徬晚,太阳还余辉未尽,秋风轻轻吹拂,光走出门口,身上的棉衣在寒风中显得单薄。
他目光所及,村里的孩子们衣衫褴褛,破破烂烂,许多甚至无法遮挡风寒。而那些年迈的老人更是让人心疼,他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鲜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冷暖。
又是一个难过的冬天!
年幼的孩子生机勃勃这个冬天大多能熬过去,可老人却难咯。
每年冬天不知要埋多少无名骨,他们许多连字都不识,历史没给他们发出一点声音,他们默默无闻的倒下了,像一根杂草。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光心中涌起一股热血,他深知这些平凡的人们生活在无尽的凄凉之中,而他却渴望为他们带来一丝光明。身处黑暗的他,更加明白光明的可贵。
太阳已经落幕,明月点缀黑夜,门外静悄悄的。
光站在月光下,伸出右手手掌,心中充满期待。气海中的野草轻轻晃动,一株火苗凭空出现在他的手心上方,瞬间点亮了黑暗。他凝视着火苗,感受着它的热度,欣赏着它的舞动。
光在脑海中思索着火的本质,他明白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的强烈氧化反应,其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
心念一动,手中的火苗瞬间变成了巨大的火球,炽热的温度让他的手心被烫得生疼。他回过神来,火球便消失了。内省时,他察觉到气海中的野草似乎枯萎了一些。
光深知,改变这一切需要智慧和力量。他相信,只要众生心中怀有共同的信念,便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而他,将用这份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为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和希望。
造化,众生之念成势,心境御势,智慧则是发挥势的力量。
......
书屋里,老杨和光争执起来。
起因是光已经识字了,于是老杨开始教光孝道,希望他懂得尊师重道。
老杨说:‘‘你如今识字了,是时候懂些道理了,我给你讲讲十二孝道的故事。古时候一个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他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于是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你,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光听到一半就厌恶这故事,但还是耐心听老杨说完后才用开玩笑的语气来反驳这荒诞的故事:‘‘此人无德!有弟弟却不让弟弟们尽孝,使弟弟沦为不孝子孙们只为让他们不孝来衬托自己...’’
还没说完,老杨就怒了,他容不得别人玷污自己心中的道德标杆。
他语无伦次的说:‘‘你这顽猴,顽猴,什么都不懂!不懂!这是古时贤人作为大哥主动担当!’’
光平静的看着老杨那一副愤怒到面目可憎的样子、一副被冒犯的样子、一副听不得别人想法的样子。
但他还是礼貌的等老杨说完后才嘲笑:‘‘所以他的弟弟看着哥哥为了养母把儿子都要埋了也不拿钱给哥哥养母,所谓的主动担当就养成这样无德不孝的弟弟!他弟弟这般无德,身为大哥长兄如父他也不管教,怕他是个蠢货!’’
老杨在光嘲笑反驳时就想打断不停的说:‘‘住口!住口!’’
他企图打断光的污言秽语。对,他心里认为光说的就是污言秽语。
但光还是强硬的把话说完了,没有理会老杨的打扰。
老杨听完后更加生气了,气的胡子都要竖起来。然后说:‘‘这连天都要赐于黄金!你有什么资格反驳!’’说完,还扬起戒尺要打光。
周围来识字读书的孩子的呆了,他们从来没见过杨老师发这么多的火,像谎言被揭穿气急败坏的样子。
空气都弥漫的紧张的气息,他们大气都不敢呼吸。
光一把抢走戒尺,不重不轻的推开老杨。
然后找了一个看起来自私自利被父母惯坏了的熊孩子,把他衣服扒光。
当然这里都是男孩子,只有县城里的小姐,家人才舍得请私塾。小屁孩被吓的哭的鬼哭狼嚎,再也没有小霸王的尊严了。
光在把衣服撕成一条条,把老杨头绑了起来。老杨惶恐的说:‘‘你干什....。’’
还没说完他就被布条堵住了嘴。
这时有比较机灵的孩子已经偷偷跑出门,其他孩子看到后赶紧也跑了,光没有理会孩子们。
不过那个小霸王则在大白天光溜溜的跑回家了,想必晚年回忆起这一幕定会感到欣慰。
把老杨绑好堵住嘴后,光才说:‘‘既然你觉得上天真的赐于他黄金?那我把你绑起来,让天来判断,若故事真,则天会给你松绑。’’
杨老爷被堵住的嘴一直嗯嗯的叫,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光接着说:‘‘你说的那故事经不起一点推敲,是假的。信这种故事愚昧的人怕就像你一样科考不中,不信这种故事的聪明人才中科考吧!’’
科考不中这词就像有魔力一般,老杨听到后就沉默了。
他转身走向新建的亭子,这座亭子有两层,第二层悬挂着一个硕大的铁钟。
将老杨在亭子里安置好,然后他爬上亭子的第二层,紧握钟槌,用力敲响铁钟,钟声回荡在夜空中,传遍了整个村庄。
片刻间,人影纷纷跑来,他们手持木头削成的长枪,精神抖擞地排列在亭子前。他们的到来,让光看到了希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当所有人都到齐后,光高声喊道:“报数!”一声声响亮的一二三四在夜空中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最后一个报数的人喊道:“报告光,应到一百三十四人,实到一百三十四人!”
他们都站的直直的,像一颗颗笔直的松树。
老杨看到后被震撼到了,虽然他听过这些人的名声,但百闻不如一见。
当真正看到这些人的精神气后他震惊不已。为了科考去大城市时,他是见过官兵的。可和他们一对比,官兵才像是贼。
接着,光转向老杨,郑重地说:“杨先生,向天问十二孝道真假,若是真则天给他松绑!若是假则我给他松绑。”
说完,他便与队伍一同沉默地站立着,仿佛在等待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回应。
许久过去,光给老杨松绑,并派人将他送回了书屋。
从此以后,光没去书屋了,他明白自己的路远远不是几本书就能教会的。
他需要带领这支队伍,去改变这个世界,为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