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家宅子,薛蟠像得了赦免的犯人一样,长长舒了口气。
“哎呦,这一个月可把我累坏了。”你们赶紧把宅子打扫出来,我要好好歇歇。
一群下人搬东西的搬东西,打扫的打扫。宝钗先找出了账本,继续和薛姨妈商议家中生意。
“母亲,咱家在金陵有十来家铺子,可否都迁入京城?”
“当铺,寿材铺,香料铺,药铺这几家都是大生意,一定要在自己眼下,其它的……再说吧。”薛姨妈素来不善经营,一提到家中生意就挠头。
“母亲,我查了账目,金陵的绸缎庄和茶叶铺都亏损严重,可还要开下去?”宝钗将一本账本递到薛姨妈面前。
“唉,你父亲在世时,这两家生意都挺好,定是底下人欺咱们孤儿寡母,偷偷贪了不少。”
宝钗暗自长叹一声,皱了皱眉。
自从父亲去世,家中无人主持,日渐式微。就算自己能代母管家,可终究要嫁出去,管一时管不了一世。看来,只能靠自己博个前途,也让母亲沾光。
黛玉一家到了京城的府邸,只见宅子早已被打扫完毕,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林如海正诧异,管家就来报信,太仆寺少卿前来拜访。
“下官叩见林大人。”太仆寺少卿见了林如海,连忙跪下磕头,“下官听闻林大人来京赴任,于是命人将府邸修缮打扫,林大人可还满意?”
林如海怔了一下,连忙说道:“有劳了,快快平身。”
“大人太客气了,为大人做事,是下官的福气。下官还备了些礼品,不成敬意,望大人笑纳。”太仆寺少卿说完,便唤下人端来几个匣子,一一打开,只见里面是各色瓷器珠宝。
“免了免了。”林如海拒绝了礼品,命人将太仆寺少卿送走。
不到半天时间,林家来了三四拨人,无一例外是送礼巴结的,都被林如海请出。
“夫君,你刚到京城,就这般刚正耿直,会不会得罪人。”贾敏忧心忡忡道。
“别看兰台寺大夫表面风光,暗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来拜访的人,谁知他们是什么心思,万万要小心谨慎。”
林如海又看了看自己卧房的家具,竟然都是上好的黄花梨木,整套下来要几千两银子。
“明天将这些桌椅橱柜全都给少卿大人送回去,小心别磕碰了。”林如海对下人吩咐道。
“一个四品少卿,一年俸禄不过几百两银子,今日却送来如此贵重的家具和礼品,可见他银子从何而来。”
黛玉正在后宅选闺房,绕了一圈,到了东北角,只见有个小院子,牌匾上书“芳草斋”,屋檐下摆着几盆水仙,香气四溢。
院子墙脚还栽着几株形态各异的梅花,一个老嬷嬷,正那些剪刀剪枝。
黛玉走进了院子,老嬷嬷看到两人,连忙放下剪刀,上前问安。
“老奴见过姑娘。”
“你是何人?”黛玉问到。
“老奴温氏,是宅子里专打理花草的。”
黛玉在院子里环顾了一圈,见院子环境清幽,颇为欢喜。
“这个院子,就做我闺房吧。”
“哎呦,姑娘有眼光,别看芳草斋冬天光秃秃的,等开了春,满院的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还有芍药杜鹃,真真个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啊。”
“姑娘若看得上,老奴这就把院子打扫出来。”
“好,有劳温嬷嬷。”黛玉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温嬷嬷见黛玉如此客气,受宠若惊,“老奴一个人守了宅子这么久,夫人和姑娘搬来了,总算有了人气。”
傍晚,一家人总算安顿下来。才吃过晚饭,管家又来禀报。
“老爷,有客来访。”
“这么晚了,怎么还有人来?”林如海有些不耐烦。
“那人自称是营缮郎,姓秦,他方才怕打扰老爷用膳,已经等候一段时间了。”
“罢了,叫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白发苍苍,身量瘦小的老人走进正堂。他只穿了一件青布棉袍,脸颊和双手被冻得通红。
“下官秦业,见过林大人。”秦业正要跪下叩头,却脚底一滑,膝盖重重磕在地上。
“免礼免礼。”林如海使了个眼色,管家连忙把秦业搀起来,扶到椅子上,又倒了杯热茶。
秦业却不肯坐下,也不喝茶,只是恭恭敬敬地站着。
“下官听闻林大人回京上任,特来登门庆贺。”秦业说着,将手中的匣子递上。
林如海打开匣子,只见里面是一套素银的饰品。
“下官贫寒,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大人不要见笑。”秦业微微弯着腰,态度十分卑微。
“这东西你拿回去,我不能收。”林如海将匣子关上,还了回去。
秦业接过匣子,眼中满是失望地离开。
“等等,”林如海叫住了秦业,“晚上冷,你把这个手炉带回去。”
管家拿起桌子上的黄铜手炉,递给了秦业。秦业却诚惶诚恐,再三推辞,终究是没拿走手炉。
“京城的小官,真是不好做啊。”
林如海叹息一声,对秦业甚为怜悯,却想不通一个负责建造修缮的小官,到底何时来求自己。
林如海第二天辰时,就穿戴官服,前往兰台寺报到。下午回府时,又在门口见到了秦业。
“林大人,下官恭候您多时啦。”秦业见林如海下轿,连忙上前搀扶。
“秦业,你到底有何事?”
“昨日是下官错了,下官听闻,林大人清正廉洁,今日就带了些家乡的土特产,略表心意,望大人笑纳。”
秦业说着,将地上的篮子提起,掀开盖在上面的青布,只见里面是些腊肉,鸡蛋和腌菜。
“我家老爷不收东西,这位爷,您快回去吧。”管家拦在了秦业面前。
“大人,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秦业见林如海要进门,小跑着追了上去。
林如海见秦业一脸悲戚,似有泪光,哀求地看着自己,于是猜测,此人并不是来巴结奉承,而是确有难处。
“有事进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