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板,是不是该把帐给结了?”为首的大汉扛着大刀,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而他的小弟们,一进来就开始砸东西。
帐?什么帐?张全回想着这具身体的记忆,“亏本”二字瞬间浮现在张全脑海。
原来这张全布料生意不好做,想要开发餐饮行业,因为没怎么读过书,钱庄都不愿意借钱给他。
后来一个朋友介绍他到某赌坊借钱,结果真的借到了,整整三百两银子,在唐代,从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以后,就废除了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三百两就是十九斤二两。
如今酒馆开起来了,却没什么客人,原本借的三百两,这一个月刚到,却变成了三百五十两。
“你们是什么人?”张万青毫不畏惧,挺身问道。
他是不知情的,布料坊的生意一直是他在照顾,而父亲忙着开酒馆,至于钱从哪里来的,张全也不愿意说。
“哟,这不是小张老板吗?怎么,布料坊不开了?这都快午时咯!”那汉子笑道。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没有完全统治全国,所以,如今依旧处于战乱时期,赋税只增不减,张家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这个布料小店铺。
“老头,怎么回事?”张万青侧过脸问道。
“唉,都是上一任张全惹的祸啊!儿子,三百多两银子啊,哪里去找?”
“什么三百...?”张万青也是饱读诗书,岂能不知在唐代,而且是李渊执政的年代,三百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种什么概念。
未到太平盛世,百姓只愁无米之忧。
上一任张全也是够了,放在现代来讲就是:我可能有一个假爹!
“几位大哥,请给我父子几天时间,几天后,这钱一定如数奉还!”在现代欠钱的就是大爷,但在古代不同,所以张万青特意放低姿态,给债主先留个好映像。
“你说几天就几天啊?三百五十两,就算给你几年你都未必还得上!”那大汉大笑了一声。
“你...”
“你什么你?告诉你们,今天若是不还钱,你这张家小院就当作是利息!”大汉抬起大刀,指着父子俩身后的房子。
这是要烧房子的节奏啊?
倒是张万青变得冷静了。
“您是说今天吗?”张万青问道。
“不错,就是今天!”
“那诸位请回吧,今天还没过呢,晚些再来吧!”此话一出,大汉们顿时一愣。
这般牛角尖也要钻?今夜就一定能凑齐三百五十两?
也不知道张万青哪来的自信,自信得令大汉们觉得可笑。
“兄弟们听到了吗?小张老板说今晚就能凑到钱,咱们要不要给他这点时间?”大汉仰天长笑,问一众大汉道。
“哈哈,老大,咱就给他这点时间,早死晚死都是死嘛!”众小弟纷纷附议。
身为打手的他们,每天除了处处讨债和赌场里的玩意儿,早已无聊够透,当下寻些乐趣也未尝不可。
“哈哈,好,小子你听好了,今晚拿不出三百五十两,我不仅要烧了你的房子,那利息还要再涨涨,三百五十两翻倍!”
大汉留下这句话,带着一众小弟扬长而去。
大唐市井,竟是这般模样?也是,如今战乱频频,李渊只忠于国事,哪有闲工夫管些市井琐事?到李世民上位后,大唐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