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墨向周越描述着这家新铺子的样子。
新铺子分上下两层,还有个后院。
铺子面长约两丈,临街,纵深约五丈。
铺面有两间屋子,上下算起来,就是四间。
楼下可以开店面,楼上可以住人,也可以是延续的店面。
后院还有三间屋子,虽然不大,但都可住人。
院子不大,大概长约十几步,比较方正。
院子里只有一棵树。
清墨认识那树,是农家院子里常见的石榴树。
石榴树现在没有石榴,也没有叶子,只有一棵弯弯曲曲的树干。
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只听着清墨的描述,周越就觉得这铺子买的很值。
况且还是带着租约的,租户是做布料店的,租期是三年。
也就是说,三年内,这个铺子不愁出租的事。
有了这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可以给圣人和宋大人输出利润了。
哪怕这个利润很微薄。
洗干净手,去春娘屋里看望了春娘和小孙子。
小孙子是九月初九生的,小名就叫九儿。
大名需要等着他亲爹回来再取不迟。
村里的好多孩子,都是长大了,要入学,才想起来要取个大名。
像宁家这样子自小就有大名的人家,不多。
毕竟,村里大多数人家,全家认识的字,斗大的,都没一箩筐。
看着春娘的小脸蛋,肉眼可见的鼓起来了。
脸色也白里透粉,让原本就很好看的春娘,更添几分秀色。
孩子也增了体重和身长,付稳婆拿出来称,当着周越的面,给孩子称重。
然后拿着周越原来拿给她的一张纸,让周越对照。
付稳婆不识字,只能是春娘或者周越念给她听了。
那张纸是周越凭着记忆和经验,默写出来的婴儿的月龄与体重身高对照表。
听说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稍微超龄,付稳婆得意的笑着。
总算不负主家的高薪聘请,好饭菜的招待着。
她到一个月,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次的打工经历,对她也很有启发。
后来她开创了这个所谓的“月嫂”的服务项目。
并在周越的资金支持下,开了一家家政公司。
她给周越的回报就是一部分的股份。
还有,对宁家的孩子们,将来生孩子免费提供优质服务。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听完清墨的絮絮叨叨,看望完春娘和小九儿。
周越捶着腰回到自己的屋里。
刚坐下,想喝口茶,钱氏来叫她。
宁老爷子有请。
没办法,周越费力的站起来,走到东厢房。
宁老头的腿,已然大好了。
不过,在屋里,他还是习惯坐着他的那辆轮椅。
宁老头见周越进来,道:
“老大家的,辛苦了,坐。”
老人家死犟死犟的,还是改不了口。
周越反对几次后就随他去了。
反正叫什么,都是个符号。
“爹,你们今天也辛苦了,买了那么一个好铺面。”
“我不辛苦,都是周越跟人家谈的。
要我说,这女子,还是要张罗着嫁人。
整日里这样抛头露面的,也不是个事儿。”
虽然老爷子很支持大孙女打拼事业,也引以为傲。
但他的骨子里,还是传统那一套,经常忍不住要说几句的。
就像他教杨墨,虽然有时候觉得应该教给孙子传承手艺。
但对求教的孙女,还是悉心教导。
对孙子们不想做个木匠,也听之任之。
是个有些矛盾的,很好玩的老头儿。
“呃,咳咳咳,爹,我知道了。
我会替孩子张罗的。
嗯,还有,那个,我们今天带回来的酒,我想明日亲自送给崔夫子去尝尝。
好长时间没有跟崔夫子聊聊炫墨的事儿了。
正好这次借机跟他聊聊将来,看看钧哥儿什么时候可以参加考试。
以及怎么参加考试。”
“嗯,去吧,这是大事。”
又闲谈几句,宁老爷子终于说出了今天叫过来周越的目的。
原来是今天后半晌,村长叫他过去了。
村长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自家买地的事儿,有了些着落。
村东李家,想要卖地,大概有十亩水地。
对方要价八十两,价钱还可以商量。
第二件事,是村长的大儿子捎信儿来,说县里租铺子的事儿,有了些眉目了。
他给找了三家合适的铺子,位置和价格,都不错,让他们不日去县里看看。
第三件事呢,是县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跟宁家有关。
村长的大儿子把这件事跟家里说一声。
好叫他们知道的时候,不那么生气。
这件事就是,宁三姑的女儿,要嫁给新来的县太爷做妾了。
据传,新来的县太爷都四十大几了,而宁三姑的女儿,才十六七岁的样子。
本来吧,这县太爷的原配没了。
宁三姑家虽然是商户,地位低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清墨向周越描述着这家新铺子的样子。
新铺子分上下两层,还有个后院。
铺子面长约两丈,临街,纵深约五丈。
铺面有两间屋子,上下算起来,就是四间。
楼下可以开店面,楼上可以住人,也可以是延续的店面。
后院还有三间屋子,虽然不大,但都可住人。
院子不大,大概长约十几步,比较方正。
院子里只有一棵树。
清墨认识那树,是农家院子里常见的石榴树。
石榴树现在没有石榴,也没有叶子,只有一棵弯弯曲曲的树干。
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只听着清墨的描述,周越就觉得这铺子买的很值。
况且还是带着租约的,租户是做布料店的,租期是三年。
也就是说,三年内,这个铺子不愁出租的事。
有了这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可以给圣人和宋大人输出利润了。
哪怕这个利润很微薄。
洗干净手,去春娘屋里看望了春娘和小孙子。
小孙子是九月初九生的,小名就叫九儿。
大名需要等着他亲爹回来再取不迟。
村里的好多孩子,都是长大了,要入学,才想起来要取个大名。
像宁家这样子自小就有大名的人家,不多。
毕竟,村里大多数人家,全家认识的字,斗大的,都没一箩筐。
看着春娘的小脸蛋,肉眼可见的鼓起来了。
脸色也白里透粉,让原本就很好看的春娘,更添几分秀色。
孩子也增了体重和身长,付稳婆拿出来称,当着周越的面,给孩子称重。
然后拿着周越原来拿给她的一张纸,让周越对照。
付稳婆不识字,只能是春娘或者周越念给她听了。
那张纸是周越凭着记忆和经验,默写出来的婴儿的月龄与体重身高对照表。
听说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稍微超龄,付稳婆得意的笑着。
总算不负主家的高薪聘请,好饭菜的招待着。
她到一个月,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这次的打工经历,对她也很有启发。
后来她开创了这个所谓的“月嫂”的服务项目。
并在周越的资金支持下,开了一家家政公司。
她给周越的回报就是一部分的股份。
还有,对宁家的孩子们,将来生孩子免费提供优质服务。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听完清墨的絮絮叨叨,看望完春娘和小九儿。
周越捶着腰回到自己的屋里。
刚坐下,想喝口茶,钱氏来叫她。
宁老爷子有请。
没办法,周越费力的站起来,走到东厢房。