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西风休住,冬雪暂止。
容婉芸抱着四岁的温临清悄悄走进偏院,身后跟着侍女沫儿。
“清儿,记得娘刚在屋里和你说的话。”容婉芸轻轻用手捏了捏温临清的脸颊。
“嗯……”
温临清抬起两只小手捂住自己的脸,嘟着嘴把头埋在容婉芸的脖颈里。
听说府里来了个“姐姐”,他又怕生又好奇,不知自己将会面对什么。
一旁的沫儿嘴角上扬,她的心里也很期待,毕竟这些年来,将军府里一直只有温临清一个孩子,眼下又来了一个孩子,往后将军府里想必不会冷清了。
“沫儿,晚些时候让人再弄些炭火到她们那里,今夜里会变凉不少。”
“是,夫人!”
偏院外,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
玄音正在为温汝韵梳发。
温汝韵坐在镜桌前,双手乖巧地放在双膝上,嘟着嘴巴看着铜镜里忙活的玄音。
“玄音,你好厉害啊~”
“小姐为何这么夸我?”
“因为你会给我梳发,还能帮自己弄,你能不能以后教教我,这样等我长大了,也能帮你梳发。”
玄音听着温汝韵的话,心里甜滋滋的,嘴角的笑意映射在那面铜镜里。
“玄音,等会我们可以一起踢毽子么?”
“当然可以,小姐,不过你要穿戴好出去,今日怪冷的。”
“好,我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吱呀——”
房门被缓缓推开。
温汝韵偏过头去,一眼就瞧见了容婉芸怀里的那个男孩。
他也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向她。
“要梳什么样式呢?”容婉芸将温临清放下,轻轻地推着他走近温汝韵,“清儿,和汝韵姐姐问安。”
温临清侧身牵住容婉芸的下摆,抿着嘴,怯怯地望着温汝韵。
“夫人。”
玄音起身作揖,温汝韵转过身来,歪着头打量着温临清,伸出手与他示好。
温临清起先有些忸怩,慢慢地挪步,在容婉芸和玄音、沫儿的注视下,伸出小手握住了那只手。
“汝韵姐姐……好……”
“嗯……你好啊。”
容婉芸摸了摸温临清的头,笑着说道:“韵儿,往后在这府中,他便是你的弟弟温临清,我是你的干娘,你的干爹叫温君亦,这是照顾临清的侍女沫儿。”
温汝韵点了点头,努力记住容婉芸的话。
弟弟叫临清,这是干娘和沫儿姐姐……
“这是梳丱发吗?”容婉芸轻轻握住温汝韵的一股头发,柔软的发丝在手中微微垂下。
“是的,夫人。”玄音回想起平日里都是小姐的阿娘亲手为小姐梳发,自己没能来得及学几个发式来照顾小姐,心中有些失落与遗憾。
“让我来给韵儿梳双平髻吧,出闺前和我娘学了不少,只可惜之前膝下无女,不过现在可以学以致用了。”
玄音起身走到一旁,容婉芸走到温汝韵的身侧,拿起木梳将发顶平分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环,相对垂挂于两侧,又轻轻地牵扯,调试位置。
“谢谢夫人。”温汝韵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向容婉芸作揖以示感谢。
“夫人的手真是灵巧。”玄音看着灵气十足的温汝韵,不禁嘴角上扬,眉眼弯弯,刚才的失落一扫而空。
“不,是脸衬发,韵儿长得标志,下回我再来试试别的。”容婉芸笑着用手轻轻地捧起温汝韵的小脸,左右端详。
“夫人,该赴宴了。”沫儿牵着温临清的手,算了算时辰,“马车已经备好了。”
“好,临清就先留在这里陪陪汝韵,沫儿随我走吧。”容婉芸走到温临清面前,蹲下身子轻捏了他的脸蛋,温柔地嘱咐道,“娘先去参加你爹爹的庆功宴,你在这里要乖乖的哦,我们过来之前可是约定好了。”
“娘~”
温临清一见二人要走的态势,心里忽的惶惶不安起来。
他小跑追着容婉芸和沫儿,带着哭腔举着小手想要拉住容婉芸的衣袖:“娘,不要走~”
温汝韵跳下木凳,也跑了出去。
玄音赶忙跟了过去,看着两个孩子一前一后地跑向偏门。
可是温临清的小步子怎么会赶得上容婉芸和沫儿呢?
“嘎吱——”
沫儿将木门缓缓合上,并且带上锁,陪同容婉芸离去。
小小的温临清站在高高的木门前,双手拍打着门,委屈地嘟着嘴,泪水在眼圈里打转。
下一刻,他的泪水就要呼之欲出,却被身后传来的声音打断了——
“我们一起玩吧。”
温汝韵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轻轻拉住温临清的衣袖一角。
“……”
温临清怯怯地看着眼前的温汝韵,微微退后了一步。
“我们可以和玄音一起玩踢毽儿。”温汝韵走上前一步,举起手中五彩斑斓的毽子,她看到温临清的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我想玩!”一听到这儿,温临清抬起头来,将刚刚的难过抛之脑后,没有哪个孩子可以拒绝踢毽儿的快乐。
温临清蹦蹦跳跳地跑向温汝韵,他自出生来就是家里的独子,身边也只有沫儿和娘亲陪伴他,一直想着娘亲能给他生个弟弟妹妹。
如今有了个年龄相近的姐姐一起玩耍,心中的快乐难以言喻。
“小姐慢些跑!”
“公子小心!”
“二位小心脚滑!”
玄音看着两个孩子起先在院内你追我赶,雪地上留下交错的小脚印让她晃了眼;而后温汝韵和温临清拿着毽儿相互比赛,虽然只能踢上几脚,但也玩得不亦乐乎。
玄音看着毽儿被高高地抛起,她的心也随着它高高地悬起。
她在温临清身边看护着,生怕他一个不小心摔在雪地里,温汝韵还有衣裳可以换洗,可温临清没有啊。
玄音无奈地望了望放晴的天空,心中不时地期盼着容婉芸能早些回来。
“我赢了!”温汝韵骄傲地举起毽子,朝着温临清喊道。
“再来!”温临清不服气地接过毽子,抬脚奋力地踢了起来,“姐姐,让让我,好不好……”
偏院内时不时传来孩童们的欢笑声,而摆设在沐王宫外郊的接风宴上同样是觥筹交错、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