城司的中级官员们谈话。
前一天下午,他已经跟高级官员们谈过。他想通过这次谈话,摸清皇城司的底,尤其是官员们的心态和期望。应该说谈话的情况,是令他满意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作为皇城使,下一步应该重点做些什么?怎么做?
他认为,最急迫的就是,扭转当前这种不受皇上待见、大家都因此消沉、怠工、无所事事的状况。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才能激发起全司官员的斗志和积极性,不仅重振皇城司的雄风,还会大力提升皇城司的地位和影响力,把皇城司打造成朝廷的一支利剑,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所谓应有的作用就是:皇上心目中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杨光华自己需要的强大力量。
其实,徽宗之所以不待见皇城司,既有徽宗的原因,也有任忠义的原因。
从徽宗的角度说。他本就没有当皇上的思想准备,也缺乏帝王素质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禀赋素养,即位后临时抱佛脚,现学现卖,而这种恶补大补式、夹生饭式的快速学习,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深入性和贯通性,导致他少学漏学、少掌握许多东西。至于帝王意识、帝王思想、帝王心机、帝王权术、帝王手段和帝王手腕,他仅学到一点点皮毛,即使皮毛也是支离破碎的。特别是他的那种文学艺术天性、玩乐享受禀性,致使他对学习帝王所需知识、和提升帝王能力既不感兴趣,也没多少动力。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他直到亲政后仍有许多帝王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具备、帝王该做的事情不能做也不想做不愿做。象皇城司这种他不感兴趣、并且觉得对他没有好处的单位,他不了解不清楚,就不难理解了。
从任忠义的角度看,他自恃皇亲国戚、先帝的大舅哥,又是执掌皇上最器重、最仰赖、最重要部门的最高长官,就认为徽宗帝必定高看他一眼、即使他有点缺点错误徽宗帝也不会、不敢拿他怎么样。由于这种心理作祟,徽宗登基后他就一直等着召见,却迟迟不见动静,长达半年多,皇城司就象被遗忘了一样,渐渐地沦落成了边缘单位,皇上不理,别人不敢问也不能问。而在徽宗亲政后,受到太后的指点和提醒,徽宗才召见任忠义,却令任忠义觉得跟凉白开一样,没滋没味没意思,并且明显感觉到,徽宗此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单位,也不知道皇城司是干嘛的,尤其是新皇第一次召见,就让他凡是到垂拱殿,都要先经杨光华同意才能觐见皇上。从此任忠义就不再去觐见皇上,有情报或者有需要向皇上汇报的事项,就上书面奏章。也正是任忠义的这种消极做法,使得徽宗始终没有主动认真地考虑过,皇城司的地位作用等问题。皇城司逐渐成为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无足轻重、半死不活,存在感很低的真正边缘单位。
杨光华非常清楚一点:皇上让他担任皇城使,皇上不重视皇城司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同时,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便利条件,皇上与皇城司关系疏远的问题也自然得到解决,关联度会快速提升,皇上对皇城司的关心和倚重也都会快速升温。
有了上述两大前提条件,皇城司上下存在感、自尊感自会快速提升,重振皇城司雄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此,杨光华充满信心。剩下的就是人的问题,也就是要通过调整优化人员结构,对现有人员优胜劣汰,调入人才充实队伍。如此一来,皇城司的振兴雄起就指日可待了。
杨光华跟官员们边谈边征求意见建议,每个人都是意犹未尽的感觉,都对这样的谈话大呼过瘾,因此都能敞开胸襟、直抒胸臆。
直到距午饭还有半个时辰,杨光华才急匆匆的回到了垂拱殿。他这样放手的离开垂拱殿,还是第一次,所以一进大殿,就先问杨戬:“怎么样?皇上没有重要事吧?”
杨戬摇了摇头,又用手指了一下高俅,那意思是说,他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