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点名陪练,接吗?”
伙计站在校场边上,朝一名正在打沙袋,肩宽背厚的弟子喊道。
宽肩弟子停下来,走到场边问道:“接,在哪?”
伙计答道:“乙字练功室。”
“行,我这就去。”
宽肩弟子从架子上拿了条汗巾,往身上一披,向校场外走去。
李存义望着此人的背影,手上的动作慢下来。
武道想要进步,实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武馆对外提供对练业务,只要弟子愿意,就可以注册进入对练名单。
武馆外的人想找人对练,就可以按照名单索骥,选择实力接近的弟子交手。
所得收入,武馆和弟子五五分成。
对练给了弟子一个赚取外快的机会,不过缺点也是有的,一来影响自己练功,二来对练难免出现意外,增加受伤的风险。
“我现在有一百五十斤的力量,拳法达到精通级,对付普通三段以下武人,应该不成问题。”
李存义一直记挂着房租的事情,想尽早把亏空补上,毕竟事情牵连到帮派,拖下去不是办法。
念及至此,迈步向场外走去。
“存义,怎么不练了?”周远见状问道。
“我想注册一个对练。”李存义回头答道。
“你不怕受伤啊?”周远惊讶道。
樊晃、郭士林和于亭闻言也凑过来。
“现在对练太早了吧?咱们才气血一段。”
“是啊,万一遇到高段对手,很容易受伤。”
“教习说过,至少练到气血三段,再去接对练的活。”
几个人家里条件都不好,也想对练赚钱,但更担心受伤。
习武之人一旦受伤,不仅耽误练功,更严重的还可能留下病根,断绝了向上之路。
“我想试试,再说我的段位这么低,未必有人愿意找我对练。”
李存义展颜一笑,头也不回地走了。
来到武馆正厅的书记房,找到负责此事的管事,出示腰牌,说明自己的来意。
“对练有两条准则……”
管事接过腰牌,说道:“第一,不能打伤客人,否则会很麻烦,人家来花钱练武,不是来挨揍的。第二,受伤后果自负,请楚吗?”
李存义点头,“清楚。”
管事拿出登记簿,翻到中间一页,问道:“实力是气血几段?”
李存义答道:“一段。”
管事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在得到相同的答复后,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小伙子,对练是有风险的,而且不小。”
“参与对练的学徒,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受伤,很多还是四段甚至五段的实力,你当真要登记对练?”
李存义认真道:“我确定。”
“好吧,对练按时间收费,你是新手,气血段位又低,一刻钟收费三百文。如果客人满意,口碑良好,价钱还能往上涨。”
管事提笔点墨,把登记簿上写下:“李存义,记名弟子,气血一段,擅长……”
李存义接口道:“白猿通臂拳。”
扫了一眼名单,气血最低者也是三段实力。
“可以了,回去等消息。有客人选你对练,会有伙计通知。”
管事吹干墨迹,抬头对李存义说道。
“多谢了。”
李存义走后,管事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真是挣钱不要命。”
……
吃过午饭,李存义坐在校场一侧的长椅上假寐,习惯性地在裴云海的记忆中翻找有用信息。
两千多年的记忆,浩瀚如烟海,如果不抓紧时间,全部读完恐怕要到猴年马月去了。
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突然,一段记忆流入心田:“灵体依本能行事,可出神意控,拓展为耳目,是为分神。”
李存义心头猛跳,一下子清醒了,居然是关于灵体的信息片断!
“……出神意控,拓展为耳目,是为分神。”
这好像是一项能力!
继续探索,接下来是一道口诀:“手抱子午,四门紧闭。万念归一入虚空,感而遂通真意生。”
李存义目光闪动,手指不停敲打椅背,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这四句口诀就是开启分神能力的钥匙!
但是……子午是什么东西?四门又是什么?
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是完全不懂。
“吴教习,请问手抱子午是什么意思?”
下午练功的时候,李存义迫不及待地找到吴教习,正色请教道。
吴教习微微皱眉,“你从哪里听来的?”
“无意中从别处听来,教习方便为弟子解惑吗?”
李存义含糊道。
“倒也没什么。”
吴教习脸色缓了一缓,“所谓子午,指的是子午诀,修炼劲气的一种手诀。”
说着伸出手掌,用左手的大拇指与中指扣住右手无名指根,再用右手的大拇与中指,扣住左手的无名指根,双手合抱、并拢。
“阳手护阴手,阴手抱阳手,是为负阴抱阳。”
“这是修炼劲气的手诀,你现在还处于练力阶段,不要被这些干扰。”
李存义仔细把动作记下来,点头表示受教,“教习,我还有一个问题,四门紧闭是什么?”
“就是好奇而已。”说完又补了一句。
吴教习沉吟了一下,道:“四门不是指平常门户,而是眼、耳、鼻、口,人体的四门。四门紧闭,就是身处安静之处,闭上眼睛,口鼻暂时停止呼吸。”
“跟你刚才提到的手抱子午连在一起,使习武之人达到内通外封,忘我之境。”
李存义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抱拳道:“多谢教习指点!”
剩下的两句却是不敢再问了,透露全部口诀容易引起怀疑。
整个下午,他的脑海里都是“万念归一入虚空,感而遂通真意生。”这两句话。
始终似懂非懂,不能参透其中的含义。
天色将晚时,李存义回到家中,看见三弟李孝之坐在院子里读书。
“老三是读书人,说不定能理解。”
李存义心中微动,走到李孝之身边坐下,拿起纸笔,把这两句话写下来。
李孝之探头过来,好奇道:“二哥,你写的是什么?”
李存义把纸递过去,“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孝之笑道:“二哥你要考校我?”
“对,你能答出来吗?”
“没有上下文,可能解的不准。”
“没事,就按字面意思。”
李孝之咬着指头想了一会儿,道:“万念归一入虚空,这句不难,就是说心思沉淀下来,所有念头集中于一点。”
“感而遂通真意生,应该是说意念放在什么物体上,那个物体就变得清楚明白,进而生出不同寻常的感悟。”
“二哥,我解的对吗?”
“嗯,差不多。”
李存义缓缓点头,把四句话连在一起,反复咀嚼几遍,心底陡然清澈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