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莉和郭霖在一起的时候,年纪并不大,两个人属于高中生早恋,白英莉是郭霖的学姐,郭霖高二那年,白英莉高三。
本来高三是不该早恋的,可越紧张、压力越大的时候,越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白英莉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级排得上前十,但并不是拔尖的那类,她被高考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偷偷在周六补课时间逃课去游乐园一个人参观鬼屋,借着鬼屋的惊吓大哭。
郭霖趁着周末带着妹妹来游乐园玩,正好遇见了大哭的白英莉,他绅士地递过纸巾和一瓶水给她,说了句白英莉记到现在的话:“学姐,高考只是人生的亿万分之一,一个人不会因为高考失利就无法活下去的,天不会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他还说:“学姐,你这么漂亮,就该一直开开心心的。”他夸她的时候,直视着她的眼睛,眼神里是温柔又坚定的赞赏,不是客套安慰的敷衍,也不是带着色欲的粘稠目光。
那天之后,他们开始熟识,也开始互相陪伴。在此之前,郭霖只在高三动员会的时候见过上台发言的白英莉,她落落大方、气质温和,是郭霖向往的那种人,因此他带着憧憬去和她相识。
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两个人在一起半年时间,到白英莉高考结束,郭霖毫无征兆地提了分手。
白英莉也是第一次谈恋爱,她不明白,也不理解,为什么高考前夕还好好的,突然就要分手,她闹过也挽留过,但郭霖态度坚决,白英莉伤心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末世就来临了。
其实,他们之间的感情起始于一份慰藉和一份欣赏,在一起之前也并未互相了解太久,没有确认性格是否相合,只是有一天在逛书店的时候白英莉说:“你还不和我求处对象吗?”
郭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匆匆忙忙拿了一册试卷,送给白英莉,问:“学姐,你愿意当我女朋友吗?”
白英莉“噗嗤”笑出声,嘴上却说:“好啊。”
本也应该是个美好的青春校园恋爱,但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郭霖就发现和白英莉性格不合,白英莉情绪上的需求十分庞大,她需要无时无刻不被关注,需要被一遍遍说“喜欢”,需要一次次确认自己是被在乎的,需要郭霖一直给她提供情绪上的价值。
他们一旦闹一点小矛盾,郭霖几个小时没回她消息,她就会摆出一副讲道理的模样给他消息轰炸:
“我又没有大吵大闹,我只是需要你关注一下我的情绪。”
“明明今天在一起的时候你已经看出我不开心了,说几句好听的话不行吗?”
“你说今天是你说错话了,说下次会注意,这种话很难吗?”
“我知道你在看,我也不是说非要你学会说甜言蜜语,但最基础的‘抱歉’的态度应该要摆出来吧?”
“我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人,闹矛盾了,一句明确的‘对不起’,就能这件事翻篇,这也不能说吗?”
“谈恋爱还需要我来教你啊?”
……
连续的问句让郭霖喘不过气,但他知道白英莉也没错,她只是学业压力和没安全感让她需求被一遍遍告知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重视的,但郭霖本身就是个不善言辞的性格,他招架不住,也不想影响白英莉高考,于是一直等到高考之后,才和白英莉说了分手。其实白英莉只是需要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会一遍遍耐心告诉她“你很重要,我很爱你”的人。
但白英莉一直没有想明白,所以她钻牛角尖,她一次次在心里思考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他们明明之前没有矛盾……这份感情到最后到底是不甘还是爱情,白英莉也不敢再细想,只固执地认为是喜欢。
在末世后再次遇到郭霖和他妹妹的时候,她想帮他,却又在心底觉得自己是在自我作践,所以她漠视了其他人对他们兄妹的欺辱,她不敢承认的是,自己看到他受苦的时候,曾升起过一丝隐秘的快感,但更多的其实是伤心,她想听郭霖来求自己,求自己什么呢?是复合吗?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就连这样隐秘的期冀,她也不敢细想。
可郭霖没有,一次也没有,甚至没有来找她说一句软话。白英莉看得出来,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他甚至不会留下来。
她就这么别扭又不甘地和郭霖过不去,也和自己过不去。她没法放过郭霖,也放不过自己,就这样互相折磨,直到前天,郭霖突然出走,她漠视了队友们对他妹妹的欺凌,就没立场也没身份去让他别走,让他留下。
今天再次见面的时候,白英莉其实是有很多话想问他的,但看着他对自己冷漠的态度,到底什么也没问出口。
白英莉知道,从今往后,他们再没有交集了。其实早该在分手后就不该有交集的,是自己自私的不甘心,让双方都不开心了。
在游乐园的那个午后,他们就该就此止步,不要自我介绍,也不要互留联系方式,这样至少,记忆中的彼此都是最美好的模样,如镜中花水中月,虽不可触碰,但永远是最完美的存在。现在,只能当陌生人了,连回忆都是糟糕模样的陌生人。
几方人互不交流,一个挤着一个地自顾自地吃东西。
不知道那天回去之后白英莉和队员们说了什么,只知道自那之后,他们再看见郭霖兄妹就像不认识一样,不说话也不打招呼。
几方人陆续离开之后,墨晚黎问浅浅:“这也太挤了,以后顾客更多了可怎么办?”
浅浅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宿主你可以设置限流的啊,一次性只让多少人进来。”
“???”墨晚黎无语,“你为什么不早说?”
“宿主你也没问啊。”
……
墨晚黎问清了怎么设置之后,限制现在还没升级的1级店铺一次性只容纳15位顾客,再多就只能在外面排队了。避免店里挤得跟春运的火车似的,一点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下午天气很热的时候,果然涌过来一大批想蹭空调的,发现挤不进去了,还引发了一阵骚乱,墨晚黎只好专门打了张告示贴在玻璃门上:本店一次只接待15名顾客。
外面排队的人怨声载道,但墨晚黎指着店铺规则的最后一条——最终解释权归老板所有。
没办法,他们只好分流,决定岔开时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