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拐子的嘛!阿姐还抓过拐子的。”瑾行拽紧了瑾言的手,老老实实走在几人中间。
“看那边!阿姐,那里在猜灯谜!”瑾玉趴在巧姨的肩头,指着前方的灯棚。
“走,瞧瞧去!”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花灯下坠着小纸条。
瑾音眼睛一亮。
元宵节,更确切的说,在古代被叫做上元灯节。街市如沸鼎,花灯不夜时。
瑾音带着弟妹穿梭于花灯之间,学着他人的模样,取下一张纸条,打开一看: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瑾言一见便笑了。
瑾音思索片刻,心中也有了答案。
“巧姨呢,知道吗?”瑾音念了遍谜题。
巧姨迟疑片刻,问道:“是,同甘共苦?”
瑾音笑盈盈的点头,将纸条塞到她手中:“巧姨可真厉害!喏,收好,咱们待会去报谜底,领花灯!”
几人在其中穿梭良久。
有些灯谜简单,瑾行瑾玉也能轻易答出来。
有些谜题却不容易,瑾音几个绞尽脑汁都猜不出来,便又放了回去。
前方高台之上,有人打擂对灯谜,引得行人围观驻足。
瑾音好奇的凑过去观看,只见台上站着一容貌俊美,身材颀长,身披绣着金线的暗色大氅的少年。
他左手执羽扇,拂于身后,右手提着一盏精致小巧的琉璃宫灯,神色倨傲,垂目扫过围观群众,道:“若有人出的谜题,某答不上的,这盏琉璃灯,某愿奉上!”
呵,好大的口气,这人得对自个的才学多自信,方说出这道话来!
瑾音原本只是凑个热闹,这下子,彻底不想走开了。
众人一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不,台上的少年公子话音才落,台下就有人开口:“小公子,你可说话算话?”
华服少年点头:“自然!”
当即,那人便上了台,道:“我有一题,身体细长 兄弟成双 光爱吃菜 不爱喝汤。”
“筷子。”
少年面无表情,吐出两字。
“这三岁小孩都能猜出来吧!换一个换一个!”台下百姓起哄。
男人抓着头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尴尬地走下台去。
冲着那盏琉璃宫灯,上台出谜题的人络绎不绝,那少年不超过三秒,便轻松吐出谜底。
本来吧,前面上台的人,出的谜题还算正常。可不知什么时候,画风逐渐奇怪。
例如现在,台上一个二十几岁的汉子连出几个谜题,均未难住少年。汉子急了,灵机一动,大声嚷嚷:“茅坑里跳高!”
少年先是一愣,瞬间脸都黑了,不欲搭理他。
汉子哈哈直笑,得意地说:“小公子,答不上来了吧!”
少年咬着牙,说了句“过分!”,便让小厮将人哄下去了。
他环顾台下,视线正同瑾音对上。
瑾音被什么“小刀划口子-开了眼了”、“厕所里点灯-找死”“死人放屁-阴阳怪气”……等等,诸如此类稀奇古怪的谜题,不对,更确切地来说,应当是通俗俚语,逗得嘎嘎直笑。
真是高手在民间呐!
也难为台上的少年,明明是个高雅风流的读书郎,偏偏被这些谜题搞得灰头土脸。不过这少年也蛮厉害的嘛,雅的俗的谜题,统统都给答了出来。
瑾音一对上少年的目光,便想到他刚才答题时的狼狈样子,又忍不住弯了双眸,控制不住的大笑起来。
少年才舒展开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他盯着瑾音,眯了眯眼,忽的一笑,修长的手指指向她:“这位小兄弟,见你笑的这般开怀,想必心里有了谜题,可愿上台挑战?”
瑾音也黑了脸,什么小兄弟?什么小兄弟!年纪轻轻眼神就不好了!
“小兄弟,上去上去!”周围的人纷纷看向瑾音,起哄大叫。
“加油,加油!”瑾行和瑾玉攥着小拳头,高高举起。
瑾言一脸戏谑,笑着道:“阿兄,我相信你,可以的!”
等等,她没说要上台啊!
在弟妹、巧姨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的簇拥下,瑾音脑子一热,翻身跃起,稳稳落于台上。
少年眼中闪过惊讶,转瞬恢复如常。他抬了抬下巴:“出题吧。”
瑾音还未说话,他又加了句:“不可出哩语。”
“成!”瑾音差点没憋住笑,忍了忍才绷住表情。
“若是你难不倒我,这灯,你出五十两,买下。”少年似笑非笑的看向瑾音。
台下一时炸了锅,不少人冲着瑾音喊:“小兄弟,赶紧下来,别和他玩,这人想坑你嘞!”
瑾音盯着对方的眼睛,表情逐渐认真起来。想了想,她也笑了,回了句:“好!”
这富家小公子,刚刚受了窝囊气,逮着在她身上发呢。
对灯谜,她确实不行。可是出谜题,她在行啊!她就不信,前世那些古代大诗人的谜题,他能这么轻易对出来?再不济,她还有脑筋急转弯嘞!
她清了清嗓子:“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打一动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我知道,有拐子的嘛!阿姐还抓过拐子的。”瑾行拽紧了瑾言的手,老老实实走在几人中间。
“看那边!阿姐,那里在猜灯谜!”瑾玉趴在巧姨的肩头,指着前方的灯棚。
“走,瞧瞧去!”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花灯下坠着小纸条。
瑾音眼睛一亮。
元宵节,更确切的说,在古代被叫做上元灯节。街市如沸鼎,花灯不夜时。
瑾音带着弟妹穿梭于花灯之间,学着他人的模样,取下一张纸条,打开一看: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瑾言一见便笑了。
瑾音思索片刻,心中也有了答案。
“巧姨呢,知道吗?”瑾音念了遍谜题。
巧姨迟疑片刻,问道:“是,同甘共苦?”
瑾音笑盈盈的点头,将纸条塞到她手中:“巧姨可真厉害!喏,收好,咱们待会去报谜底,领花灯!”
几人在其中穿梭良久。
有些灯谜简单,瑾行瑾玉也能轻易答出来。
有些谜题却不容易,瑾音几个绞尽脑汁都猜不出来,便又放了回去。
前方高台之上,有人打擂对灯谜,引得行人围观驻足。
瑾音好奇的凑过去观看,只见台上站着一容貌俊美,身材颀长,身披绣着金线的暗色大氅的少年。
他左手执羽扇,拂于身后,右手提着一盏精致小巧的琉璃宫灯,神色倨傲,垂目扫过围观群众,道:“若有人出的谜题,某答不上的,这盏琉璃灯,某愿奉上!”
呵,好大的口气,这人得对自个的才学多自信,方说出这道话来!
瑾音原本只是凑个热闹,这下子,彻底不想走开了。
众人一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不,台上的少年公子话音才落,台下就有人开口:“小公子,你可说话算话?”
华服少年点头:“自然!”
当即,那人便上了台,道:“我有一题,身体细长 兄弟成双 光爱吃菜 不爱喝汤。”
“筷子。”
少年面无表情,吐出两字。
“这三岁小孩都能猜出来吧!换一个换一个!”台下百姓起哄。
男人抓着头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尴尬地走下台去。
冲着那盏琉璃宫灯,上台出谜题的人络绎不绝,那少年不超过三秒,便轻松吐出谜底。
本来吧,前面上台的人,出的谜题还算正常。可不知什么时候,画风逐渐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